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ppt
《湘教版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施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对策研讨,一、领会课程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二)课程结构上体现基础性、多样性与选择性(三)在课程实施上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四)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五)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的培养通过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主要要
2、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运用,通过对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总之,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是通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3、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加以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关爱乡土、关爱祖国、关爱全球、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与合作的素养及可持续发展的素养。,(二)课程结构上体现基础性、多样性与选择性,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这些国家课程不仅体现基础性,而且也体现了多样性与选择性。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同时,要利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与空间,开展地理与相关学科“携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此外,还可成立地理学习兴
4、趣小组,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三)在课程实施上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式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四)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上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学校,要合理利用网络提供的地理信息资源,优化
5、地理教学结构,突破时空障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断拓展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五)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新课程评价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强调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地理学习评价。,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
6、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在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1.学生必须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3个模块的学习,各2学分,共获得6学分。2.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倾向、国家高考方案以及学校的条件,从下列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修习。,尊重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高中地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订地理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地理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地理知识水平、能力
7、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选课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开设的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特点,并且让学生明白,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要,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发展意向);2.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学业成绩、知识结构、成长记录);3.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包括专业和职业的选择);4.社会背景(包括招生、就业、人才需求);5.学校实际(包括
8、师资、设备、场地、地域特点)。,湖南省教育厅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安排,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每周5天。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安排的意见:,必修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每周安排2课时。必修模块由“地理”、“地理”、“地理”三个部分组成,要求按、的顺序开设。选修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可从高二年级开始开设,主要安排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进行。有志于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2个地理选修模块,获得4个地理选修学分,建议首先开设地理选修模块4城乡规划和地理
9、选修模块6环境保护,可安排在高二年级,每周2课时。高三年级上学期可开设地理选修模块3旅游地理、地理选修模块5自然灾害与防治,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和需求任意选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继续开设地理选修模块1宇宙与地球、地理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地理选修模块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使学生能根据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自由选择这三个选修模块学习。,三、教学建议,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改革旧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改革提出
10、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要结合自身的特征,发挥学科的优势,把教学改革目标落实到实施过程中。,(一)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重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
11、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二)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推进教学改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了地理新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了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设计了相
12、应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课程标准,首先要把握地理课程的整体结构,纵览全局,做到“心中有数”。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选定的教材为蓝本,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同时还应当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顺序。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材是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和表征形式。研究教材,首先是通读,通读教材包括三个步骤:一是了解教材是怎样按照人地
13、关系的主线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安排知识内容的;二是了解教材每个模块由哪些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了解每单元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图表等。其次是细读,在细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六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再次是精读,精读教材要处理好七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关系;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关系;三是地理事实与原理的关系;四是课文、图像、作业三大系统的关系;五是教材正文和阅读材料的关系;六是深度与广度的关系;七是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教学模式是
14、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新课程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开辟多种途径,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在互联网支持和远程教育实现的背
15、景下,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日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自主学习过程的基本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其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的时间是自我计划的。此外,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评价。在学校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施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做到: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权、学习时间支配权;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参与学习结果评价,
16、并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2)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借助同伴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策略。这种学习模式是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体性、个体化”(集体听课,个别作业)的传统教学组织提出来的。这种集体性、个体化的教学组织是一种单向度的知识传授获得过程,缺少互动和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改变以往“单向、低效”的教学现状,建立“立体化”的学习网络(既有师生间的纵向交互的信息传输,又有生生间的横向信息的交流),共同推进教学过程。合作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共同参与;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实施 高中 新课程 地理 学科 对策 研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0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