大宗原料基础知识及品控.ppt
《大宗原料基础知识及品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宗原料基础知识及品控.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宗原料基础知识与品质控制,张翼飞2009年12月30日,玉米的品质控制,玉米的种类及质量差异玉米的后熟期及其对质量的影响玉米的仓储管理玉米霉变规律及霉菌毒素控制标准玉米检测项目及意义,玉米的种类,马齿型:籽粒呈马齿形,胚乳的两侧为角质,中央和顶端均为粉质。硬粒型:籽粒呈圆形或短方形,胚乳周围全是角质。中间型:马齿型和硬粒型各占一半。硬偏马型:硬粒型占75%左右。马偏硬型:马齿型占75%左右。,1级为最硬玉米 5级为最软玉米,玉米籽粒结构,不同品种的质量差异,1、胚乳糊粉层 不论硬度如何,糊粉层细胞只有一层,糊粉粒密度结构一样。2、角质胚乳 硬度越高角质胚乳越厚,占胚乳比例越高,而且角质胚乳中
2、淀粉粒间充满了胶体状碳水化合物,淀粉被胶质包被,呈透明状。软质玉米的角质胚乳占胚乳比例少,而且角质胚乳中的淀粉结构疏松,淀粉粒大而园。3、粉质胚乳 软质玉米中粉质胚乳占胚乳比例大,其内部组织淀粉粒大多为圆形,间隙大,有明显淀粉核,基质蛋白散布于淀粉粒间,结构松散。而硬质玉米中粉质胚乳占胚乳比例小,其内部组织细胞结构致密,细胞较小,淀粉粒呈方形或多角形,呈半透明状,基质蛋白呈鞘状结缔状态,蛋白与淀粉结合紧密。4、吸水性 硬质玉米与软质玉米在pH值为4.204.50,水温为5560条件下浸泡,考察两种玉米的吸水情况;结果表明,软质玉米的吸水速率比硬质玉米要快,提前23h达到40以上。5、蛋白消化率
3、 由于硬质玉米中的蛋白与淀粉结合紧密,其消化利用率较低。而软质玉米中蛋白散布于淀粉粒间,结构松散,容易消化,利用率较高。,不同品种玉米在应用上的要求,1、猪料特别是乳猪料一定要选用软质玉米,有利于消化吸收。2、禽料对玉米的要求没有严格界线,各种玉米都可以使用。3、硬质玉米由于其结构致密,粉碎难度大,而且粉碎的玉米呈粒状,面粉状物料占比例低,不好制粒。因此,在制粒时要添加小麦、次粉或油糠等粘性物质。,粮食的生命活动,粮食是具有生命的活体,时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其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呼吸、后熟和发芽。1、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有氧呼吸: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把有
4、机物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C6H12O6=6CO2+6H2O+2821KJ(2)无氧呼吸: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籽粒内部自身也会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把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CO2,并释放能量。C6H12O6=2C2H5OH+2CO2+117KJ 在粮食仓储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并且水分和温度越高,其呼吸作用越快越强,粮堆越容易发热。(水分14%,温度13是呼吸作用的临界点),呼吸作用的强弱特点,籽粒胚部越大呼吸作用越强,因此相同条件下玉米比小麦呼吸作用强。未成熟粒较完熟粮粒的呼吸作用强。当年新粮比陈粮呼吸作用旺盛。破碎粒较完整籽粒呼吸作用强。带菌量大的籽粒较带菌量小的粮食
5、呼吸作用强。,粮食的后熟,粮食的成熟:生长成熟与生理成熟。(1)生长成熟:收获成熟,表示可以收割。(2)生理成熟:胚的继续发育,发芽率到达80%以上。粮食的后熟主要是指“胚的进一步成熟”,后熟期以合成作用为主,分解作用次之。主要是各种低分子化合物继续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减少蛋白质增加,脂肪酸减少脂肪增加,可溶性糖减少淀粉增加。不同粮食后熟期不同,小麦为3个月,玉米为20天。后熟作用完成后,粮粒内合成酶的活力急剧下降,甚至消失。水解酶的活力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储粮的稳定性相应增强。,粮食后熟对仓储的影响,“出汗”粮食后熟期,酶的活性很强,在物质合成和旺盛的呼吸作用中,能释放出较多的水分,
6、这些水分如不能及时散发,在粮堆局部积聚,造成局部“出汗”。“乱温”旺盛的呼吸作用除释放水分外,还产生大量热量,使微生物得以滋生,从而使粮堆温度升高或出现粮堆各部分温度不均匀,这就是“乱温”现象。“出汗”和“乱温”造成了粮食储藏稳定性差,所以对处于后熟期的粮堆,要勤检查、严管理,注意散温散湿。,粮食陈化对其品质的影响,粮食陈化的生理变化:酶活力的降低和代谢水平的降低。粮食陈化的组织变化:(1)脂肪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进一步氧化可生成小分子的醛和酮类挥发性物质,散发出异味“哈喇味”;(2)对于碳水化合物而言,在新鲜的粮食中,淀粉酶活跃,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糊精,粘度高,口感好。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
7、麦芽糖和糊精继续水解,生成还原糖的量增加,糊精相对减少,粘度下降,开始出现陈化,储藏时间继续延长,还原糖可继续氧化,产生乙醇或乙酸,粮食带有“酒味或酸味”。(3)蛋白质表现为水解和变性,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使粮食酸度上升。蛋白质变性,其非极性基团外露,亲水基团内藏,蛋白质变为凝胶,导致蛋白质的溶解性下降。高温或高湿环境会加快粮食的陈化进度杂质和虫害也会加速陈化!,影响玉米仓储质量的因素,杂质对储粮的危害(1)有机杂质:植物的根、茎、叶、壳、杆等(2)无机杂质:沙石、泥块等。虫害威胁着储粮安全微生物的存在加速了粮食变质的风险,杂质对储粮的危害,有机杂质具有较强的呼吸能力,使储粮稳定性下降。有机
8、杂质是虫霉的滋生场所,给储粮发热霉变提供了条件。杂质聚集的地方,改变了粮堆内部原有的空隙度,给储粮发热霉变提供了条件。杂质含量的高低可以改变粮食原来的散落性。,虫害对储粮的威胁,虫害侵蚀粮食的营养物质,使粮食营养下降,根据侵蚀的程度,可使营养物质下降10-20%虫害在取食、呼吸、排泄和变态等生命活动中散发着热量,使储粮发热,造成霉变虫害的分泌物、粪变对粮食造成污染,造成细菌污染,影响畜禽健康。,微生物对储粮的威胁,粮食微生物就是寄附在粮食籽粒及其加工产品和副产品上的微生物,可以分为:田间微生物区系和储藏微生物区系。如交链孢霉是田间真菌的代表;曲霉和青霉是储藏真菌的代表。由于微生物含有多种酶类,
9、它们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不同的有机物质,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热量,使粮堆内聚集热量导致储粮发热霉变。,粮食中化学成分变化与储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酶类,碳水化合物与储藏变化,碳水化合物包括两大类:不溶性糖和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在子粒中含量不高,一般占干物质的2%,主要是蔗糖,大量分布在胚芽及外周(种皮、糊粉层及胚乳外层),未成熟种子的单糖含量高,子粒成熟度越高可溶性糖越低。不良的储藏条件也会引起可溶性糖含量增高,如30储藏2个月其还原糖含量相当于10储藏1年的含量。不可溶性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淀粉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20-25%为直链淀粉,75-80%为支链淀
10、粉,直链淀粉可消化性差、粘性低,在小肠中不被利用,在大肠中可被肠菌群发酵利用。支链淀粉可以完全被消化利用、粘性大,糯质的大米和玉米中仅有支链淀粉。在储藏过程中受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大。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是细胞壁的主要构成成分,结构紧密,储藏过程中稳定。烘干的玉米,由于淀粉受热影响,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导致消化率降低。新收割的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相对也较高,经过后熟期,淀粉结构发生变化,支链淀粉开始增加,玉米的质量得到提高。但储藏过久的粮食,其直链淀粉的含量也会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淀粉分子与脂肪酸之间相互作用而改变了淀粉的性质,另一方面是淀粉间的分子聚合反应。,蛋白质与储藏变化,粮食中的蛋白质分为:(
11、1)清蛋白(水溶性蛋白)(2)球蛋白(盐溶蛋白)(3)醇溶蛋白(溶于70%乙醇中)(4)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禾谷类子粒中蛋白质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豆类和油料作物中大多数为球蛋白。蛋白质在储藏过程中相对稳定,主要受微生物感染的影响较大。,脂类与储藏变化,脂类物质包括脂肪和磷脂。(1)磷脂在子粒中属于淀粉脂,处于紧密结合状态,稳定性较好。(2)脂肪在子粒中属于非淀粉脂,容易分离,不稳定。脂类在储藏过程中变化较大,一是氧化,二是水解,低水分粮食中脂类的分解以氧化为主,生成醛和酮类物质,出现“哈喇味”。高水分粮食中脂类的分解以水解为主,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玉米出现劣变时脂肪酸值会升高(新玉米的脂
12、肪酸值一般在20以内,储藏过程脂肪酸值超过60一般就不能做猪料使用,会影响适口性)。正常含水量的粮食两种脂解作用可交互或同时发生。小麦的脂肪酶主要存在于“麦麸”中,麦胚中也含有麦芽脂肪酶,但这种酶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麦麸中的脂肪酶活性较高,受水分影响小,试验证明水分低于5%仍活跃,因此,麦麸不易储存,保质期短,现生产现用较好,否则会影响猪的适口性。纯麦胚的稳定性较好,但混有麦麸的麦胚更不稳定,因为麦胚为麦麸中的脂肪酶提供了额外丰富的底物。稻谷中的脂肪酶主要集中在“糠层”,所以全脂米糠不易存放。控制脂肪酶活性的有效方法是对麦麸或米糠进行蒸煮处理。,酶,粮食营养成分的分解变化主要受子粒中酶的影响
13、,子粒在形成时主要依靠各种合成酶的作用来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等营养物质。成熟的子粒在储藏过程中受各种分解酶的影响,造成营养物质的分解变质。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也是依靠子粒中的各种分解酶来分解养分供应胚芽能量和氨基酸等营养,促进种子发芽生长。淀粉酶:-淀粉酶(糊精化酶)、-淀粉酶(糖化酶)及异淀粉酶,受水分影响大,水分越高活性越强。蛋白酶:在未发芽的子粒中活性较低,受微生物感染时活性增强,粮食易腐烂。脂肪水解酶:主要水解粮食中的脂肪,对粮食储存稳定性影响大。脂肪氧化酶:把不饱和脂肪和游离脂肪酸氧化成具有共轭双键的过氧化物,使面粉或副产品产生苦味。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容易使粮食在储存过程
14、中变苦。,储粮生态系统的组成,粮食安全储藏的要求,保持粮食干燥在较低的温度下储藏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控制生物因子的干扰,储粮的维护结构特点与安全,钢板仓立筒库:有良好的气密性,不易受有害生物的侵染,但隔热性能差,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夏季,会严重影响储藏的安全性,当早晚温差比较大时,在钢板仓的内壁会出现结露现象,所以钢板仓只能做周转仓用,注意通风,不易久藏。混砖仓立筒库:有良好的气密性,不易受有害生物的侵染,隔热性能好,但防潮性能差,特别是夏季多雨,会严重影响储藏的安全性,若做好了防水防潮处理,粮食也可以长期安全储藏。普通房式仓:气密性差,易受有害生物的侵染,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大,
15、防潮性能差,开放式普通房式仓会严重影响储藏的安全性。但经过防水防潮和密闭处理的粮食专用房式仓是粮食系统储粮的主要维护结构。,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粮食是储粮生态系统中唯一的能量供应者,它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自身营养物质来维持种子的生命活动,同时它又是储粮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昆虫、螨类、鼠类和微生物)的营养源泉,有害生物的排泄物又进一步污染粮食,其分泌物产生的酶也会使粮食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因此粮食储藏过程既是一个污染过程,也是一个分解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控制粮储过程的污染,并把分解反应降到最低。,环境因子对储藏的影响,温度(1)仓温的变化:仓温日变的最高值与最低值较外界气温日变推迟1-4
16、小时,一年中气温上升季节,仓温低于气温,气温下降季节,仓温高于气温。仓温高低又有分层现象,上部仓温高,下部仓温低。(2)粮温的变化:粮温日变的最高值与最低值较仓温日变推迟1-2小时,仅限于粮堆表面至30cm处。湿度与粮食水分 仓内及仓堆孔隙中空气湿度对粮食水分含量影响很大,粮食入仓后水分的变化,除漏雨、仓墙或地坪受潮渗漏等原因外,都是空气湿度变化引起的。(1)粮食水分的再分配:当高水分粮与低水分粮混合堆放时,粮食的水分能通过水分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而转移,环境温度越高转移速度越快,必须把干湿粮食分开堆放。(2)空气对流引起粮食水分的转移:粮食水分随冷、热空气对流而移动,例如粮堆内部热空气因相对密度
17、小而上升,水汽也随之上升,至表面遇冷,出现结露,于是表层粮食水分增加。秋季与春夏交替季节表现明显。(3)湿热扩散:粮堆内部水分按热流方向转移的现象称为湿热扩散。粮堆水分会从温度高的部位向温度低的部位转移,常发生在阴冷的墙壁、柱石、周围和底部,由于温度低,造成水分大,容易发生霉变,影响储粮安全,因此要经常进行倒垛处理、轮换垛位放置、预留通风道、保持粮垛与墙体一定距离等都是现实工作中维护储粮安全的有效措施。,储粮过程的三大危害,结露:在粮堆的表面或内部出现凝结水的现象。发热:由于热量的聚集,使粮堆温度出现不断升高的现象。霉变:发热继续,引起的霉变现象。霉变往往伴随着发热。,危害之一:结露,引起储粮
18、结露的主要原因是粮堆不同部位之间出现温差,温差越大结露越严重。1、表层结露:多发生在季节转换时期,如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快,仓温和粮堆表层温度形成温差,粮堆内部的热空气向表层扩散,使表层结露。2、粮堆内部结露:粮堆内部存在较大温差。出现温差的原因:一是粮堆的生物成分,主要是粮虫、螨集聚活动,放出大量的湿热,并向四周扩散,特别是杂质聚集的部位更容易放出大量的呼吸热;二是外温影响使粮堆内部出现严重的粮温分层或向阳面和背阳面出现粮温分层;三是部分高温粮或低温粮混入正常粮堆。由于粮堆内温差的存在,在对流作用或湿热扩散作用下,使低温部位湿度增大,产生结露。3、热粮结露:热粮入仓遇到库内冷的地坪、墙壁、石柱
19、等,因温差大发生结露。4、密封储粮结露:应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储粮时,只要薄膜内外的温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结露。如薄膜外温高内温低时,在薄膜外面就会结露,如春夏之交,出现这种情况对储粮影响不大,但应防止露水侵入。如薄膜外温低内温高时,在薄膜内面就会结露,如秋冬之交,出现这种情况对储粮影响很大,即使膜内缺氧,也会引起生霉。5、其他情况下的结露:如通风不合理、冷空气入仓、粮食水分高等。储粮结露后,使粮食局部水分增加,引起酶活力增强,呼吸作用旺盛,储粮中的虫、螨大量生长发育,最终引起粮堆发热、发芽、霉变、腐烂等。,危害之二:发热,发热的原因1、生物因子的作用:粮食在储藏过程中自身的代谢作用也会产生一定
20、的热量,但由于代谢微弱,不可能导致发热。粮食发热的主要因素是有害生物的活动,粮食储藏过程中,储藏真菌逐步取代田间真菌,在湿度达到70-90%时,储藏真菌开始繁殖,特别是以曲霉和青霉为代表的霉菌活动,使粮堆发热。在常温下,粮食水分低于14%时,粮食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都很弱,当粮食水分较大时,微生物的呼吸强度要比粮食自身的呼吸强度高百倍乃至万倍,水分越大微生物活动越强,产热量越多,粮堆发热速度越快。同时虫和螨对发热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2、物理学因素:储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活动会产生热量,由于粮堆的空隙小,导热性差,热量很难及时散发,造成热量在粮堆内积聚,更加速了粮堆的发热过程。,危害之三:霉变
21、,霉变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霉变:变质症状(1)变色:粮食失去原有色泽,变灰发暗,如大米的“反白”,玉米的“褐胚”。(2)轻微异味:玉米有甜味或酒味,出现“闷热气”。(3)发潮:粮食表面潮润,有“出汗、返潮”现象,手插入粮堆有涩感。(4)粮粒变软()粮温异常2、生霉:变质症状(1)粮温明显升高(2)霉变部位变为灰绿色、黄绿或黄褐、棕色或红色,出现“生毛”、“点翠”现象。3、霉烂:产生霉、酸、腐臭味。霉变的类型:1、劣质霉变:“三高”粮(杂质大、水分高、碎子多)易霉变,以局部杂质集聚区常发生。2、结露霉变3、吸湿霉变4、水浸霉变,霉变玉米的状态表现,立筒库的通风散热方式,一、压入式通风,二、吸出
22、式通风,三、压入与吸出相结合,立筒库通风的目的与条件,立筒库通风的目的:降温。允许通风的条件:气温低于粮温8;空气干燥。通风结束的条件:粮温降低4即可停止通风粮食最高安全储存温度,露天储粮注意事项,地基的建造:堆基高出地面20-30cm,整个堆基地坪中间略高于四周,坡度以1:200逐降,地坪平坦、光滑,无坚硬物,以免损坏铺垫材料。地坪铺垫材料:在堆放粮食前应在地坪上铺垫1层油毡和1层塑料薄膜,防潮防水。薄膜要比仓基宽1-1.5m,以便与覆盖篷布重叠。苫盖的选择:(1)篷布:太重,需要不断油漆。(2)PVC维纶双面涂塑革:较轻,成本低,透气性与隔湿性不理想,怕鼠咬,易破损漏雨。做好日常管理:自然
23、通风,防鼠,防虫(粮面密闭杀虫)。,玉米霉变与霉菌毒素控制标准,玉米在收获前,由于连阴雨造成玉米在灌浆过程中被田间霉菌感染,主要产生: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储藏过程被储藏霉菌感染,主要产生: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毒性小)。玉米霉菌毒素接受控制标准,玉米的化验指标,水分杂质不完善粒虫蛀粒与活虫霉变粒及相关霉菌毒素感官:色泽、气味、软硬度、热度脂肪酸值玉米品评检查(对于仓储时间长的玉米),玉米品评试验,1、原理 对玉米样品直接评定其色泽、气味后,再将玉米制成玉米面粉,蒸制成窝头,用感官评定窝头的气味、色泽、外观形状、内部
24、性状、滋味等,进一步判定储藏玉米品质的变化。2、色泽、气味评定 色泽用“正常或呈现明显发暗、变色”;气味用“正常或有辛辣味、酒味、哈味”等描述。3、蒸煮品评31窝头蒸制:在铝锅内加入适量水,用电炉加热至沸腾,取下锅盖,将制做成型的窝头放于蒸屉上,盖上锅盖,猛火蒸20min,停止加热。32品评:将蒸制好的窝头取出,切成小块,趁热品尝。33品评的基本要求:品评时间应在饭前1h或饭后2h进行。34品评顺序 先趁热鉴定窝头气味,然后观察窝头色泽、外观形状、内部性状,再通过咀嚼,品评滋味。35评分 根据窝头的气味、色泽、外观形状、内部性状、滋味,对照参考样品进行评分,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品尝评分。36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宗 原料 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