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壤水l.ppt
《第四章 土壤水l.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土壤水l.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计算题:某土壤样品,其湿重为500克,体积为320立方厘米,当在烘箱中烘干后,它的干土重为400克,土壤密度为2.65克立方厘米,试计算该土壤样品的容重;该土壤样品的总孔度;该土壤样品的水容;该土壤样品的三相比(固:液:气)土壤容重=土壤烘干重/土壤体积=400g/320cm3=1.25g/cm3总孔度(%)=(1-容重/比重)100=(1-1.25/2.65)100=52.8=31.3 固:液:气=47.2:31.3:21.5,思考题,土壤水分保持与土壤水分有效性,临时有效水,颗粒表面分子引力,毛管力,重力,受力类型,第四章 土壤水,第四章 土壤水,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 及土壤水分含
2、量的测定 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 第三节 土壤水的运动,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1.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地区间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土组合极不平衡。我国东部区为多雨带,而西部区为缺水带。2.时间分布特征 水资源年际间变化和年内分配不均,半干旱、半湿润区甚至南方出现季节性缺水。,我国水资源概况 3.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组合不协调 我国北方耕地多而水资源量小,南方地区耕地少而水资源丰富。我国农业水资源缺乏且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短缺与浪费是我国农业用水紧张的重要特征。,土壤水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土壤水分状况是农田植物与其环境间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媒介。2.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影响土壤温度
3、和通气状况,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土壤水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土壤水分移动过程影响生态平衡。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植物水构成自然界水分循环完整体系的5个方面,并成为五水转换系统的中心环节。土壤在调节自然界水分的正常循环,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重点:掌握土壤水的重要作用。,土壤水,土壤水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土壤内进行的许多物质转化过程土壤水是作物吸水的最主要的来源,土壤水,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水并非纯水,是稀薄的溶液通常说的土壤水实际上是指在105从土壤中驱逐出来的水,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分
4、类型的划分,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1、吸湿水 由干燥土粒吸附力从大气中吸附气态水分子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吸湿系数:在饱和水汽中,干燥土粒吸附的水分子的最大量,叫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1、吸湿水,2、膜状水 膜状水是土粒与液态水相接触的情况下,被吸附在吸湿水之外的水分。,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当作物呈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或枯萎系数。,膜状水示意图,水沿着毛管上升,毛管作用力范围:0.1-1mm有明显的毛
5、管作用0.05-0.1mm 毛管作用较强 0.05-0.005mm 毛管作用最强0.001mm 毛管作用消失,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1、吸湿水 2、膜状水,3、毛管水 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在毛管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毛管孔隙中的水,称为毛管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因为:a.它是土壤中即能被土壤保持,又能被作物全部利用的有效水;b.它有溶解养分的能力;c.能在毛管力作用下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且速度快;d.具有输送养分到作物根部的作用。,毛管水根据其所处部位和水分来源,可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相连,由地下水补
6、给的毛管水。毛管悬着水:在土壤表层,和地下水无关,由灌溉水或降水补给,借毛管力“悬挂”在土壤中。,田间持水量:由于灌溉或降水使田间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土 粒,毛管悬着水示意图,土 粒,毛管上升水示意图,地下水位,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1、吸湿水 2、膜状水 3、毛管水,4、重力水 当进入土壤中的水分超过毛管力所保持的田间持水量,多余的水分受重力作用沿非毛管孔隙向下移动,这种受重力下移能够从土壤中排除出去的水分称为重力水。,土壤中的孔隙全部都充满水分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全蓄水量,或称饱和持水量或最大持水量。,第一节 土壤
7、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测定方法,烘干法:经典方法快速烘干法:红外线烘干法、微波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张力计法中子法TDR法:时域反射仪 Time-Domain-Reflectometry,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三、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因在同地区重力加速度相同,所以又称重量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100,m=,W1 W2,W2,100,W1:湿土质量 W2:干土质量,质量含水量(m):,土壤水分
8、含量表示方法,容积含水量(v):,指土壤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v=,(W1 W2)/D,W2/Db,100,=,m Db,W1:湿土质量 D:水的比重 W2:干土质量 Db: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含量表示方法,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经典物理学中把能量分为动能和势能势能在决定土壤水分状态和运动方面非常重要物质总是有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移动,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土壤A砂土10%,土壤B粘土15%,水流向何方?,标注土水势的优点,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一、土水势及其分势1、土水势()定义: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与同样条件的纯自由水相比,势(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其差值称土水势
9、。单位:帕(Pa)、巴(bar)、大气压(atm)1Pa=0.0102厘米水柱 1atm=1033厘米水柱=1.0133bar 1bar=0.9896atm=1020厘米水柱,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一、土水势及其分势1、土水势()定义:,2、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1)基质势(m):Matrix potential,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称为基质势。,假定纯水的势能为零,则基质势为负值;土壤含水量愈低,基质势也愈低;土壤水饱和时,基质势达最大,为零。,土水势分势,(2)压力势(p):Pressure Potential,是指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力而产生土水
10、势变化。,土壤水分饱和时,土表土壤水的压力势为零;而土体内部的土壤水因承受大气压和其上部水柱的静水压力,压力势大于参比标准为正值。,土水势分势,(3)溶质势(s):Osmotic potential,是指由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土水势的变化,也称渗透势。,土水势分势,(4)重力势(g):Gravitational Potential,是指由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土水势变化。,所有土壤水都受重力作用,与参比标准的高度相比,高于参比标准的土壤水,其重力势为正值,高度愈高,重力势愈大,反之亦然。,土水势分势,土壤总水势(t),土壤水势是以上各分势之和,又称总水势,用数学式表达为:t=m+p+s+g,土水
11、势分势,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一、土水势及其分势二、土壤水吸力,1.定义: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称为土壤水吸力,简称吸力、张力或负压力。,2.水吸力与土水势的区别 1)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势和溶质势,不包括其它分势;2)水吸力和土水势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是个正值;3)土壤水是从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用吸力说则是从低处向高处。,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一、土水势及其分势二、土壤水吸力三、土壤水能量的测定,张力计法、压力膜法、冰点下降法、水汽压法,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一、土水势及其分势二、土壤水吸力三、土壤水能量的测定四、土壤水数量与能量的关系,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水
12、含量作成相关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的关系,不同质地土壤的有效水分含量图,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一、土水势及其分势二、土壤水吸力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2、滞后现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脱湿过程,吸湿过程,水分特征曲线的用途:,第四,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时,水分特征曲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首先,可利用它进行土壤水吸力S和含水率之间的换算。,其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第三,水分特征曲线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
13、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其中因其吸收难易程度不同又可分为速效水(或易效水)和迟效水(或难效水)。,土壤有效水的下限:萎蔫系数土壤有效水的上限: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差值即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田间持水量()一萎蔫系数()土壤有效水含量()=土壤含水量()-萎蔫系数(),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土壤液态水的运动土壤气态水运动土壤水分蒸发水分入渗水分再分配,一、土壤液态水的运动1、饱和流(Saturated Soil Water Flow),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q=土壤水流通量L=水流路径的直线长度
14、Ks=土壤饱和导水率H=总水势差,导水率为常数水势梯度引起,重力势为主流向向下或侧渗灌溉或降雨超过入渗时才有,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一、土壤液态水的运动1、饱和流(Saturated Soil Water Flow),2、非饱和流(unsaturated soil water flaw),总水势梯度,非饱和导水率,土壤水流通量,导水率随土壤湿度而变化,不是常数 基质势是水势梯度的主要因素 可以任意方向流动土壤中的普遍现象,一、土壤液态水的运动二、土壤气态水运动,1、水汽扩散2、水汽凝结,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一、土壤液态水的运动二、土壤气态水运动三、土壤水分蒸发,1、定义:土壤水汽化后经地表向
15、大气扩散的现象称为土面蒸发。,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三、土壤水分蒸发,2、土壤水分持续蒸发应具备的条件:(1)不断有热能到达土壤表面,以满足水的汽化热需要。,(2)土壤表面的水汽压高于大气的水汽压,以驱动水汽不断进入大气。,(3)土体下部能够不断向蒸发面补给水分。,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四、水分入渗,1、定义:入渗是指液态水进入土壤的过程。据土壤水饱和与否分为渗吸和渗漏两个过程。,2、入渗决定因素:供水速率、土壤的入渗能力。,3、入渗速率:在土面保持有大气压下薄水层,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单位mm/s或cm/h。,最初入渗速率、最后入渗速率(透水率渗透系数)、入渗开始后一小时入渗速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土壤水l 第四 土壤水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