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与报告.ppt
《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与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与报告.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与报告,贵州省疾控中心,食物中毒的概念,国家卫生部1994国家标准食物中毒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界定了食物中毒的概念:“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目前法定的食物中毒解释。,食物中毒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中毒。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明显提示“食源性疾病比食物中毒范围宽,包含了因摄食而引起的传染病。”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为适
2、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食物中毒的概念已经向食源性疾病的概念转移。新修订的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增加了许多因摄食而引起的传染病项目。,食物中毒的概念,基于以上概念,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个别人因吃了某种食品(如鱼、虾、牛奶、鸡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根据WHO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含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或感染性表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霍乱、菌痢、甲肝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囊尾蚴、旋毛虫、广州管园线虫等)、其他(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
3、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从两个方面介绍:中毒食品 和 食物中毒分类,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中毒食品,中毒食品: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中毒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1)细菌性中毒食品 指含有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2)真菌性中毒食品 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3)动物性中毒食品 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位当作食品;在一定条件下,动物性食品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而被食用。(如:鲐巴鱼),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中毒食品,(4)植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产品作为食用。(如:桐油、蓖麻油、蓖麻籽、大麻油);天然的植物食品在加工制作时
4、其有毒成分未被破坏或去除而食用。(如:苦杏仁、木薯);一定条件下,可食用的植物性食品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如:发芽马铃薯)。(5)化学性中毒食品:食品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而被食用;添加非食用级,或禁止使用,或伪造,或超量使用或误用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加工食品被食用。(如:亚硝酸盐);食品在储存或被加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该食品被食用。(如:酸败油脂)。,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食物中毒分类,以最常见的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性食物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4)植物性食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细菌性食物
5、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细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分为两个类型:感染型(外毒素):病原菌污染食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随同食品进入机体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毒素型(内毒素):分为食物内毒素型和机体内毒素型。,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内毒素型:病原菌污染食品繁殖并在食品中产生毒素,该毒素被食入引起食物中毒。如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等。机体内毒素型: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机体肠道,在肠道环境产生的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如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产肠毒素大肠
6、埃希氏菌。近年发现婴儿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属于机体内毒素型。研究认为是婴儿食入大量的肉毒梭菌芽孢,在肠道中繁殖,产生毒素而引发食物中毒。,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韦氏梭菌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结肠炎耶儿森氏菌食物中毒;链球菌食物中毒;志贺氏菌食物中毒;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O157:H7)。,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性食物中毒:食入的中毒食品含有真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有:霉变甘蔗食物中毒;
7、变质银耳食物中毒;赤霉病麦食物中毒;黑斑病甘薯中毒等。,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真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动物性食物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因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河豚鱼食物中毒;有毒鱼贝类食物中毒;动物甲状腺、肾上腺、鱼胆、野生动物肝脏等。,4)植物性食物中毒: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有:毒蕈食物中毒;含氰甙果仁食物中毒;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木薯食物中毒;四季豆食物中毒;发芽马铃薯食物中毒;桐油中毒等。,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植物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表现形式(分类)-化学性食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
8、毒:食入含有化学性中毒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有: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锌中毒;鼠药(毒鼠强)中毒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大多数食物中毒的潜伏期较短,来势急剧,集体暴发性食物中毒时很多人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病,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2、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3、病人在相近时间内都有在同地点,食用过同样食物的经历。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中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很快停止;4、人与人之间不具有传染性;5、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趋势,一般无传染病流行尾端(余波)。,食物中毒的流行病特点,食物中毒的病因及其特点引起食物中毒的食
9、品种类及其构成特点 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发生行业 新问题,食物中毒的病因及其特点,多年的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证明,在各种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发、常见。发病起数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70,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60-80。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近年来,鼠药中毒(毒鼠强)占非常高的数量和比例,中毒人数少但死亡率高。分析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生率达到50以上,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在20以上。报告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比例在20以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以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为主,上述三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80
10、,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以鼠药,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等引发食物中毒为主。,在引起食物中毒的各类食品中,由于被污染的,有毒有害的动物性食品(肉与肉制品、变质肉禽、病死牲畜肉)食入造成食物中毒占60以上,中毒总人数占70以上。,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及其构成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由于气候的原因,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病原微生物在污染食品中大量繁殖,每年第二、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发病有地区性差别。例如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以新疆、青海最为高发。我省散在发生在有自制臭豆腐食用习惯地区;河豚鱼中毒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在沿海地区;霉变甘蔗中毒多发
11、生在冬春季节前后;酵米面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北方有食用发酵玉米面习惯地区。,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分析1979年到1995年17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食物中毒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多发,重点在6、7、8、9四个月,发生地点多在县及乡以下农村,提示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应在县以下农村,预防控制关键时间在第二、三季度。城市发生重大集体食物中毒由于中毒人数多,尤其在学校、幼儿园,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集体性食物中毒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应给以高度重视。,食物中毒发生行业,食物中毒发生以婚丧、嫁娶(家庭聚餐),集体食堂,餐饮业饭店和个体摊贩销售直接入口食品为主。,食物中毒的新问题,食物中毒发生目前有一些
12、新情况。其1,蔬菜污染-农药引起的中毒问题反映强烈,我国南方发生问题严重,目前北方报告不多,但应引起密切关注;其2,鼠药中毒(误食)情况发生起数增加,中毒引起死亡严重。,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原则,1、预防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对“食物中毒”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以便有效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和扩大,减少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发生。,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原则,2、处理原则: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防止事态扩大、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必须做到:统一指挥,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果断决策,快速反应;严格执行“预案”,减少盲目性,主动出
13、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多部门、多单位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各有关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等实现资源共享;依法办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程序,1、及时报告;2、疫情初步调查;3、抢救病人和中毒患者;4、保护和控制现场;5、控制和消除致病及中毒因素;6、核实确诊;7、深入流行病学调查;8、对健康人群进行预防;9、写出书面报告。,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通过调查确定是否为食物中毒,查明引起中毒的食品和中毒原因,提出控制蔓延和预防措施,同时配合临床医师制定抢救和治疗方案。,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调查前准备和报
14、告,发生食物中毒后,为及时进行抢救,防止中毒死亡和持续发生,各级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校医室、保健站、医疗站等)及中毒单位(厂矿、工地、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城市街道、农村等)主管负责人,有责任立即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必要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在卫生行政、监督人员和公安人员到达之前,医务人员和发生中毒单位要保护好现场,并对中毒患者积极组织抢救。并禁止继续食用、出售可疑中毒食品,注意搜集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大便及洗胃液等),以便进行检验。,调查前准备和报告,成立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全面指挥工作。下设A、临床抢救组,负责制定临床抢救治疗方案,
15、对病人进行及时抢救治疗;B、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组,由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和检验人员组成,负责对中毒病人和现场进行调查、取证、采样和送检。为抢救病人和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C、后勤保障组,负责车辆、药品物资的供应。在接待或接听食物中毒报告时,要详细向报告人询问有关情况,如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中毒人数、发病时间、可疑中毒食品、中毒表现、死亡情况及初步处理情况。详细记载报告人的姓名、地址、单位和联络电话等有关内容。详见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调查前准备和报告,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单位:地址:发病时间:日 时 分 进食时间:日 时 分中毒人数:进食人数
16、:死亡人数:可疑中毒食品:中毒表现:在横线上打或者填写具体描述:恶心 呕吐(次天)腹痛 腹泻(次)头痛 头晕 发热()脱水 抽搐 青紫 呼吸困难 昏迷若有腹泻,腹泻物性状:1)洗肉水样 2)米泔水样 3)糊状 4)其他其他症状:救治情况:就诊或所处地点:临床诊断:主要治疗措施:用药情况:治疗效果:其他事项:报告人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处理情况记录:记录人签字:记录时间:年 月 日,调查前准备和报告,调查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前,要准备好调查记录、表册、取证、采样用品,现场检测设备、工器具等,现场调查常备用物品名单,调查前准备和报告,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后,除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外,根据食
17、品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有关规定实施紧急报告。,调查前准备和报告,调查前准备和报告,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范围,根据有关规定,目前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范围包括下列四项: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食物中毒事件,30人以下无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执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表上报制度。,经调查,属于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传染病,按传染病控制预案进行应急处理。如怀疑是投毒事件,应及时封存可
18、疑食品,并及时通知或将相关资料移送公安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调查前准备和报告,中毒现场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可疑及中毒病人的发病人数,发病时间,发病地点,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抢救治疗情况;可疑及中毒病人发病前48小时以内的进餐食谱及特殊情况下72小时以内的可疑进餐食谱和同餐人员发病情况;可疑中毒食物、原料和生产经营场所及经营过程的卫生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情况;采集可疑食物和中毒病人的呕吐物(洗胃液),血便及其它需要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必要时做动物实验。,中毒现场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要向当事人了解本次中毒发病的人数,同餐进食的人数,共同进食的食品
19、,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当地医疗机构已采取的紧急抢救治疗情况等,初步确定可疑食物及中毒原因,配合临床医师妥善安置中毒病人,参加研究治疗方案。注意了解本次发病及可疑食物的有关情况。,中毒现场调查,确定致病餐和中毒食品可疑中毒病人个案调查:调查人员要亲自对中毒病人逐人询问调查,了解其发病前48小时内各餐食谱,进食食品种类、数量;病人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及诊断治疗抢救情况。应同时调查同餐未病者的饮食史。特殊情况下72小时以内的可疑食谱和同餐人员的相关情况,以及可疑中毒食物在其他地点(中毒食物转移)或单位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确定病人共同进食的中毒餐、中毒食品及进食量与发病的关系。根据中毒病
20、人的饮食史,发病潜伏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可疑食品调查,判断是否为一起食物中毒,中毒的可疑食品及引起中毒餐,并提出可疑食物中毒病因的初步判断。调查过程要对全部可疑中毒病人作调查并同时取得合法证据,查清发病确切人数。,中毒现场调查,可疑中毒食品的调查:对可疑中毒食品要从原料到加工、烹调、储存、包装、运输及食用方式以及现场卫生状况,污染情况、时间、环境条件(当地温度、加工温度、储存温度和时间)等进行全面调查及必要的采样检验。采集样品:采集可疑中毒食物和可疑中毒病人的呕吐物(洗胃液)血液、粪便及其他需要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必要时可做动物试验。,中毒现场调查,中毒地点的环境条件及环节调查:对可疑中毒食品
21、的生产经营场所、工具、设备的卫生状况,可疑中毒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检查个人卫生及必要的病原微生物携带情况检验(体检)。分析确定可疑中毒食品的污染来源,微生物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条件、时间等多环节可能造成中毒原因。与肠道传染病、食物过敏及其他食源性疾病鉴别的调查:调查发病地点在发病事件前后有无临床表现相似的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发生和流行,并根据可疑中毒食物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等与上述疾病进行鉴别。,封存可疑食品 根据调查情况,要对可疑中毒食品及原料采取暂时封存的控制措施,待调查和检验认定确证无害时才能启封;对可疑有继续引起中毒危险的食品应立即处理,严禁继续食用。,中毒现场调查,调查
22、注意的环节,对中毒病人的调查对中毒食品加工现场、加工过程调查,调查注意的环节对中毒病人的调查,1、对中毒病人的调查摄食史调查:病前72小时食谱(重点是前24小时)调查,必要时还要延长。要注意对比在此期间内病人与非病人共同的和不同的餐次和食物;新用的和已用过(常用)的食物;新使用的和过去常用的炊事用具和烹调方法等。调查对象有病人、非病人、炊事人员,行政负责人,单位卫生保健人员等。临床症状调查:要尽可能多的调查中毒病人,了解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调查重点是:就餐时间、发病时间、一般体征,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等。以发生中毒10人以下,1130人,31100人,100人以上四个层次考虑,目的是和食品卫
23、生行政罚办法规定相衔接。经过上述二项调查做出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在前二项工作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推定是哪个餐次,哪种可疑食物(或几种可疑食物),引起的中毒,这种中毒可能是哪类食物中毒。进一步分析检测出病原。,调查注意的环节对中毒病人的调查,实验室诊断:中毒病因的确定,必须借助检验手段,这也是卫生法规所规定的。因此,及时而较全面的采集检品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要搜集原料和半成品,在样品灭失情况,必要时采集中毒现场工具、容器、设备的涂拭物。病人的呕吐物、洗胃液是重要的检样。必要时对病人进行肛门拭子采样,更容易获得阳性结果。为提高食物中毒病因查明率,应该开展对感染型中毒进行血清学检验。即对病人采血检验观
24、察中毒病人初期和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变化,有砷、汞中毒时可采尿样;有机磷中毒进行血胆硷酯酶检验。样品的采集和选择检验要按照法律程序要求签字交接。实验室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方法检验。,调查注意的环节对中毒病人的调查,对疑难中毒事故的调查可对有关可疑中毒食物列表分别进行询问调查,注意调查和分析发病者与未发病者进食食物的差别;应重视首发病例,并详细记录发病的临床症状、发病的日期和具体发病时间。尽可能调查到所发生的全部中毒病例以及与该起中毒事件发生的有关人员(厨师、原料处理人员和食品采购人员等)的发病情况,如发病人数较多,可先随机选择部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注意的环节对中毒病人的调查,选择最了解中毒事件
25、发生情况的有关人员调查(包括病人),详细了解相关食物的来源,加工方法、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存放条件和食用方法、进食人员及食用量等情况;通过调查综合提出以下信息:发病人数;可疑餐次的同餐进食人数及去向;共同进食的食品;进食食品的差异;临床表现及共同点;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抢救和控制措施;调查时应注意了解是否存在食物之外的其他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以排除或确定非食源性疾病。对可疑刑事中毒案件应将情况通报给公安部门。,调查注意的环节,2、对中毒食品加工现场、加工过程调查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一般卫生状况恶劣,卫生条件不能达到卫生要求。食品加工原料不新鲜(已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物中毒 事件 调查 处理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0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