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ppt
《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院志编写的要求与方法,宝鸡市中心医院 蔡顺兴,2,一、志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院志?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一般的称志为记,为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各个方面情况的典籍,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院志就是医院的家谱。院志是医院兴建、发展和壮大历史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医院各方面工作成就精华的浓缩,是生动而精彩的医院发展教科书,是医院传统精神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医院确定新航向并寻求超越发展的重要指针。而修志是通过收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综合分析、归纳提炼、科学排比等系统化、条理化的整理后纂写成的反映一地一单位或一事物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院志的编
2、写有利于激励员工,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激发干劲,促进发展,教育后人。编写院志不仅是对医院历史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3,(二)志书的源流及演变,1、源流 古代的国别史、古代的地理书、古代的地图2、演变 方志经历了七个发展时期 秦汉魏晋是方志的初步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是方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两宋时期是方志的成熟定型期;元明时期是方志的普及期;清代是方志的鼎盛、提高期;民国时期的方志是沿着旧志传统在内容上有所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新中国第一轮修志,到90年代基本完成。这是盛世修志,志载盛世。,4,(三)、志书的性质、特点及功用,
3、志的性质:属于地方文献。在学科上,从广义上讲,属于历史学范畴,因为它们同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虽然志书详今略古,记当代为主,但仍是记载已经发生了事迹,不书写未来。志的特点:(1)地域性、(2)广泛性、(3)连续性、(4)资料性、(5)真实性、(6)独特性。志的功用:(1)“存史”。(2)“资治”。(3)“教化”。,5,(四)、志书的种类,1、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2、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3、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6,(五)编修志书的意义,1、育人意义 认识作用 鉴戒作用 启迪作用2、实用意义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为发展
4、经济建设服务 为科研提供参考 为对外交流服务 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为爱国家、爱家乡、爱单位提供乡土教材。编纂院志就是要在追溯医院历史的过程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院情感,激发工作热情,弘扬拼搏精神,推进医院建设。,7,(六)、志和史的区别,1、编写方法形式不同 史体,主要记述历史,一般以时间、事件、人物等线索,倾向于纵向的发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论述是史书的主体。志体,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有时也追溯过去,但主要的是记载现状,就是把事物横向分门别类地记载,只有记载而不论述。2、主体门类广狭不同 史体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中心轴线,记事集中,
5、论述深入、系统,虽也有许多门类,却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线。志体重在资料收集,举凡一地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只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发展变化的事物,各个门类,各种重要资料,都在记述范围之内,平列叙事,并无明显的特定轴心。3、内容详略不同 一般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4、成书方法不同 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志则依靠调查采访,积累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因此,史可由一个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
6、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5、志是当代人写的,史是后代人写的。,8,(七)、志书与年鉴的区别,1、编纂出版周期不同。相对而言,志书反映的是比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的积淀,续修周期长达十几年、二十年,有时甚至更久,目前的有关规定是20年左右编修一次;年鉴一般是一年一期。2、体例形式不同。志书一般采用章节体,要求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年鉴一般采用条目体,讲究一事一记。3、时效性不同。志书资料,有着比较厚重的历史感;而年鉴记载的是一年的情况,时效性特征非常明显。4、属性不同。志书和年鉴虽然都具有资料性,但年鉴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服务大众。志书侧重的是它的资料性、史料性,所选材料必须具有存史价值
7、。5、取材粗细不同。从内容看,志书的内容比年鉴系统、全面,宏观材料较多;而年鉴更强调具体、“新”和实用性,一事一条,微观材料占相当比例。6、产生的时代不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编史修志的传统,盛世修志是历代历朝的惯例;而年鉴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应算是个新生事物。7、编写的方式不同。志书是按照一定体例要求来记述资料的,它不是资料汇编,也不是资料辑录,而是把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考证、鉴别、精选、提炼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最后形成著述性文章。因此,志书重在写,而年鉴则重在编。,9,(八)、关于修志的法规文件,1、地方志工作条例2006年5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发的第467号国务院令2、中国地方志
8、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07)1号文件3、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08)3号文件4、陕西省第二轮三级志书行文规范-陕志办发(2007)8号文件5、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续修地方志工作的通知-宝政办发(2001)22号文件6、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宝政办发(2009)24号文件,10,(九)、志书的体例,即志书的整体结构和各种表现手段。体例包括体裁、结构与章法等内容 志书体例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有体裁的运用、门类的设置、章节的层次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志书的整体结构包括纵横交织的框架及层次的排列和分布
9、,志书的表现手段主要是各种体裁,如志、记、传、图、表、录、照等。结构(体式):就是指志书的样式,主要有:平列体,就是将志书内容分为若干门类,并作并列平行排列,互不统辖;纲目体,将志书内容先分成若干大类,又在大类下再分细目,有以事类为纲,有以政区为纲;纪传体,是仿纪传体史书,以纪、志、表、传、录、谱、略等体裁分部类;三书体,清代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提出的,志、掌故、文征;三宝体,即孟子尽心章中“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章节体,这是在清末被移用到志书中来的;编年体,以时间为序进行记述;分期体,就是在一级目上按时间顺序分类。基本要求: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反
10、映事物基本特征,记述有深度。,11,(九)、志书的体例,1、结构 即志书的编排形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横分门类,纵述事实,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事以类从,类为一志,以事系人,人随事出”。(1)总体结构 与我们熟悉的史书结构不一样。古代史书体例都是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论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要求史论结合。它的结构是一条线,形同圆柱。这是“史体”。而“志体”侧重于从横的方面来表现各种事物的广泛性,纵横结合,以横为主。史体纵看,志体横看。就是说,志体的结构象一个共同横断面,形同沙盘。(2)局部结构 总体结构之下,各个部分也存在一个局部结构问题。如大事记,是采用编年体,还是采用纪
11、事本末体,抑或采用编年与记事本末结合体,都须精心安排。各专志,是先分期后分类,还是先分门别类,后依时顺叙,其结构是迥然不同的。其他部分如人物传、附录等,也都有个结构安排问题。制定体例,首先要把类型确定下来,继之把各部分的结构也确定下来。一般新编地方志,是由概述、大事记、各专志、人物志、附录五部分组成,卷首加序和凡例,卷末附跋。以概述为纲,以大事记为经,以各专志为纬,形成总体基本结构。各专志是地方志的组成部分,结构上要服务总体设计,受其制约。,12,(九)、志书的体例,2、体裁 包括述、记、志、传、图、表、考、录等。以志为主,各有专用。(1)述 指简述、概述或总述。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地纵述
12、本 志所述范围的历史发展之大势,横陈现状的最基本情况。(2)记 用于大事记,以时系事。它是为志体所吸收的史体。(3)志 这是志书的一种特殊的体裁,是志书的主体。采用记事本末体 横排纵述各项事业及其各个侧面的内容。(4)传 人物传记,专门用于写人物。(5)图 各种地图、图片、照片、统计图、分布图、示意图等。(6)表 各种表格。也是过去修史的一种专门体裁。(7)考 所载资料的考证。(8)录 附录、丛录,系资料辑存。体例完备,指志、记、传、图、表、录、照各种体例都要运用,这是修志的客观要求。,13,(九)、志书的体例,3、章法 就是志书的结构或称编排规范,包括志书的基本框架、结合方式及层次安排,一般
13、是以序开篇,带起全书,以述接继,观展全貌,以记为经,综记大事;以志为纬,分事详述;以传为翼,展示从文;图表随文,录以殿后,收录资料。文字、照片、图表,在一部书中应该是协调互补的关系。“寓观点于记述之中”,据事直书。“重在记述,述而不论”。文风讲求平实精炼,14,(九)、志书的体例,4、志书体例的具体要求、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内容记述的要求。、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述 根据志种和内容层次的不同,合理设置,概述事物发展全貌和特点等。记 大事记选录大事得当,重要事项不漏,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志门类设置合理。纵述史实把握事物的发端、
14、变化和现状,不缺失,不缺主要事物、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传 立传人物为在本行政区域有重大影响者,以及本院人物在外地有重大影响者。图、照 注重典型性、资料性,从不同角度反映变化的情况。表 设计合理,要素齐全,内容准确,不与正文简单重复。录 附录的原始文献、补遗考订等资料具有重要存史价值。索引 分类标准统一,名称概念清楚,提炼的标目符合主题原意,附缀正文页码准确。、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科学分类与现实分工、全志整体性与分志相对独立性的关系处理妥当。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或降格,使用适当。标题简明准确,题文相符,同一
15、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15,(十)志书的记事原则,1、记述宏观、客观。避免微观、主观2、观点正确、准确。避免谬误、含混3、内容全面、创新。避免片面、因循4、记述本地、本业。不要越境、通典5、语言简明、简洁。避免繁琐、罗嗦6、重在结果、后果。少记过程、计划7、既记成就、成功,也记挫折、教训,16,(十一)志书的行文标准和技术规范,一是用语标准 力求质朴、准确、简洁、精练。二是称谓标准 用第三人称书写,机构、职务用当时名称,人物直书其名,不加任何褒贬词。三是纪时标准 公历世纪、年代和时、分、秒的时间表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公元前8世纪、20世纪90年代、14时12分36秒。年份不得简写。如1999
16、年不应简写作“99年”。公历纪年中不得混用农历纪年。如公历1月不应写作“元月”。一般不使用时间代名词。如“今年”、“当月”、“当时”等,而用具体日期。不使用不清楚的时间概念。如“最近”、“目前”、“以前”、“大跃进时期”、“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末”等,应写明具体时间。四是数字标准 应遵照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正确使用数字。五是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 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六是引文标准 要核实清楚,不许擅改。七是注释标准 主要采用页下注,对句中个别词语作简单注释的,可采用文内括号注。,17,数字标准,(A
17、)行文中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公历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如48、-25.01、1/6、4.5倍、34.6%、43、3000克、6.3万公里、17.3平方米、45岁、10个月、-16、41/42次特别快车。代号、代码和序号中的数字,如国办发20051号文件、HP-3000型电子计算机、8341部队(部队代号)。这也包括引文标注中的版次、页码等。使用阿拉伯数字应注意:凡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要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如6 541、23 418 326;凡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以万、亿作单位
18、,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十亿等作单位,如236 000 000公里可改写为2.36亿公里或23600万公里。表示时间或数值范围时,以波浪式连接号“”连接。如19972000年、2130元、20%30%。对可能产生歧义的数值范围表述,应力求准确。如600万800万吨不能写作600800万吨、1亿10亿元不能写作110亿元。(B)行文中应当用汉字的: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数字专用名词、序数词、引录古籍的卷次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如: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三世界、一年四季、“十五”计划,五省一市、六六六、第一、星期五、相差十万八千里、二九师(部队番号)、史记
19、卷八三。相邻的两个数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和带“几”字的概数。如:三四米、五六天、七八十种、十之八九、十几等。农历和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如正月初八、丙寅年十月十五日、明万历五年十月二十日。,18,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要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颁发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计量单位的命令,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度量衡单位,要按标准的公制使用。除公斤、公里、公顷以外的“公字号”单位都应停止使用,如长度单位中的“公尺”、“公分”,应分别改为“米”、“厘米”;面积单位中的“公亩”,应改为平方米;容量单位中的“公升”,应改为“升”。市制一般不用,必要时可用“亩”。历史上的旧计量和外国计量单位,
20、如“斗”、“石”;英制的“哩”、“码”、“磅”;日制的“坪”、“町”等,在引文或叙述当时历史史实时可以使用,但要作出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注释。温度应采用摄氏制,不用华氏和列氏制,如历史记载中用华氏和列氏制,可照录,然后注明相当的摄氏度数。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行文中一般不夹杂使用计算单位符号、数字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但在公式中均使用各种符号,如:在行文中用“平方米”、“大于”、“小于”、“水”;在公式中用“”、“”、“”、“H2O”。在行文中,不得文字和符号交互使用,如前面写成30,后面写成三十摄氏度。应前后统一。,19,引文标准,所有引文、附录、选录,都必
21、须忠实于原著,尽量不转引,如找不到原著,必须转引时,要注明引自何书何文。使用时要核实清楚,不许擅改。如原文有错别字应照录,可将改正之字置于“”内。如原文有残缺的文字,则用“”充填。引文均须加引号,并在页下注明出处。引文中版次、页码,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引用专著,其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卷次、页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引用期刊中的文章,其著录项目和格式为:主要责任者、题名、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如: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4),400429页。引用报纸的著录格式
22、为:原载年月日报第版。引用文书档案应注明字别、文号、标题。如:国发198187号文件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20,注释标准,要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颁发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计量单位的命令,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度量衡单位,要按标准的公制使用。除公斤、公里、公顷以外的“公字号”单位都应停止使用,如长度单位中的“公尺”、“公分”,应分别改为“米”、“厘米”;面积单位中的“公亩”,应改为平方米;容量单位中的“公升”,应改为“升”。市制一般不用,必要时可用“亩”。历史上的旧计量和外国计量单位,如“斗”、“石”;英制的“哩”、“码”、“磅”;日制的“坪”、“町”等,在引文或叙述当时
23、历史史实时可以使用,但要作出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注释。温度应采用摄氏制,不用华氏和列氏制,如历史记载中用华氏和列氏制,可照录,然后注明相当的摄氏度数。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行文中一般不夹杂使用计算单位符号、数字符号、化学分子式和其他符号,但在公式中均使用各种符号,如:在行文中用“平方米”、“大于”、“小于”、“水”;在公式中用“”、“”、“”、“H2O”。在行文中,不得文字和符号交互使用,如前面写成30,后面写成三十摄氏度。应前后统一。,21,(十二)、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2
24、2,(十三)、志书编纂的具体要求,(一)篇目设计上,分类科学,符合实际,有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精选门类,有所侧重,以纲统目,归属得当,体例严谨,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排列有序。(二)结构上,要求横排纵写,事以类分,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保证志书内容全面丰富,资料系统翔实,信息存量更加博厚。(三)取材上,要求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独略同,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四)在记述上,要求述而不论,秉笔直书,寓观点、褒贬于记述之中,做到存真求实,客观记述;倾向正确,科学记述。(五)文体上,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即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和逻辑。(六)在修辞上,采用消极性修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记
25、述事实,要求用词通顺、明确、贴切、简洁。(七)在文风上,要求具备精、当、平、实的风格,做到简、严、核、雅。,23,(十四)、志书编写的逻辑顺序和基本步骤,从整个志书编纂工作来看,主要有6个基本环节。一是统一思想,组建领导机构。二是组建修志专班,制定编纂方案。三是组织发动,业务指导。四是收集资料,撰写志稿。五是评审志稿,送审出版。六是读志用志,发挥效益。,24,(十四)、志书编写的逻辑顺序和基本步骤,从具体编志来看一般有这样7个基本环节:一是确定志书的主题并据此拟定全书的篇目。二是按照篇目收集资料。三是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建卡,立卷归档。四是对资料进行排比筛选,考核歧异。五是按照篇目编写资料长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编写 要求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0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