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的选择.ppt
《电力电缆的选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缆的选择.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力电缆的选择3.2 电力电缆芯数,3.2.2 1KV及其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单相回路的电缆芯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 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接地的情况:(1)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休时,应采用两芯电缆。(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宜采用三芯电缆;在满足本规范5.1.16条规定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两芯电缆与另外的保护线导体组成。,3.3.电缆的绝缘水平,3.3.2 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芯与绝缘屏蔽或金属套之间额定电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阻抗接地的系统发接地保护动作不超过1min切除故障时,应按100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对于(1)
2、项外的供电系统,不宜低于133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在单相接地故障可能持续8h以上,或发电机回路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宜采取173%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3.4电缆的绝缘类型,3.4.3 移动式电气设备等需经常移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的回路,应使用橡皮绝缘电缆。3.4.4 放射线作用场所,应按绝缘型类要求选用交联聚乙烯、乙丙橡皮绝缘电缆。3.4.5 60以上高温场所,应按经受高温及其持续时间和绝缘型类要求,选用耐热聚氯乙烯、普通交联聚乙烯、辐射式交联聚氯乙烯或乙丙橡皮绝缘等适合的耐热型电缆:10060以上高温环境,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高温场所不宜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3.4.6低温-2060以
3、下环境,应按低温条件和绝缘型类要求,选用油浸纸绝缘类或交联聚主烯、聚乙烯绝缘、耐寒橡皮绝缘电缆。低温环境下不宜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3.4.7 有低毒难燃性防火要求场所,可采用交联聚乙烯、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绝缘不含卤素的电缆。防火有低毒性要求时,不宜用聚氯乙烯电缆,3.5 电缆外护层类型,3.5.1 电缆的外护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交流单相回路的电力电缆,不得有未经非磁性处理的金属带、钢丝铠装。3.5.2选择自容式充油电缆的加强层类型,且当线路未设置塞止式接头时最高与最低树熊之间高差,应符合下更要求:(1)仅有铜带等径向加强层,容许高差为40m;但用于重要回路时宜为30m.(2)径向和纵向均有
4、铜带等加强层,容许高差为80m;但用于重要回路时宜为60m.3.5.3 直埋敷设电缆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承受较大压力或有机械操作危险时,应有加强层或钢带铠装。(2)在流砂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出现位移的土壤中,电缆应有钢丝铠装。(3)白蚁严重危害且塑料电缆未有尼龙外套时,可采用金属套或钢带铠装。(4)除本条(1)!(3)项外的情况,可采用不带铠装的外护层,3.5.4空气中固定敷设电缆时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油浸纸绝缘铅套电缆直接在臂式支架上敷设时,应具有钢带铠装。(2)小截面挤塑绝缘电缆直接在臂式支架上敷设时,家具有钢带铠装。(3)在地下客运、商业设施等安全性要
5、求高而鼠害严重场所,塑料绝 缘电缆可具有金属套或钢带铠装。(4)电缆位于高落差的受力条件需要时,可含有钢丝铠装。(5)除本条(1)(4)项外,敷设在梯架或托盘等支承密接的电缆,可不含铠装。(6)除应本规范第3.5.1条(3)项的规定采用,以及高温60以上场所采用 聚乙烯等耐热外套的电缆外,宜用聚氯乙烯外套。严禁在封闭式通道内使用纤维外被的明敷电缆。,3.6 控制电缆及其金属屏蔽,3.6.1双重化保护的电流、电压以及直流电源和跳闸控制回路等需增强可靠性的两套系统,应采用各自独控制电缆。3.6.2 下列情况的回路,相互间不宜用同一根控制电缆:(1)弱电信号,控制回路与强电信号、控制回路。(2)低电
6、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回路。(3)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3.6.3 弱电回路的每一对往返导线,宜属于同一根控制电缆。3.6.5 弱电信号、控制回路的控制电缆,当位于存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抗干扰措施时,宜有金属屏蔽。3.6.6 控制电缆金属类型的选择,应按可能的电气干扰影响,计入综合抑制干扰措施,满足需降低干扰或电压的要求。3.6.6.2计算机监测系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的屏蔽,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关量信号,可用总屏蔽。(2)高电平模拟信号,宜用对绞线芯总屏蔽,必要时也可用对绞线芯分屏蔽。(3)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用对绞线分屏蔽,必要时也可用对绞线芯分屏蔽民复合总屏蔽
7、。,3.6.8 控制电缆金属屏蔽的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机监测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的屏蔽,不得构成两点或多点接地,宜用集中式一点接地。(2)除(1)项等需要一点接地情况外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当电磁感应的干扰较大,宜采用两 点接地;静电感应的干扰较大,可用一点接的。双重屏蔽或复合式总屏蔽,宜对内、外屏蔽分用一点、两点接。两点接地的选择,还宜考虑在暂态电流作用下屏蔽层不致被烧熔。,3.7 电力电缆截面,3.7.1电力电缆缆芯截面选择的基本要求。3.7.1.1 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缆芯温度,不得超过按电缆使用寿命确定的允许值。持续工作回路的缆芯工作温度,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3.7.
8、4(2)电缆直埋敷设在干燥或潮湿土壤中,除实施换土处理等能避免水分迁移的情况外,土壤热阻系数宜选取不小于2.0.m/W.3.7.9 1KV以下电源中性直接接地时三相四线制系统的电缆中性线截面,不得小于按线路最大不平衡电流持续工作所需最小截面;对有谐波电流影响的器路,还应同时满足所要求截面,且符合下列规定:(1)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中性线截面不宜小于相芯截面。(2)除(1)项规定的情况外,中性线截面可不小于50的相芯截面。3.7.10 1KV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配置保护接地线、中性线或保护接地中性线系统的电缆芯线截面选择要求。3.7.10.1中性线、保护线接地中性线的截面,应符合本
9、规范第3.7.9条的规定;保护接地中性线截面,尚应按电缆芯材质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铜芯,不小于10.(2)铝芯,不小于16.3.7.10.2 保护地线的截面,应满足回路保护电器可靠运用的要求,且应符合表 3.7.10的规定。,表3.7.10热稳定要求的保护地线小截面(mm2)电缆相芯截面,4 电缆附件的选择与配置,4.1 一般规定4.1.5.3电缆线路中需分支接出时,应采用T型或Y型分支接头。4.1.5.4三芯与单芯电缆相连时,应采用转换接头。4.1.5.5油浸纸绝缘与挤塑绝缘电缆相连时,应采用过渡接头。4.1.5.6除上述情况外的电缆连接,应采用直通接头。4.1.6 电缆接头的构造类型选
10、择,庆按连接电缆的绝缘类型、安置环境、作业条件,满足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合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下电缆的接头,应能维持钢铠层纵向有连续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宜用软性连接。(2)需限制温升的大电流接头,宜选用低热阴材料等改善热性能的构造形式。4.1.7 电缆接头的绝缘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的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不得低于所连接电缆额定电压及其要求的绝缘水平。(2)绝缘接头的绝缘环两 侧耐受电压,不得低于所连电缆护层的绝缘水平的2倍。4.1.9 交流单相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必须直接接地,且在金属护层上任一点非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未采用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层的安全
11、措施时,不得50V.(2)除(1)项情况外,不得大于100V。,4.1.13 电缆护层绝缘保护器的配置选择要求。4.1.13.1保护器及其装置,应满足使用环境条件下的耐久可靠,维护简便。4.1.13.2保护器的三相连接,可采取中性点接地的星形接线方式。4.1.13.3保护器与电缆金属护层的连接线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线应尽量短,宜在5m内且采用同轴电缆。(2)连接线应与电缆护层的绝缘水平一致。连接线的截面,应满足最大电流通过时的热稳定的要求。,5 电缆的敷设,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12、(3)便于敷设、维护。(4)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5)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5.1.3电缆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到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信号电缆、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由下至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一层支架。(3)同一重要回路
13、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3)除交流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5.1.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路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
14、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1)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2)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5.1.7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之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5.1.7)。表5.1.7电缆与管道相互允许距离(mm),5.1.10.2电缆沿输送易燃气体的管道敷设时,应配置在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在管道上方。(2)易燃气体比空
15、气轻时,电缆宜在管道下方。5.1.10.3 电缆及其管、沟穿过不同区域的墙、板孔洞处,应以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5.1.10.4电缆线路中中间不应有接头。5.2 敷设方式选择5.2.1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5.2.2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直埋。(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
16、开发将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5.2.3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应采用穿管。(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5.2.5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2)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
17、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3)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需要采用隧道时,城镇人行街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1)、(2)项的情况下,宜用电缆沟。(4)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5.3 直埋敷设于地中5.3.2 直埋敷设电缆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1)电缆应敷设在壕沟里,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2)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用混凝土制作。(3)位于城镇道路等开挖较频繁的地方,可在保护板上层铺以醒目的樗标志带。(4)位于城郊或空地旷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约100m
18、、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5.3.3 直埋敷设电缆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1)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得小于0.3m。(3)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m。5.3.5直埋敷设的电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电缆与电缆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表5.3.5的要求。,5.3.6 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于保护管,且保护范围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5.3.8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于0.25m(2)并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电缆 选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