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精简版精要.ppt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精简版精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精简版精要.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A,B,C,地面,高空,空气越来越稀薄,密度逐渐减小,1100hpa,1060hpa,1020hpa,受热,冷却,冷却,高,低,低,高,高,低,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况,主要形式,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假设一:地表均一、地球不动(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热,冷,单圈环流,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1 假设二:地表均匀,地球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2 大气运动因素: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副热带高气压带,00,300N,赤道低气压带,低纬环流,低纬上空,北半球三圈环流,赤道低气压带,
2、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二、三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无海陆差异,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北半球三圈环流,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 地 东 风,气压带和风带,六风七带规律:,4 气压带成因:热力作用: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动力作用: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2 分布:高低气压相
3、间分布 风带穿插其间,3 风向:箭头指向低压 北半球3撇,南半球3捺;成“人”,5 天气状况:低气压:气流上升多阴雨 高气压:气流下沉多晴天,1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2、表现: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3、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格陵兰,1、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夏季,陆 地,海 洋,(热)低压,(热)低压,(冷)高压,(冷)高压,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温度变化比海洋快,0,30N,60N,90N,30
4、S,90S,60S,七 月 份 海 平 面 等 压 线 分 布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低压带,G,G,G,D,G,G,G,亚洲(印度)低压,陆地(热),海洋(冷),D,G,0,30N,60N,90N,30S,90S,60S,一 月 份 海 平 面 等 压 线 分 布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低压带,G,G,D,D,D,D,G,G,G,D,陆地(冷),海洋(热),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G,海陆分布使北半球气压带被切割成块状,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冬季,气压分布,北半球,大陆低压切断副高,大陆低压,海洋高压,冬季,大陆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压 和风 形成 精简 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0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