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发展趋势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ppt.ppt
《卫生发展趋势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发展趋势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ppt.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医药卫生发展趋势和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Page 2,目录,第一部分 世界医药卫生发展趋势,最近2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对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疾病持续增长,医疗费用快速上升、健康不公平日益加剧,严重冲击着传统的卫生体制。与此同时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人类健康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健康和卫生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返回,Page 4,第一部分 世界医药卫生发展趋势,世界卫生现状,世界医药卫生发展,世界医药卫生改革,世界医药卫生发展和改革的启示,返回,Page 5,一、世界卫生现状,全球健
2、康状况有所改善,健康不公平加剧。,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不断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所增强,部分国家缺医少药现象仍然严重,返回,Page 6,(一)全球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健康不公平加剧。,世界人平均寿命由64岁增加到68岁,高、中高、中低和低收入国家分别为80岁、71岁、67岁和57岁,高低相差23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91下降到65,高、中高、中低、低收入国家分别为7、23、63 118,高低相差17倍,1990年时相差14倍。全球每年有50万孕产妇死亡,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高、低收入国家孕产妇死亡率相差72倍
3、。国民健康改善和经济增长表现为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势:一是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平均寿命持续增加,亚洲、拉美和北非的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二是少数国家经济增长但健康状况没有改善,如一些东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有所增加,但女性寿命停滞在80年代末的水平,男性寿命一度下滑;三是经济衰退且健康状况恶化,平均寿命下降,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在一些国家内部,地区和人群之间健康状况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返回,Page 7,(二)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不断加剧,通过普及公共卫生措施特别是免疫接种,许多传染病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基本得到控制,但一些重大传染病仍严重危害人类
4、健康。过去20年,霍乱、黄热病、流行性脑膜炎在一些国家死灰复燃;虽然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千万;2008年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270万人,艾滋病感染者总数达到3340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全球城市人口比例超过50,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1),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健康问题,在高、中高、中低和低收入国家,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占人口死亡总数比例分别为92、73、71和31,所造成的劳动力损失和昂贵治疗费用给世界各国带来越来越沉的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心病脑卒中和糖
5、尿病三种疾病的经济损失,2005年为7500亿美元,2015年将达到1.2万亿美元,增加60。,返回,Page 8,(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过去20年,新发传染病超过30种,平均每年都要出现一种以上的新发传染病。比较严重的有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05 年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20亿人次的航空旅行,一个地方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几个小时内就会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疾病传播速度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快。同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断涌现,如美国“911恐怖袭击和炭疽生物恐怖事件、日本“沙林生化恐怖事件、英国“疯牛病”事件以及
6、相关的人类新型克雅氏病的出现,科特迪瓦2006年大规模有毒化学废物的倾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撼,都给社会公众的健康带来危害,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返回,Page 9,(四)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所增强,部分国家缺医少药现象仍然严重,近20年,全球孕产妇产前检查率由67提高到78,麻疹免疫率由72提高到83,结核病治愈率由79提高到86,改水受益人口由77增加到87,改厕受益人口由52增加到60。但是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改变,世界每万人口医师数14人,高收入国家28人,低收入国家仅4人;每万人口病床数27张,高收入国家58张,低收入国家仅15张。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但
7、在不少国家依然存在药物短缺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对30个低收入国家的特定通用药物调查显示,公立医疗机构可得性仅为44。私立机构可得性为66,但价格昂贵,居民无力购买。,返回,二 世界医药卫生发展,健康状况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普及、科学技术进步等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新研究发现,国民健康改善不仅与经济发展相关,更大程度上归因于公共政策和科学技术进步。当今世界医药卫生发展呈现以下趋势:,返回,Page 11,二、世界医药卫生发展,促进健康成为人类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全民医疗卫生保障成为卫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疾病预防和基本卫生保健成为卫生发展的重点,科学技术进步成为卫
8、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健康产业成为许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卫生系统绩效成为卫生发展管理的主要目标,返回,Page 12,(一)促进健康成为人类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当前,国际社会认识到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目的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健康、教育和国内生产总值三个维度衡量和评价各国人类发展,每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将健康放在核心位置,八个目标中三个是健康的内容,即降低儿童死亡,改善产妇保健,防治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其他五个目标如消除贫困等也与卫生相关。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不仅把健康作为经济发展的目的,而且作为长远发展的重要投入。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了疾病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一是
9、过早死亡和残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全球每年达数百亿美元;是高死亡率导致高生育率,多子女势必降低家庭对孩子健康和教育的投资;三是疾病不仅影响劳动生产率,也对贸易和投资环境产生抑制作用。许多国家把国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升到战略高度,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返回,Page 13,(二)实现全民医疗卫生保障成为卫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推进全民医疗卫生保障,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对国民的经济压力,防范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无论是通过政府组织提供基本免费服务,还是采取社会保险分担费用,或两者兼而有之,目的都是确保有需要的人群可以获得医疗卫生服务,降低疾病造成的家庭经济风险。绝大多数发达
10、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全民覆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巴西、泰国等正在推行全民覆盖计划。在全民医疗卫生保障推进中,公共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球来看,2007年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60。其中,高收入国家61(如瑞典82、日本81、法国79等)、中高收入国家55、中低收入国家42。,返回,Page 14,(三)加强疾病预防和基本卫生保健成为卫生发展的重点。,针对单因单病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在控制传染病方面曾经并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慢性疾病是心理、社会、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药物滥用、精神压力大、生产生活环境差等。究表明,如
11、果控制和消除这些危险因素,80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4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适应疾病模式转变,卫生干预重点正在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医疗机构走向社区和家庭。加强基本卫生保健、发挥传统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英国、日本、美国等,通过立法强化基本卫生保健、开展健康教育、实施烟草控制等综合干预措施,使得心脏病、脑卒中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成功的国家下降了70。,返回,Page 15,(四)改善卫生系统绩效成为卫生发展管理的主要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首次对1 91个成员国卫生系统绩效进行了排序和评价,其宗旨是倡
12、导以有限的投入最大限度改善国民健康。世界各国改善卫生系统绩效的主要措施,一是优化卫生系统结构和布局,强调以公立和非营利机构为主体,强调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建立统一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整合涉及医药卫生的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间职责,提高行政效能。据对127个国家研究,67的国家和83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实行医保、医疗、医药综合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三是规范公共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把改善质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作为管理目标;四是加强服务管,采用准入管理、质量监控、绩效考核等方式规范医疗行为。加拿大200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开展名为“更安全医疗服务”活动,三年内医疗技术事故和
13、责任事故分别下降了1/2和2/3;五是提供合理薪酬待遇、规范职业操守、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许多国家医生收入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4倍;六是加强社会监督,许多国家发展专业化的医疗-质量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促进服务质量提高。,返回,Page 16,(五)科学技术进步成为卫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研究表明,除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外,科技进步包括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复杂治疗方法的开发应用、适宜技术和传统医药的研究推广、预防医学的普及等,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生命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人类基因组计划、DNA芯片技术、克隆技术、神经科学,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这些前沿科学
14、与其他科学的有机结合,推动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疾病新的认识,在疾病防治的措施和手段上产生新的突破。信息技术在医学和卫生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既方便群众就医,又便于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美国退伍军人医院体系实现了一千多家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医院、医生和患者共享信息,政府方便监管和评价。,返回,Page 17,(六)健康产业成为许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近20年来,许多国家大力发展制药、医疗器材、传统医学和健康服务业,有力扩大了就业和经济增长。当前,医药产业是全球增长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市场规模从1998年的3301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7730亿美元
15、,增长了1.34倍;2010年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中,12家制药和医疗器材企业利润率为18,是利润率最高、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小的行业。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活跃,集中度越来越高,全球排名前10位药品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由1998年的36提高到2006年的46。医疗卫生和保健康复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巨大的就业市场,在就业人口中从事医护、牙科、社区和其他卫生工作的比例,英国为6,新西兰为5,美国为4,俄罗斯为3。,返回,三 世界医药卫生改革,医药卫生体制(简称卫生体制)是国家为实现国民健康,在卫生筹资、卫生服务和卫生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制度安排。按筹资和组织方式划分,全球卫生体制有三种基本模式,即国民卫生服务
16、、社会健康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卫生体制不是单一模式,而是以一种基本模式为主体、其他为补充的混合型模式。为了适应全球卫生发展的趋势和应对健康新挑战,许多国家都在推进卫生体制改革。,返回,Page 19,三 世界医药卫生改革,(一),发达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二),(三),返回,Page 20,(一)发达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最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卫生体制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增多,治疗为主的传统卫生体制难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卫生费用快速上涨,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民众不满;三是经济增
17、长缓慢,政府财政压力大,迫于选举的政治许诺,卫生改革步履艰难。发达国家卫生改革的特点是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提高公平性,进一步改善质量效率,提高国民满意度。,返回,Page 21,(一)发达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国家的卫生改革,社会健康保险体制国家的卫生改革,商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的卫生改革,返回,Page 22,1、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国家的卫生改革。,国民卫生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直接举办公立医院并实行预算制管理,向国民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英国、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北欧、南欧和大多数英联邦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等,采用这一模式作为卫生体制的主
18、体。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1945年着手建立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卫生服务。2007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人均卫生费用3867美元,其中个人负担占18.3。卫生服务体制实行统一管理,95的医院为公立医院。一度面临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效率不高、等候时间长,满意度较差。针对这些问题,保守党执政时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内部市场”改革,把卫生部门变成购买者,代表政府与医疗机构签订合同、购买服务;医疗机构通过提供更优、更廉的服务获得更多的合同。改革后出现了服务不公、费用上涨、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受到民众批评。1997年,工党政府上台后取消了“内部市场改革,重新强调政府责任、社会团结和公
19、私合作。新世纪以来,英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投入,使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欧盟10的平均水平。增加医务人员,提高待遇。改善基础设施,建立信息系统等。二是调整投入重点,增加基本卫生保健投入,资金与责任挂钩,促进基层加强预防和健康教育。三是减少管理层次和成本,赋予医生更多权力,病人更多选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改善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缓解排队等候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返回,Page 23,2、社会健康保险体制国家的卫生改革。,社会健康保险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企业雇主和雇员按照工资的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由保险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
20、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政府对无力缴纳保险费的弱势人群提供补贴。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采用这一模式作为国家卫生体制的主体。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1883年俾斯麦政府为了缓解社会矛 盾,削弱工人运动的影响,在世界上首次建立社会健康保险制度。缴费率为工资的14左右,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目前,覆盖人群占整个人口的88。德国医院有三种形式,即公立医院、私立非营利性医院和私立营利性医院,分别占医院病床总数的54、36和10。根据医院筹资法,公立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的建设投资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运行资金主要来自医疗保险基金。2007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0.4,人均卫生费用4209美
21、元,其中个人负担占230/60。主要问题是费用攀升、政府和社会保险压力大。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进行卫生改革,重点是增加筹资和控制费用。本世纪初,议会曾动议将社会健康保险体制改革为国民卫生服务体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没有付诸实施。2005年以来,德国开始新一轮改革。一是整合医疗保险组织,提高统筹能力,减少管理成本。二是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把高收入群体纳入强制性社会健康保险。三是改革对医疗机构的付费方式,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严格处方控制,降低药费支出,返回,Page 24,3、商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的卫生改革。,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把医疗服务作为商品提供给社会,由雇主为雇
22、员购买,或个人自愿购买,保险水平与缴费多少挂钩。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商业医疗保险,仅有美国等个别国家采用这一模式作为国家卫生体制的主体。美国医院以民间非营利性医院为主体,公立医院次之,私人营利性医院也有一定规模,分别占医院总数的52、34和14。美国是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发达国家。主要问题:一是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46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2500万人保障不足,众多家庭需要自付医药费用。二是卫生费用负担过重。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到2.3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人均超过7600美元,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三是卫生系统绩效不高。人均寿命比英、法、德、日等国家低两岁,婴儿死亡率高
23、两倍。美国医改的努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此后虽然在诸如老年人、穷人和儿童健康保险上取得了进展,但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返回,Page 25,(二)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国家卫生改革最活跃的地区相对集中在拉美和东亚。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一些拉美国家左翼政党取得政权,以社会公平为执政理念,把卫生改革作为缓解社会矛盾、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手段。本世纪以来,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卫生需求增加,原有体制不适应问题凸显。发展中国家卫生改革的特点是增加政府投入、保障基本服务、加强供方建设、关注弱势人群。,返回,Page 26,(二)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
24、,主要做法有:首先,加快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保障国民基本健康权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把建立低成本、广覆盖的医疗卫生制度作为改革重点。如巴西修改宪法,保障公民健康权利,建立以税收筹资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统一医疗体系”,对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泰国实施“30铢计划“,居民每次就医交纳30铢,免费享受绝大部分门诊和住院服务;古巴多年来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人均寿命与美国一样高,成为发展中国家卫生体制的典范。北非一些国家,整合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形成互助机制。同时,一些国家还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墨西哥通过立法为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大额支出买单,如艾滋病、儿童白血病、宫颈癌治疗和早产等,防止因病致贫。,返回,
25、Page 27,(二)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其次,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注重适宜人才和适宜技术。一是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保障国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强调以社区、家庭为基础,转变服务模式,预防和治疗有机结合,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高居民满意度。三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的重点,许多国家加强全科医生培养,鼓励执业医生到基层服务。四是明确卫生服务重点,斯里兰卡、泰国、孟加拉国、墨西哥、巴西等国家把适宜技术和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作为优先重点,减免费向全民提供。,返回,Page 28,(二)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第三,建立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居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生 发展趋势 我国 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0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