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梁式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doc
《重庆某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梁式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某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梁式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栋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简要说明本工程建筑面积约70000,由C、D、E栋楼构成,C栋为32层,地上建筑总高为96.7米,D栋为31层,地上建筑总高为96.3米,E栋31层,地上建筑总高为95.7米;C栋地下室三层,高度为13.8米,D、E栋地下室为二层高度为9.3米,建筑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居住建筑,消防按一类高层设防,耐火等级为一级;负二层地下室为核六级常六级甲类二等人员隐蔽所,战时用途为二等人员隐蔽所平时用途为地下车库,地下停车数量机动车为1065辆,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06.000米 。(设
2、计地下室负三层实为小区室外地面以上)转换层面积约570平方米左右。转换层以下为框架结构,经转换后为框剪结构。本工程转换层采用梁式转换层,转换层承担转换132层所有荷载,传递至柱,再传递至独立基础,为本工程关键结构。1.2、转换层相关结构设计1.2.1、结构板根据结构施工19#图纸设计,转换层及其下结构的楼板厚度分别设计为:楼层名称板厚(mm)备注一层(转换层)180本方案考虑的作业层负一层楼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虑的首层支撑板负二层楼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虑的次层支撑板负三层地下室底板25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虑的第三层支撑板1.2.2、梁本工程转换层采用常见的梁式转换层,梁的各个工序施工成为
3、了重点,根据已到图纸,本次转换层大梁主要如下:梁尺寸表 表1.2.2梁名称(框支梁)梁截面尺寸 mm梁名称(次梁)梁截面尺寸 mmC-KZL1(4)11001600C-KCL16001300C-KZL2(2)12001800C-KCL27001500C-KZL3(2)12001500C-KCL36001200C-KZL4(2)6001500C-KCL46001400C-KZL5(2)6001500C-KCL56001400C-KZL6(4)10001800C-KCL66001400C-KZL7(4)12001800, 14001800C-KCL715001400C-KZL8(4)6001400
4、C-KCL86001400C-KZL9(4)7001500C-KCL96001300C-KZL10(1)7001500C-KCL104001400C-KZL11(2)10502000C-KCL118001500注:最大净跨度6.9m综述:本工程框支梁尺寸:11001600、12001800、12001500、6001500、10001800、12001800、14001800、6001400、6001400、10502000框次梁尺寸:4001200、6001300、6001400、6001500。与下部结构对应的情况:转换层框支梁下兼有与之对应的下层梁,其梁尺寸基本为:400700。而转换层
5、框次梁下只有部分有与之对应的下层梁,其梁尺寸基本为:250600,其中KCL1/2/3/4/8/11/14/15、KCL10部分跨、KCL12部分跨下部无对应的结构梁,其支撑必定直接落在下层楼板上,将成为支撑设计的薄弱部位。1.2.3 砼根据设计图纸:负三层地下室顶板梁板采用的砼等级为:C30P6负二层梁板采用的同等级为:C30负一层梁板采用的砼等级为:C30一层(转换层)梁板采用的砼等级为:C50膨胀砼转换层以下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1.2.4 框架柱根据图纸设计,地下室框支柱尺寸较大,最大尺寸为14001000,13001300,至基础直至转换层柱子,较大受力是可不考虑变形。1.2.
6、5 转换层结构图二 编制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200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GBJ107-96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
7、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30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高层建筑施工手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设工程高大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年版百度文库收集的关于转换层连续支撑相关文献本工程施工图纸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品茗安全计算软件 2.1、转换层结构设计特点主梁跨度主要有8100mm、7500mm、7100mm、6600mm、等。转换大梁主筋规格主要为25的级钢,箍筋有48肢箍、规格有1012级钢,抗扭腰筋为1216级钢,受力主筋排数
8、为24排。 框支柱纵筋为25的级钢沿柱截面周圈均匀布置。筒体剪力墙厚200mm、300mm、400mm;短肢剪力墙厚200mm。板厚180,核心筒体板厚200,配筋为10双层双向。主筋净保护层厚度:柱为30mm;墙为20mm;梁为30mm;板为15mm。转换层结构设计其它要求:、为了减小多个方向梁相交的节点处钢筋高出设计表面标高,要求转换层所有主梁的底标高在原设计基础上降低50mm(即主梁截面加高50mm)。、梁纵筋能穿过中间支座节点通长设置的尽量通长设置,以减少中间支座节点处的钢筋密集程度。柱梁主筋接头全部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12及以上的箍筋可采用焊接水平封闭,焊缝长10d(双面焊5d)。
9、、需要收头锚固的框支柱纵筋在距离梁顶100120mm(由于主梁降低50mm,且为了避开梁纵筋的面筋第1排,对锚于梁内的纵筋可再适当降低)处,弯折锚固于梁内或板内(其收头和锚固长度作法详03G101-1图集第67页大样)。、框支柱在上部墙体范围内纵筋应伸入上部墙体内不少于一层。定位不准的纵筋可采用重新插筋方式。、整个转换层砼强度等级未达到70%前不得施工上层。砼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不得拆除梁支撑。2.3、转换层设计及施工特点2.3.1 结构转换层钢筋砼构件截面尺寸大、钢筋安装量大,除了施工荷载外构件自身荷载也重,梁最大线荷载达77.12KN/m,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10、严格。因此解决好模板支撑体系非常关键。必须采取安全可行的措施,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模板架体的刚度。2.3.2 转换层梁体积相对较大,从梁最大截面尺寸及临空面数量看,还算不上真正的大体积砼,但不管怎么说,有必要按大体积砼范畴在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内外温差控制,减少和控制温度裂缝产生。2.3.3 转换层钢筋密集,特别是梁柱节点处钢筋非常密,大梁主筋的上下层筋各有24排,箍筋有48肢箍,特别是梁、柱节点及梁交叉处,有9层左右钢筋交叉,钢筋排列间距小而紧凑,非常密集,能够排绑出来就已非常不容易。况且在排列梁主筋时还要给上层薄壁柱插筋留出插筋位置(梁上层主筋排列时必须给薄壁柱插筋让道),排列间距还要受到
11、柱纵筋及其它梁纵筋排列的影响,总之钢筋安装排列绑扎非常困难。2.3.4 转换层砼浇筑时,由于钢筋非常密集,其下料和振捣也非常困难,特别是节点处估计振动棒都难以插下去,一旦疏忽,很容易出现“狗洞”等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2.3.5 转换层结构砼量比较大,每次浇筑砼应按规定的浇筑部位和标高一次性完成。因此,各方面必须作好充分的施工准备,特别是材料的准备。2.3.6 转换层大梁高度较大,砼浇筑过程的侧压力非常大,必须对大梁侧模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防止砼浇筑时“爆模”和变形。3、转换层施工方案选择转换层根据其荷载大小和采取的具体施工措施,施工方案有两种:方案一:多层(
12、2层或2层以上)支撑一次性浇筑法,即在负二层和负三层满堂脚手支模不拆,直接将荷载传递到底板,并在负一层支模承重支撑架加强,转换层柱墙梁板一次性浇筑。方案二:利用“叠合梁”原理二次浇筑施工法,即只在-0.45m层和-1.15m层搭设的满堂脚手架钢管排架支模,转换层柱墙梁砼先浇筑至1.15m梁底以下,砼强度达到75%以上增强加架体稳定性,浇筑楼面时,先浇高低跨相联梁,浇平-1.15米板面,待砼初凝前再浇上部分梁砼。砼浇捣过程中振动棒伸入上下部各300,并按要求处理叠合面施工缝。方案一施工的优点是结构整体性好,钢筋安装质量易保证,施工速度快;缺点是支模难度大,支撑材料用量大,对下部楼盖产生的施工荷载
13、大,并需对转换层下两层楼板从设计上采取特殊措施。方案二施工的优点是浇筑第二层砼时的自重可充分利用第一层已达一定强度的砼承担,支撑用量少,对下部楼盖产生的施工荷载小;缺点是大梁分层面施工缝处理较困难,施工速度较慢。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经验,最终按方案二进行实施。即利用“叠合梁”原理采取二次浇筑施工法方案(施工荷载分流方案)。4、转换层施工准备及部署4.1、组织准备分别由重庆腾辉集团工程部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技术骨干牵头,成立结构转换层施工领导小组,项任高级工程师任组长(负责内外协调),工程师任副组长(负责现场总体生产安排和指挥),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负责转换层总体技术把关),组员由施工员(负
14、责具体生产安排、技术执行和组织自检)、质检员(负责模板钢筋绑扎质量专检)、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防护等检查和督促整改)、材料员(负责相关材料采购供应和工器具的准备)、内业技术员(负责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存档)、试验工(负责原材料抽检和机械联接焊接砼试件取样和送检)、电工(负责水电供应正常)、商品砼公司总工程师(负责转换层砼试配、制作供应)、设备租赁公司现场负责人(负责塔吊设备的维修和运转完好)、水电安装分部负责人(负责水电预留预埋的及时插入)及劳务队长(负责劳动力组织)和各班组组长(负责按要求组织生产,参加自检)组成。形成从上到下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并召开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题现场会,明确分工和责任
15、,按分工开展工作,为转换层结构顺利施工作好充分准备。4.2、技术准备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编制转换层专题施工方案,再从上到下,层层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让所有管理人员乃至班组了解和掌握转换层结构从搭架到砼浇筑等施工程序以及各工序的施工要领、重点注意事项。做到人人事前心中有数,为转换层结构顺利施工作好充分的技术保障。4.3、机械设备、劳动力、施工材料等资源准备由生产副经理牵头,劳务队队长、材料员根据转换层施工资源需求量及时提供到场,并确保机械设备运转正常,材料、劳动力准备充足,安排好管理人员、电工、塔吊司机、砼工等值班人员。4.4、管理准备主要作好如下安排和准备:4.4.1 明确分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16、头。分工及责任具体详4.1条,要求转换层浇筑期间,领导小组所有成员手机必须24h开机。4.4.2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建立技术质量应急机构,由生产副经理负责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机构,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4.4.3 落实好夜间值班人员,转换层浇筑肯定需要夜间加班施工,因此施工员、质检员及电工、维修工、塔吊司机指挥和班组长等必须夜间加班,跟班作业。4.4.4 落实机械设备、水电及劳动力、材料的准备情况,在转换层施工期间定期检查各方面的准备,特别是砼浇筑前必须细致检查,确定各方面都已落实到位(包括夜间照明等),准备充分,强调应提前与高新区供电局联系,落实浇筑砼期间是否停电
17、(由于夏季电力供应可能紧张,若遇浇筑砼期间可能停电,则应将转换层砼开始浇筑时间推迟)。以及包括浇筑砼期间的夜间施工许可证办理。4.4.5 落实专人在转换层下检查,通过敲打观察砼是否落底并浇捣密实,以及支撑架是否发生异常变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汇报,及时采取措施。4.4.6 落实专人养护,确保连续养护14天。4.5 施工部署4.5.1 模板支撑体系:根据采取的“利用叠合梁原理采取二次浇筑施工法”施工方案,转换层支撑采取三层支撑,转换层下负一层负二层和负三层支撑,采取满堂加密加强支撑(负一层架新搭设,负二负三层架在原架体基础上进行加密加固,不拆模),转换层下第三层支撑只针对转换梁下为板的情况
18、,采取对板加强支撑(重新搭设钢管架)。4.5.2 砼制作、运输及浇筑:砼制作在商品砼搅拌站集中制作,确保不少于6辆砼运输车,1汽车泵和1台柴油泵泵送(另备用一台),塔吊辅助布料浇筑。4.5.3 砼振捣:砼工不少于25人(分成2班作业),准备4台振动棒和2台振动器(多余备用),同时在梁板下安排34人的专人小组,随时用铁棒敲打梁侧模,观察梁下部砼浆是否渗出,特别要认真观察梁柱节点处,通过敲打听声音来确定砼是否落下来并已振捣密实,同时观察支撑架有无变形,以便及时处理。转换层楼板砼浇筑采用二次碾压收平,对板面砼应在砼初凝时实行二次振捣。4.5.4 砼保温及养护:每次砼浇筑完成后,在砼面覆盖薄膜,保持砼
19、面水份,降低砼表面温度散失时间,另一方面安排专人一天24小时浇水养护,同时确保连续养护14天。5、转换层结构施工顺序定位放线绑扎转换层墙柱钢筋搭设转换层梁板支撑架支梁底板支柱墙模板浇柱墙砼绑扎梁筋和叠合面抗剪钢筋支下部梁侧模及梁柱节点模转换层下第二层架加密加固转换层钢筋隐蔽验收检查第一次浇筑梁砼终凝前第二次梁板砼浇筑(板砼二次匝夯收平)覆盖薄膜、浇水养护14d。6、转换层轴线控制 (1)专职测量组测放出控制轴线,并用墨线标注于-5.4m层板面。建立-5.4m层以上轴线控制网。 (2) 根据控制轴线,依照设计施工图,对转换层柱、墙、主、次梁进行细部尺寸分墨,用墨斗将细部尺寸线弹于-5.4m板面。
20、(3) 钢管架搭设完后,在支承梁底模及钢筋骨架的水平杆上用吊线锤将-5.4m板面的细部尺寸线引测于水平杆上,作为梁底模摆放及钢筋骨架就位的控制线。7、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7.1、支撑体系设计要求(1)根据转换层结构自重荷载和施工过程荷载计算,按“二次浇筑法”方案要求,第一次浇筑的KZL砼一半,梁截面尺寸大,施工荷载较大,因此必须对梁底支撑加固加强,梁下第一层和第二层架体的支撑体系分成两部分:一是由梁两端斜向柱面的多排斜撑杆构成的梁下斜支架体系,由它将梁底的一部分荷载传递送给砼柱;二是由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承受其余的荷载并向下传递。第二次浇筑砼的施工荷载可全部由第一次砼承担。(2)
21、转换层施工荷载及构件荷载能够有效通过钢管支撑体系传递给其下层梁、柱,首先必须保证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3)根据荷载情况对转换层大梁下的支撑体系进行设计,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立杆),大小横杆的抗弯强度和扰度满足规范要求,连接扣件抗滑满足规范要求。(4)对于转换梁下为板的情况,因下层楼板不能承受每一次浇筑梁的施工荷载。因此下面钢管架尽量增加斜撑,使传到板的荷载向主次梁传递。7.2 钢管排架搭设尺寸确定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采用483.0mm钢管搭设成满堂排架,其架体尺寸与受力方式有关。将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木枋安放于可调支托上的受力方式最为合理,钢管承受的是轴向压力。当水平横杆步距
22、为1.5m时,每根立柱可承受荷载25KN。但由于每根钢管安放可调支托费用较高,直接将50100mm方木安放在钢管排架的顶部水平钢管上,水平钢管与立杆扣接,水平杆件传给立杆为偏心距达53mm的偏心荷载。经计算对比分析,钢管排架的尺寸主要是由扣件抗滑能力确定的。每个扣件在螺栓拧紧力矩4060N.m条件下其抗滑设计能力为8KN,双扣件抗滑设计能力为12KN。根据转换大梁14001800mm荷载计算为例,本工程转换大梁下钢管排架横向间距400,纵向间距500,水平大横杆步距1000,水平小横杆间距500。1400、1200、1100宽的梁下每排为5根立杆,800及800宽以下的梁下每排为3根立杆。小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高层 结构 住宅楼 转换 模板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9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