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作业答案.doc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作业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作业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作业答案作业1答案二、简答题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本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关雎,竟被曲解为:“关雎,后妃之德也。”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隰桑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盾。毛诗
2、序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上的特征;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如毛诗序说:“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 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 (1)“风雅”和“比兴”的内涵“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托物以讽”。 (2)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给中国文人指出了如何走向
3、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完美结合的创作道路。它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重内容的纯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动感人,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而见长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三、论述题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
4、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种精神。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燕飨诗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其政治价值表现为联络情谊、巩固统治;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程序仪式,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四、讨论题爱情诗与婚姻诗是诗经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请大家认真阅读导读教材中选注的爱情婚姻诗篇,
5、以小组形式讨论下列问题:(1)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情感内容。(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3)诗经爱情婚姻诗的社会文化价值。讨论之后,请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百字左右的小文章,作为本次作业的书面材料。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这些诗篇产生的时代,初期封建社会制度已日趋形成,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在,故尔纵然有男女结合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终究使男女恋情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如郑风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
6、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郑风叔于田,写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总之,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心理。即便是在婚嫁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事人对于情感的重视。如郑风女曰鸡鸣,写婚后夫妻间的幸福和谐生活,也同样是传神之作。全诗以对话的方式写来,暖意融融,温情无限,把一对夫妇和睦美好的婚姻生活描绘得无以复加。至于弃妇诗,则直接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妇女没有独立经济地位所
7、经历的痛苦遭遇。诗经中有多首弃妇的诗篇,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卫风氓,诗中的“氓”以其貌似忠厚的样子骗取了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的思恋和最终的以身相许,但是当他把妻子和她的财物一同娶到家里之后就现出了原形。可怜的女主人公毫不嫌弃他的贫穷,婚后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得到的回报却是“氓”对她的负心、虐待以至最后的抛弃。这使得女主人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极大的折磨。全诗以叙事为线索展开抒情,同时夹以议论,细致地描述了自己从相恋到被弃的过程,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从当初被骗到最后被弃时的心灵痛苦,全方位地展示当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她们的婚姻生活,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水平。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 填空(
8、共10分,每空1分)1、屈原九歌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2、 橘颂 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3、“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 哀郢 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4、鲁迅 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5、古人赞誉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9、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6、诗人屈原在长诗 离骚 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楚辞九歌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8、屈原的是天问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9、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最早的楚词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他以刘向辑本为底本,又加上了自己作为的九思,就成为了今传的十七卷本。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简述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屈原生活时代特点1、
10、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2、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P1762、简述天问一诗的主要内容。别开生面的咏史诗,它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回顾反思,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3、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的一生的?九章各篇是对屈原一生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的记载。P217-2244、九歌东君是怎样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的?九歌东君描写的是自然神日神的形象,是对自然神日神的礼赞,被描写成光明、正义的象征。诗中所描写的歌舞场面,是从日神出现,到他的除暴安良,直至杳然离去。而这正是从
11、旭日东升,到日丽中天,最后到日落这一景观的全过程。诗中采用了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所描写的神的容貌体态,无不符合它们自然物的特点,同时有具有人的特征、人的性格;善于把周围环境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因而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语言十分单纯,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通过这些艺术特色来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三、 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试以九歌为例,分析楚辞与楚地神巫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楚辞体的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屈原的诗歌创作除九章以外,其他如九歌、招魂、离骚、天问等,无不在这方面有着鲜明的烙印。楚人信神好巫,直到屈原时
12、代流传和保存下来的神话是比较多的。神话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术,在本质意义上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产生于原始初民对大自然的幼稚解释和幻想,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后者则产生于人类某些超自然的幻想,企图依靠某种神秘的手段(符咒、降神、占卜等)和仪式,来驱鬼降神,以达到祈福消祸的目的。但两者又有某些共同的基础,即同是原始幼稚思维的产物,都是把自然意识化、人格化,即同为万物有灵论。这样巫术往往利用和凭借某些神话而施展,神话又借巫术得以生存和流传。可以说作为原始宗教信仰的巫术是对神话的消极利用和延伸,而作为“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而存在的古代神话,又往往给巫术活动带来某种文化、文学色彩。当时楚地的巫俗、巫文
13、化正是这样。屈原的九歌就是吸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并利用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光彩陆离、优美动人的抒情诗。诗中写神巫扮做群神形象进行歌舞,把自然之美与人的情致合而为一。九歌正是诗人屈原借用巫俗、巫歌而创作出来的别具一格的杰出作品。2.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1)离骚一诗中“香草美人”的寓意美人、香草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离骚中充满了种类
14、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诗人在离骚一诗中以披香戴芳、饮露餐英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之高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另外,诗中在论述人才的培育时,也以香草为喻:“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
15、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在论述先王之“美政”时,亦以众芳为喻:“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离骚诗中涉及的香花美草就有几十种,五彩缤纷,鲜丽夺目,简直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香草世界。而这些物象显然又是与诗人的“内美”、“修能”、“高洁”、“昭质”、“清白”的道德本质相应的。“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它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上美好事物的具象化。诗人在长诗离骚中,除“寓情草木”之外,复“托意于男女”。“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忽反顾以流
16、涕兮,哀高丘之无女”。“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诗人在诗中不时的借用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用爱情来比喻,用爱情的心理来刻画自己对君国的忠诚和哀怨眷恋之情。(2)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屈原在离骚中采用的“美人香草”式的寓意手法已远远超过了诗经中的所谓“比兴之义”。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和联想,而屈原的作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和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
17、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溶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在长诗离骚中,诗人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美学内涵,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从而也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奇丽,光彩照人了。作业3参考答案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 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1)唐玄宗开元(712-741)年间,唐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
18、(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3)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是高适和岑参。(4)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与清新自然兼而有之,各臻化境。2、简述大小谢在山水诗历史上的地位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的山水诗语言工整凝练,而且清新自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鲜明的自然山水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山水描写方面“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南朝齐诗人谢眺在推进山水诗的发展中,进一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山水诗在谢灵运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意趣,并能将景的描写和情的抒发较好地结合起
19、来。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试结合作品,分析诗与词外部形式上的异同提示:词的句式长短不齐,而诗的主流是严整的,尤其格律诗出现后,它的句式必须整齐划一。词的句法灵活多样,而诗的内部结构则是较为固定的。词的押韵上的多种新变。诗也必须押韵,但是没有词的变化丰富。词的对仗多样。诗也讲究对仗,但是词对于是否两句对仗,在什么时候对仗都没有明确的要求。此外,词的结构形式上的分片,也是诗所没有的。词的体式繁富。诗只有几种体式,而词的体式中词调有826调,词体有2306种。2、 试分析李白山水诗的特色提示:李白的山水诗总体特色是气势雄伟,神奇秀丽.所以他经常选择高大壮美的自然景色进行描绘,比如黄河(
20、将进酒),长江(巫山枕障),泰山(游泰山六首),华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庐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来描绘哪些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景观,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比如蜀道难.李白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绝句.比如望天门山等.四、 讨论题(共1题,30分)陶渊明对盛唐田园诗的影响 陶渊明高于盛唐诸位诗人的地方就在于,他经历了一次出走(仕)与回归,出走(仕)使他对官场的污浊喧嚣,真正有透彻的认识。事实上古代很多文人都曾经有过这种认识,而陶渊明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有毅然决然弃官归隐的勇气。而且他的回归田园,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田园,他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起喝酒,过着一种真正的躬耕
21、陇亩,自食其力的普通农民的生活。当然,陶渊明与普通的农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田园,可以说陶渊明的回归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到了原来。而盛唐田园诗人虽然对官场的黑暗污浊也有许多不满,在失意落拓时也会有归隐的想法,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如王维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孟浩然虽然一直没有出仕,但却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像“粤余任推迁 ,三十犹未遇。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样的句子,都表明孟浩然身在田园,心在廊庙。而且他们虽然居住在乡村,过得却不是农民的生活。陶渊明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电大 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 形成 作业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9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