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索塔上塔柱施工方案(图文并茂).doc
《重庆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索塔上塔柱施工方案(图文并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索塔上塔柱施工方案(图文并茂).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市江津区XXX长江大桥索塔上塔柱施工方案XXX六局、XXX股份联合体一、总则11.1编制范围11.2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2.1工程整体简介12.2上塔柱工程简介2三、总体部署83.1施工进度计划83.2物资配置计划12四、主要施工方法124.1总体方案124.2劲性骨架184.3索导管定位204.4波纹管定位314.5钢筋工程314.6模板工程314.7混凝土工程334.8预应力工程34五、安全文明施工措施35主塔上塔柱施工方案一、总则1.1编制范围本方案针对上塔柱施工,重点论述索导管、预应力及齿板钢筋的施工方法。1.2编制依据重庆市江津区XXX长江大桥及引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混凝土结
2、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依据国家、交通部及重庆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等二、工程概况2.1工程整体简介XXX长江大桥主跨为216.5+464+216.5m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在距离梁端60.50m的位置处设置两个永久辅助墩,大桥设置辅助墩后,结构体系可进一步分为60.5+156+464+156+60.5m五跨连续钢桁架梁斜拉桥。索塔身采用墩塔固结的钢筋混凝土和部分施加预应力的配筋结构。南北塔身结构形式和高度均相同,塔柱全高均为188.30m(承台除外)。塔高与跨径之比H/L2=1/3.602
3、2。索塔形式为宝塔型,分为上塔柱(锚索段)、中塔柱、下塔柱;与塔柱相对应的横梁分为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在下横梁以上13.m位置处的中塔柱内侧面,设置一个宽1.2m、高1.7m的人孔。塔柱以下是承台及基础。2.2上塔柱工程简介上塔柱(锚索段)全高79.7m,由两根8.04.8m的等截面矩形空心箱组成,横桥向壁厚150cm(不含锯齿块厚度),顺桥向壁厚100cm,斜拉索锚固于锯齿块上。上塔柱全段设预应力钢筋,内壁有斜拉索的两侧面包裹10mm厚的Q235B钢板,钢板焊接剪力钉。见图2.2-1。图2.2-1上塔柱示意图上横梁为7.0m(宽)4.5m(高)的空心箱,顶底板壁厚100cm,侧向腹板壁厚
4、100cm,横梁长12.08m。在上横梁的侧板内设预应力钢束。主塔塔身及横梁均采用角钢劲性骨架加劲。塔冠位于上塔柱的顶部,高8.9m,纵桥向与塔柱同宽,横桥向上顶宽1.0m,下底宽4.8m,成三角形状。塔冠三个方向的壁厚均为100cm。在上塔柱的平台上设置避雷针和排水槽,其三方有塔冠壁围绕。拉索布置为扇形双索面,间距0.8m,每塔单索面为14根,全桥拉索共4144=224根。斜拉索下端采用穿稍较锚固于钢桁架梁边纵梁的锚拉板上,上端采用冷铸锚锚固在上塔柱内的齿板上。每个塔柱江测、岸侧总计28个齿板,四个塔柱布置相同,总计112个齿板,编号为DA1DA14,DJ1DJ14。主塔预应力采用“井”字形
5、布置,见图2.2-2图2.2-5。图2.2-2上塔柱预应力示意图图2.2-3上塔柱预应力布置图一图2.2-4上塔柱预应力布置图二图2.2-5上塔柱预应力布置图三索导管从一号到十四号长度范围为11814mm2262mm,重量694kg133kg。详细规格尺寸见下表:表2.2-1索导管数量统计表编号规格长度(mm)重量(kg)编号规格长度(mm)重量(kg)A13257.511814 694 J13257.511814694 A13257.511814 694 J13257.511814694 A2299106407 457 J2299106407457 A2299106407 457 J2299
6、106407457 A3299104666 333 J3299104666333 A3299104666 333 J3299104666333 A4299103830 273 J4299103830273 A4299103831 273 J4299103831273 A5299103455 246 J5299103455246 A5299103455 246 J5299103455246 A6299103122 223 J6299103122223 A6299103122 223 J6299103122223 A7299102892 206 J7299102892206 A7299102893
7、 206 J7299102893206 A8299102714 193 J8299102726194 A8299102715 194 J8299102726194 A9299102599 185 J9299102599185 A9299102600 185 J9299102600185 A10299102533 181 J10299102499178 A10299102533 181 J10299102500178 A113257.52486 146 J113257.52429143 A113257.52487 146 J113257.52429143 A123257.52438 143 J1
8、23257.52366139 A123257.52438 143 J123257.52366139 A133257.52398 141 J133257.52311136 A133257.52399 141 J133257.52311136 A143257.52361 139 J143257.52266133 A143257.52362 139 J143257.52266133 三、总体部署3.1施工进度计划2011年完成塔柱施工,按照爬模施工分节,每节段4.5m,上塔柱为2540节,总计16节。其中第23、24节为中横梁,第37、38节为上横梁。最上面一道预应力标高365.867,最后一节混凝
9、土浇筑至366.226,超出最上面一道预应力36cm,距离塔冠2.696m,待钢桁梁架设完成,斜拉索张拉完成后,再浇筑封顶混凝土,见图3.1-1。图3.1-1塔柱封顶段示意图 上塔柱总计16节混凝土,14道索道管,根据中塔柱施工进度情况,上塔柱相对中塔柱增加了索导管、预应力及齿板钢筋施工。计划每个节段10天,第37、38节考虑上横梁预应力施工,每个节段12天。5月15日进入上塔柱施工,施工进度计划如下:2011.5.152011.9.11 120天 第2536节段2011.9.122011.10.5 24天 第3738节段2011.10.62011.10.25 20天 第3940节段考虑5天汛
10、期影响,上塔柱工期为:2011.5.152011.10.30。图3.1-2上塔柱分节与索导管关系示意图一图3.1-3上塔柱分节与索导管关系示意图二图3.1-4上塔柱分节与索导管关系示意图三3.2物资配置计划钢筋按照塔柱施工进度正常进场,索导管提前20天通知加工场订做,目前第一批索导管已经订做,近日可以进场。后续索道管根据工程进展分批进场。机械设备利用塔柱施工机械设备。千斤顶需要提前、定期检测。在塔柱施工既有班组之上增加适当工人,保证施工进度。四、主要施工方法4.1总体方案上塔柱锚固区与一般塔柱节段相比,增加了索导管、预应力及齿板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加大。本工程处重庆市江津区,夏季炎热多雾。
11、上塔柱施工时间为五月至十月,施工方案还需要考虑气候特点。(1)预应力穿束预应力穿束分为先穿束和后穿束两种。先穿束为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波纹管、钢绞线安装到位。后穿束为浇筑混凝土之前采用波纹管预留孔道,混凝土浇筑、拆模之后再穿束张拉。先穿束法可以有效防止波纹管上浮,保证预应力定位准确,但需要模板开洞。根据本工程主塔爬模工艺施工特点,不宜采用先穿束法。采用后穿束法施工,而且本工程上塔柱预应力为“井”字形,后穿束容易。预应力波纹管与钢筋存在一定冲突,波纹管的穿束定位时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因此施工过程中,劲性骨架焊接完成、索导管定位完成之后即进行波纹管穿束,最后进行钢筋施工,而不是先进行钢筋施工再穿波纹管
12、。为保证波纹管定位准确稳定,保证定位钢筋的施工质量并在波纹管内设置内衬管。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抽出内衬管再进行预应力施工。(2)索导管与塔柱分节浇筑的关系根据索导管长度及塔柱分节特点,确定塔柱各节段施工工序。1号索导管最长11814mm,从25节上口73cm到28节段下口1.8m为索导管位置。如果采用2528四节劲性骨架一次性焊接来固定索导管,则进行骨架高度达到18m,安全及稳定性均无法控制。因此,考虑采用2627节劲性骨架来定位,高度9m,适当加强进行骨架可以保证其稳定和安全性。25节混凝土浇筑时,不安装索导管,而预留出上口73cm索导管部分不浇筑。214号索导管长度6407mm2266mm,根
13、据索导管与塔柱浇筑分节的情况,第26、27节段进行骨架一次焊接,后续节段的施工过程中每次焊接两节段即9m进行骨架。即第一次焊接26、27节劲性骨架,26节钢筋混凝土施工、27节钢筋混凝土施工;接下来焊接28、29节进行骨架,28节钢筋混凝土施工、29节钢筋混凝土施工,后续节段如此依次进行下去。上塔柱2640节(标高298.722m366.226m)详细施工步骤详见下表。表4.1-1上塔柱施工步骤骨架焊接次数施工内容第一次(26、27节)1、焊接26、27节进行骨架;2、1号索导管定位,对应位置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26节塔柱钢筋绑扎、爬模爬升,26节合模、浇筑;4、27节塔柱钢筋绑扎、
14、爬模爬升,26节预应力施工;5、27节合模、浇筑。第二次(28节)1、焊接第28节劲性骨架;2、对应1号索导管位置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28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26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28节合模、浇筑,27节预应力施工。第三次(29、30节)1、焊接第29、30节劲性骨架;2、2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29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27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29节合模、浇筑,28节预应力施工。第四次(31节)1、焊接第31节劲性骨架;2、3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0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28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
15、30节合模、浇筑,29节预应力施工。第五次(32节)1、焊接第32节劲性骨架;2、4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1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29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31节合模、浇筑,30节预应力施工。第六次(33节)1、焊接第33节劲性骨架;2、5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2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0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32节合模、浇筑,31节预应力施工。第七次(34节)1、焊接第34节劲性骨架;2、6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3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1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33节合模、浇筑,32节
16、预应力施工。第八次(35节)1、焊接第35节劲性骨架;2、7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4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2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34节合模、浇筑,33节预应力施工;5、8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6、35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3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7、35节合模、浇筑,34节预应力施工。第九次(36节)1、焊接第36节劲性骨架;2、9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6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4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36节合模、浇筑,35节预应力施工。第十次(37节)1、焊接第37节劲性骨架;2、10号索
17、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7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5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37节合模、浇筑,36节预应力施工。第十一次(38、39节)1、焊接第38、39节劲性骨架;2、11、12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8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6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38节合模、浇筑,37节预应力施工。5、13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3、39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7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39节合模、浇筑,38节预应力施工。第十二次(40节)1、焊接第40节劲性骨架;2、14号索导管定位、对应波纹管定位、齿板钢筋绑扎
18、;3、40节塔柱钢筋绑扎完成、38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模爬升;4、40节合模、浇筑,39节预应力施工;5、40节拆模,爬模面板拆除并进行40节预应力施工;6、40节预应力施工完成,爬架拆除,爬模系统拆除,上塔柱施工完成。塔柱施工过程中,索导管定位的准确与否,进行骨架刚度是关键因素之一。要对进行骨架进行加强。并且尽量减少进行骨架上的荷载,原则上每次进行骨架上只定位1组索导管,除非两组索导管位于同一阶段内,如11、12号索导管。(3)吊装方式主塔锚固区施工过程中索导管、劲性骨架等的吊装定位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整体吊装在地上焊接进行骨架,并根据相对位置定位索导管、预应力、齿板钢筋等,完成之后整体
19、吊装至塔顶,并确定空间位置。最后绑扎其余塔柱钢筋,支模板并浇筑混凝土。第二种:分步吊装劲性骨架、索导管、预应力先在塔顶焊接劲性骨架,然后逐个吊装索导管并定位,再施工预应力波纹管、齿板钢筋等,最后绑扎塔柱钢筋、支模板并浇筑混凝土。两种施工方法各有优缺点,结合本工程特点,具体分析见表4.1-2。表4.1-2两种吊装方式优缺点对比分析表吊装方式优点缺点整体吊装1、在地面定位,减少高空作业,施工方便,速度快;2、地面作业,只有最后骨架定位在塔顶进行,基本不受大雾、大风等天气影响。1、对吊装能力要求高;2、骨架在塔顶调节定位有一定难度;3、劲性骨架需要精确定位,而塔柱有曲线,每节骨架尺寸有差异,每节需要
20、预先计算、放样。4、索导管定位存在累计误差;5、本工程索导管分布与塔柱施工分节存在一定冲突,如果劲性骨架与塔柱分节不一致,将大大增加施工难度。分步吊装1、吊装能力要求低。2、定位简单,施工简单,每次操作基本相同,工人容易熟练;3、劲性骨架不需要精确定位,也不需要精确控制尺寸。4、无累计误差1、索导管定位操作繁复,高空作业有一定难度;2、高空作业时间长,大风大雾天气测量困难,无法进行定位施工。总结:根据本工程塔柱带有曲线这一特点,整体化吊装方式施工精度难以保证,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高,因此采用分步吊装的方式。索导管定位时间一般定在晚间气温相对稳定的时间段,尽量避开大雾时间段。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四根
21、索导管定位完全可以在3小时左右完成,因此可以避开不良天气影响,可以满足工期要求。(4)工艺流程上塔柱每一循环施工流程如下:4.2劲性骨架劲性骨架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并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劲性骨架刚度。竖向角钢一律采用L10010010作为支撑主体,水平及斜向支撑采用L75758,定位角钢采用L50505,内外层劲性骨架之间采用L75758设置斜撑。索导管采用L75758在劲性骨架上定位。劲性骨架详见下图(单层示意图)。图4.2-1上塔柱劲性骨架示意图图4.2-2上塔柱断面劲性骨架示意图齿板处根据齿板外形尺寸增设斜向劲性骨架,斜向进行骨架采用L75758角钢,所有索导管按此原则定位,现将一号索导管劲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双塔双索面 斜拉桥 索塔上塔柱 施工 方案 图文并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9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