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小抄参考.doc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小抄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小抄参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一、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50分)1设计语文作业应考虑哪些问题?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有哪些具体任务?3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4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的要求?二、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每题16分,共32分)1分析学生缺乏写作欲望的原因,联系作文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2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什么?请举例进行具体论述。三、分析题(18分) 分析教学个案,回答问题: 1在本个案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处理好整体感知与局部分析的关系的?
2、(14分) 2举例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4分) 善良教学实录 师: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两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这两个寓言讲的都是善良的人“好心不得好报”。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善良”这个话题,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谚语、俗语。你对善良有什么看法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打开王蒙先生的善良,看看他是持什么观点。 (学生通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勾画出的最能表现作者基本观点的语句。 生1:最后一段中的“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生2:我找的是“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 生3:我认为上面两句话合起来才是作者
3、的完整的观点。 师: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吗? 生3(稍作思考后):喜欢善良,希望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生:没有了。 师:好,看来作者的基本观点就是:“喜欢善良,希望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下面迅速通读全文,看一看王蒙先生是分几个部分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速读,思考、交流) 生4:作者是分两部分来论述的。第一部分是第1-4自然段,谈人们对善良的认识和自己的疑问;第二部分是第5自然段至结尾,作者对善良进行阐释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生5:我们也认为作者是分这两部分进行论述的。第一部分对一般人认为善良过了时的看法提出质疑,第二部分阐述了善良美好
4、而深刻的内涵,表明自己喜欢善良的态度。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那么第一部分又是如何论述的?谁能说出第一部分中的观点句和它们所表达的观点? (学生浏览前四个自然段,交流) 生6:第1段中的观点句是“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观点是“善良早就过了时”;第2段中的观点句是“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观点是“善良即愚蠢”。 师:这些都是作者的观点吗? 生7:不是,它们只是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的观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两段中的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生8:第1段中作者说“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似乎”透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表明作者对一般人认
5、为“善良早就过了时”并不赞同。 生9:第2段中说“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但”是转折,暗含对“不少”寓言认为“善良即愚蠢”的否定。 师: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 生10:因为在某些人看来,“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师:如何理解这句话?注意结合上下文思考。 生11:从全文来看,由于“文革”时厉行“阶级斗争扩大化”,使恶行践踏了善良,导致后来的个人主义泛滥,也使做人要善良这些道德原则被许多人遗忘。 师:第2段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的?联系
6、社会背景他批判了什么? 生12:作者认为,这些寓言故事是对的,但只是个案,不能扩大化。文革时就是因为搞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冤枉了许多好人,并使许多人的善良泯灭。 师:好,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前两段。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 生13: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一般有两种错误看法:一是把善良看作“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一是看作“愚蠢”。但是本文作者并不认同这两种看法。 师:回答得非常好!谁再来全面地总结一下文章的这一部分? 生14: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先破后立,继而转入下文对“
7、善良”的论述。 师:速读后半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哪几个问题。 生15: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善良”的力量、内涵和结果。 师:我们先来看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这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6:第5、6两自然段主要通过善与恶的对比,引出有善良才能幸福,才能天下太平。 师:这几段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学生讨论交流。) 生17:我们认为这两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主要有三处对比:第5自然段是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第8自然段是结果对比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第11自然段是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通过以上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人、更有说服力。 师:下面是自由对话时间,可以就
8、自己阅读过程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向其他同学提问。 生18:我想问的是第9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善良“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师:谁来解答他的问题? 生19:我来回答。因为善良是人的本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她属于人”;因为“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所以说“她属于”善良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她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
9、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生20:我想问的是作者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有没有做进一步的阐述?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1:我来!作者在第10、11两自然段进行了阐述:“善良是与成熟、超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生22:如何理解“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 生23:小孩子善良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是自发的、纯真的、
10、可爱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自觉的、理性的、成熟的。 生24:那么如何理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生25:这样的人不再天真无邪,却又未能参透人生与世界的强大,并且他们往往滥用权力,因而会成为最不善良的人。 生25:怎样理解“例如在文革,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么?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生26:这几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对“文革”时厉行“阶级斗争扩大化”而造成凶恶横行的各种罪恶,深恶痛绝,十分蔑视。 师:本文写于1995年,是针对当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而出现的价值观变化和思想
11、波动而写的。经历了十年动乱、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的王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重要,升华了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那么,你认为王蒙关于善良的议论有哪些新意? 生26:一是对那些善良即愚蠢的故事做了重新评价,二是赋予善良许多新的美好而深刻的内涵。 师:本性善良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各种不良事物的影响,使我们逐渐变得复杂,变得有点“邪恶”起来。但亚圣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善良的思想来纠正我们的行为,改掉我们的不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爱心、能关心他人的人。 师:本节课作业如下: (1)作者在文中说
12、了很多对善与恶的理解的话,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句(或一段)?联系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潮,课后试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课外阅读狄马的谁跟谁善良一文,然后谈谈它与善良在写作角度、基本观点等方面的异同。试卷代号:1099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答:突出重点,落实教学目标;应用启发性,避免机械操练,着眼于素质教育;形式多样,开发学生智力;份量适当,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应具有弹性,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以上5点各2分) 2答:培
13、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以上5点各2分) 3答:理论指导不够明确;(2分)总体规划不够明晰;(2分)分级目标不够清楚;(3分)实用性不够突出。(3分) 4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分) 5答: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2分)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其发展;(2分)发挥教师特长,充分利用资源;(3分)预想教学过程,制定最优策略。(3分)二、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答:学生缺乏写作欲望的原因:对生活
14、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作文屡遭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以上4点各1分)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运用情境教学,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开掘“胸中积蓄”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3分)通过阅读来启迪智慧,激发写作热情。(3分)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3分) 联系实际3分。 2答: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 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 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 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以上六个方面各2分。举例恰当4分。三、分析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电大 本科 汉语言 文学 中学语文 教学研究 试题 答案 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9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