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大最新最全环境法学历试题汇编(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doc
《广东电大最新最全环境法学历试题汇编(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电大最新最全环境法学历试题汇编(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为纪念这次会议,联合国大会决定以每年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3、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此次会议通过了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又称地球宪章)。4、环境保护法的特点是:科学技术性、综合性和广泛性、可持续发展性。5、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6、由于自然界的运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原生的或者第一类环境问题)。由
2、于人类运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的或者第二类环境问题)。由人类运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两种类型。7、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0条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这里的夜间是指晚22点至晨6点之间的期间。8、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一是(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二是(发展中国家的)的环境问题。 两类环境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9、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
3、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10、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预测性、客观性、综合性和强制性。11、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其中主要有: 工业企业厂界 噪声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建筑施工场界 噪声标准对土石方、打桩、结构、装修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按昼、夜间规定了作业噪声限值12、国家实行农药登记制度。 (生产) 和 (进口 )农药,必须进行登记。农药登记制度的实质是农药生产、销售、使用或者进口的许可制度。13、土地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 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 性, ( 功能的不可替代)性,(生产能力的永久) 性。征收排污费的对象是直接向环
4、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14、瑞典是实行环境许可证最早的国家。(已考2次)15、突发环境事件共分四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较大环境事件(级)。()一般环境事件(级)。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5)度以上的荒坡地,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缴纳排污费后仍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排污单位,从开征第(三)年起,每年提高征收标准5%。我国的公害民事责任形式包括(赔偿损失)和(排除危害)两种。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48)小
5、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事故查清后,还应向其作出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分布不均匀性。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限期治理期限和限期治理决定权限。(已考2次)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四项,分别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综合治理、损害者付费)原则,(受益者补偿、公众参与)原则。我国防治公害的具体法律制度包括四项,分别是:(淘汰落后工艺)制度,(设备、清洁生产)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名词解释“三同时”制度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
6、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统一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亦称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监测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的监视性测定的活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是指为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由政府事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该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预防
7、和减少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法律规定的总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水土保持指对自然因素和认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的作用下,土壤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农药污染因生产、运输、销售、存放或者施用化学农药
8、而污染环境,以致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人和动、植物急性或者慢性中毒的现象。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入有毒、有害物质和能量,使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改变,导致生活环境或者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财产损害的现象。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听证程序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重大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该行政机关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参加对案件进行指控与申辩,以获取证据的
9、过程。排污权交易指排污单位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下,以排污和指标为标的进行交易。现场检查制度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指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与破坏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的规定的总称。公害的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危害环境而侵害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
10、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狭义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实现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国际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判断题短期环境规划亦称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是五年环境规划分年度的实施计划。()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严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X) 上下级环境监测网之间为业务技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11、) 英国是世界上最先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X)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里有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条款。(X)地震和海啸属于次生环境问题。(X)在世界现代史上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属于环境破坏问题。(X)环境科学所称的环境,即人类环境与生态学所称的环境是相同的。(X)环境保护的内容就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X)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17条规定: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10万元的罚款,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2、(X)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两年。(X)从刑法分则第6章第6节的规定可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类包括14种具体犯罪。()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无过错责任原则。()我国的公害民事赔偿诉讼中适用举证责任转移原则。()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又称地球宪章。(X)荒漠化是当今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环境监督管理部门里,统管部门执法地位高于分管部门。(X)我国环境保护法对人的效力范围实行以属人主义为基础,把属地主义、属人主义、保护主义三者结合起来的原则。(X)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外资企业,与外国合资、合作企业等,都必须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限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电大 最新 环境法 学历 试题 汇编 第一 学期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0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