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安徽框架-核心筒结构.doc
《高层住宅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安徽框架-核心筒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住宅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安徽框架-核心筒结构.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目 录1 工程概况(01) 2 编制依据(01)3 脚手架布置(01)4 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要求(02) 4.1 构配件材质 (02)4.2 构造技术要求 (03)4.3 安全防护 (06)5 脚手架搭设工艺(08)6 安全管理(10)7 脚手架安全检查表(12)8 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要求(14)9 材料计划(16)10 作业人员组织 (17)11 附录 (18)11. 1 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 (18)11. 2 附图 (30)1 工程概况1.1、大华马鞍山国际广场三期工程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南路以南和艳阳路以东交叉路口。1.2、本工程由两幢高层公寓楼组成(一层
2、局部为商铺),设一层地下室,局部二层,地下一层层高4.6m,地下二层高3.8m。整个地下室不设变形缝,嵌固端设于0.00标高;地上部分两幢主楼通过抗震缝脱开。结构体系为:A幢楼(29层)高101m,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B幢楼(16层)高57.30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分类: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工程总建筑面积48463m2,其中地上由2幢单体组成,分别为29层、16层,地上总建筑面积40005m2,地下建筑面积8458m2;建筑高度分别为101.30m和59.8米,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7
3、0。2 编制依据2.1 国务院令 第393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2 JGJl30 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3 JGJ80 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4 JGJ59 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2.5 大华马鞍山国际广场三期工程施工图3 脚手架布置3.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地下室外墙及A幢三层以下结构和B幢七层以下施工时外架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形式搭设,A幢在三层楼面以上和B幢在七层楼面以上采用型钢悬挑式脚手架(详见悬挑式钢管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屋顶造型、飘架、电梯机房等在屋顶处施工单独搭设落地式双排脚手架。3.2 因考虑装饰阶段幕墙施工
4、,故在设计架体结构时,必须考虑预留幕墙施工位置,在部分位置脚手架内立杆距离墙面超出30cm时,采取小横杆向里悬挑的方式进行每层每步隔离,在幕墙施工时再逐步进行更换。局部位置脚手架内立杆距离墙面超出60cm时,采取增设第三排立杆的方式,接长小横杆,同样进行每层每步隔离,保证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施工人员没有高空坠落的危险。3.3 本方案重点对上述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落地式钢管脚手架计算书按落地架进行计算。4 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要求4.1 构配件材质4.1.1 钢管 4.1.1.1规格:483. 2mm;表漆:黄色。 4.1.1.2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 (GB/TI3793)
5、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3092);钢号:Q235 - A级钢。 4.1.1.3禁止使用:严重锈蚀、弯曲变形、有裂纹、无出厂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或无检测合格证明的管材。4.1.1.4立杆两端面切口须平直。严禁有斜口、毛口、卷口等现象。4.1.2 扣件4.1.2.1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4.1.2.2禁止使用:脆裂、变形、滑丝、无出厂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或无检测合格证明的扣件。4.1.2.3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4.1.2.4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4.1.3 拉结用材 钢管:483.2mm;十字扣件;扁铁:4044.1.4 脚手板笆
6、 4.1.4.1竹笆:a 整齐完好。 b 不准使用枯脆、单径、破损、散边的竹片底笆。4.1.4.2木脚手板:a 厚度:&5cm;宽度:b20cm/块。 b 禁止使用腐朽、有裂纹的脚手板。4.1.5 密目网 4.1.5.1 网质符合GB16909 - 97标准,且必须是阻燃型密目网。4.1.5.2 2000目/100cm2。每张网上均缝有出厂合格证和安鉴标志。 4.1.5.3 禁止采购和使用无生产许可证、无出厂合格证、无检测合格报告的“三无”劣质密目网。4.1.5.4 禁止使用破损或有砼浆水污染的密目网。 4.2 构造技术要求 4.2.1 构造总要求 横平竖直、连接牢固、底脚着实,层层拖牢,支撑
7、挺直,通畅平坦,安全设施齐全、牢固。4.2.2 双排脚手架搭设尺寸4.2.2.1 搭设尺寸1 搭设高度:1.1 地下室外墙落地架部分高度为4,米,搭设2步架高度;局部为8.8米,搭设4步架高度;1.2 在A栋楼周边落地架搭设高度为12.7米,搭设7步架高度;1.3 在B栋楼落地架周边搭设高度为23.4米,搭设13步架高度。2、尺寸与角度 4.2.2.2 立杆纵距:la = 1.5m, 1. 7m4.2.2.3 立杆横距:lb = 0.95m4.2.2.4 步距:a 首步:h=2mb 二步以上:h=1.8m(净高) 4.2.2.5 脚手架搭设高度24米时,从脚手架顶端向下20米以下采用双立杆;
8、脚手架搭设高度24米时,采用单立杆; 距墙:内立杆距外墙面350mm,有悬挑板处距离悬挑板边350mm。4.2.2.6 小横杆伸出长度:出内立杆30cm,出外立杆15cm4.2.2.7 剪刀撑:每隔9m一道;斜度:45 - 60;4la; 6m4.2.2.8 拉结点:采用2步3跨垂直设置,竖向间距3.60m,水平间距3.40m。刚性连墙件。4.2.2.9 变形与偏差:立杆:垂直偏差1/200(即20m高10cm)大横杆:允许挠度杆长的1/150 4.2.2.10 扣件扭力矩:螺栓拧紧扭力矩40Nm,且 65Nm 4.2.3 脚手架基础处理4.2.3.1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除地下室外架外,其它
9、部位落地脚手架均搭设在地下室顶板上。 4.2.3.2 在地下室顶板上,沿脚手架立杆下端不少于2个纵距长度,垫铺50100木板后搭设脚手架。 4.2.4 立杆4.2.4.1 接长:对接接长。顶步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1m。管端伸出扣件盖板10c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4.2.4.2 端面: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1. 7mm(详见节点图)。 4.2.4.3 接头:A 相邻立杆接头相互错开一个步距(不得在同一平面上或同步内); B 同步内相隔立杆接头高差0.5m,至主节点ah/3(详见节点图);4.2.4.4 转角:脚手架转角处的阴角和阳角必须设置立杆。 4.2.5 扫地杆 4.2.5.1 纵向
10、杆:立杆的底座向上200mm处,应连续设置纵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4.2.5.2 横向杆: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其与每根立杆相交处设置横向扫地杆;4.2.5.3 接长:对接接长。 4.2.6 剪刀撑4.2.6.1 接长:搭接接长(不得对接);搭接长度1m;管端伸出于扣件盖板10cm (详见节点图);4.2.6.2 高度:与立杆、大(小)横杆同步搭设。由底至顶连续不断,形成均等菱形状;4.2.6.3 垫板:底端均必须支承在垫板上;4.2.6.4 固定: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双肢杆交叉处用回转扣件相互扣接。 4.2.7 大横杆 4.2.7.1 接长:对接接长。
11、 4.2.7.2 接头:接头相互错开。两根相邻大横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或同跨内(详见节点图)。4.2.7.3 杆长:杆件长度不宜小于3跨。 4.2.8 拉结与抛撑 4.2.8.1 间距:水平间距为2个纵距,垂直间距3.6m,即二步二跨。上下对齐布置(详见节点图)。4.2.8.2 首步拉结:从底步(第一步)主节点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4.2.8.3 位置:靠近主节点设置,距主节点 30cm(详见节点图)。 4.2.8.4 构造1:采用钢性拉结。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根据脚手架平面布置图在剪力墙或梁柱上预埋钢管,当脚手架搭设至该位置时,用48钢管与钢管用扣件或螺栓连接
12、(详见节点图)。 4.2.8.5 构造2:用483.2钢管,长度根据脚手架距墙、梁的距离确定,一端用直角扣件与脚手架内立杆扣紧,另一端与梁柱内预埋扁铁螺栓连接(本工程落地架部位均采用此种形式连墙件)(详见节点图)。 4.2.8.6 构造3:采用工具式拉结。按附图11.3-9预制拉结杆。然后利用剪力墙或砼柱的原模板固定螺栓洞安装、固定拉结杆(本工程局部剪力墙部位采用此种连墙件)。4.2.8.7 同步设置:当脚手架搭至有连墙件的预置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4.2.8.8 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砼圈梁、柱等结构上,使脚手架不摇晃。4.2.8.9 严禁使用
13、仅有拉筋的柔性拉结。 4.2.8.10 临时拉结:当脚手架搭设施工层高出拉结2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上一层拉结安装完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4.2.8.11 拉结不得拉在大横杆、窗框、水落管、避雷带及锈蚀的预埋件上。 4.2.8.12 抛撑:当脚手架暂不能设置拉结或架高H7m时,应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倾角45 60,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30cm,每隔6跨设置一根。在拉结安装好后方可拆除抛撑(详见节点图)。 4.2.9 搁栅杆在大横杆间等距设置2根搁栅,40cm(详见节点图) 。4.2.10 脚手板笆 4.2.10.1 竹笆铺设:施工操作层必须满铺板笆,不少于
14、3步。竹笆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大横杆方向铺设。对接平铺。不得有探头板笆现象。 4.2.10.2 竹笆固定:板笆绑扎牢固。四个角应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大横杆上。4.2.10.3 脚手板:对接、搭接构造(详见节点图)。 4.2.11 上下通道 设置:设外走道或内爬梯,通往各作业层。与脚手架同步搭设。 坡度:走人1 : 3,运料茅1 6。 防滑条:每隔25 - 30cm设防滑条。 净高:1.8m。 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板材:坡面采用木板或竹笆铺设。 剪刀撑:斜道外立面应设独立的纵、横向剪刀撑(斜撑)。 外侧防护:张挂密目网,并符合JGJ130 - 2001规范7.3.11条规定(
15、详见节点图)。4.2.11 门洞 当步距( h)小于纵距(la)时应采用A型(见图)。 当步距( h)大于纵距(la)时应采用B型(注:h=1.8m时la1. 5m) (见图)。 双排脚手架门洞上的水平衍架应在顶面、前后面、两侧面等5个平面内(图示)设置斜腹杆。 斜腹杆的固定,详见JGJl30 - 2001规范6.5.2.2规定。 4.3 安全防护 4.3.1 防护栏杆 4.3.1.1 高度:第二步起每步必须在1.2m和0.6m高处,分别设二道外防护栏杆(详见节点图)。顶步应在1.3m、0.9m、0.4m高处,分别设三道防护栏杆,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4.3.1.2 内栏
16、杆:脚手架内侧位于垂直洞口段,坠落高度2m时,应设上、下两道内防护内栏杆,并随脚手同步搭设,高度同外栏杆。 4. 3.1.3 接长:对接接长。(弧面、转角处和靠近转角处的末根栏杆除外)。4.3.1.4 高出作业面:脚手架栏杆必须始终高出作业面11. 2m以上。 4.3.1.5 设置:与竹笆铺设同步设置。第2步以上不得出现有脚手板笆无防护栏杆和安全网的现象。4.3.1.6 封端:脚手架端部设二道栏杆封头。 4.3.2 立网 4.3.2.1 全数张挂密目网。 4.3.2.2 密目网应张设在脚手架外立杆内侧。 4.3.2.3 密目网下边与大横杆、网与网相互间应环环绑扎,不留缝隙。4.3.2.4 禁止
17、使用破损、肮脏、有碍工地形象和市容的安全网。 4.3.2.5 一经张挂不得随意拆除密目网。 4.3.3 挡脚板 4.3.3.1 作业层连续设20cm高挡脚板,并不少于3步。 4.3.3.2 外走道从上到下连续设置挡脚板。 4.3.3.3 表漆:黄黑相间色。 4.3.4 接地 4.3.4.1 R 4。4.3.4.2 脚手架每转角一组(二根) ,并联作电气连接(详见节点图)。4.3.4.3 483. 2钢管,L=1.5m打人土层。外露长度10cm。 4.3.4.4 分别在导线电气连接点处的钢管上焊M12螺杆,用于连接接地线。不得将导线压接在扣件螺栓上。 4.3.4.5 接地线为10mm2多股铜导线
18、。亦可用10钢筋或404扁铁作接地线。4.3.4.6 有电阻测验记录。 4.3.5 水平隔离 4.3.5.1 当立杆与建筑物墙面间距大于15cm以上时,应设水平隔离(位置见节点图)。 4.3.5.2 隔离方法:在小横杆悬挑的部位,统长绑扣两根纵向杆件,再铺上条型竹笆或条型安全网。(网眼2. 5cm)。 4.3.5.3 脚手架内侧与结构凹入部分形成的水平洞井,应每步均作隔离。 4.3.5.4 水平隔离应及时设置到位。保证作业人员可能的坠落高度 2mo 4.3.6 进出口防护棚 4.3.6.1 每一进出通道口上方均搭设防护棚。4.3.6.2 搭设尺寸 1 棚净高3.5m;2 宽度:两侧大于通道口宽
19、1. 5m; 3 长度:.脚手架高相应坠落半径值(一般情况,在建筑物可能的坠落点外6米);4 满铺竹笆或木板。 4.3.6.3 斜撑:防护棚的外三立面,应设落地的双肢斜杆(详见节点图)。 4.3.6.4 层数:当建筑物檐高度H24m时,防护棚为一层;当建筑物檐高度H24m或处于吊装区域内的防护棚为双层。双层间距80cm。 4.3.6.5 围护:面向人行、车行道的外立面,在顶部应伸出1m的竖向围护。可选用竹笆或密目网。4.3.7 防护廊 4.3.7.1 长度(纵向):大于脚手架立面总长或塔吊起吊半径以外。 4.3.7.2 高度:人行防护隔离廊下弦高3. 5m;车行道下弦高 4.25m。4.3.7
20、.3 跨度:当3. 5m时,采用桁架方法。 4.3.7.4 立杆纵距:2m。 4.3.7.5 防护板笆:棚顶采用竹笆或木板满铺。当采用竹笆时,下方搁栅40cm并在搁栅杆上先铺密目式安全网(下层) ,然后再铺竹笆(见节点图)。 4.3.7.6 斜撑:防护廊沿纵向设双向斜杆(八字撑)间距9m。 4.3.7.7 围护:面向人行、车行道的外立面,在顶部应伸出1m的竖向围护。可选用竹笆或密目网。4.3.7.8 层数:当建筑物高度H24m时,防护廊为一层;当建筑物高度H 24m或处于吊装区域内的防护廊为双层。双层间距80cm。 5 脚手架搭设工艺搭设脚手架为了达到外观横平竖直,几何图形一致的效果,保障架子
21、工自身的安全,架子工必须遵守搭设程序,不得随意施工。必须集体配合。杆件的运输、操作部位的材料堆放都必须服从高处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禁止物件传递以抛掷方式进行,注意以下操作要领:5.1 搭设顺序 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拉结搁栅栏杆剪刀撑脚手笆挡脚板密目网内隔离。5.2 首先熟读本脚手架施工方案,掌握工程平面及立面的构造特点,按脚手架的高度决定平面布置和设计脚手架与建筑的间隔距离,脚手架立面是否开启出入通道,即开洞。5.3 脚手架立杆纵距分配方法见节点示意图。 5.4 按设计的立杆位置,采用1.8m(2.2m)和3.6m(4.0m)及3.2m(3.6m)、(5.4m)的杆件(括号内数据适用于底步为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层住宅 落地式 钢管 脚手架 施工 方案 安徽 框架 核心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9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