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改建铁路扩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福建改建铁路扩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改建铁路扩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告及报告书简本一、项目概要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位于福建省中北部,起于合福线南平北站,终至向莆线三明北站,途经南平市延平区和三明市沙县。南平北站(不含)至三明北站(含)新建正线长度56.839km,工程还包括南平地区与合福铁路上下行联络线合计15.292km和南平西、三明北2个车站。本工程正线数目为双线,采用电力牵引,最高客车运行速度为250km/h,客车类型为动车组,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工程总投资67.03亿元,建设工期为4年,预计2010年开工。二、主要影响施工期产生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噪声、扬尘、污水泥浆、
2、交通阻塞和征地拆迁影响;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有噪声、振动影响,电磁干扰和污水排放。三、防治措施施工期路基、隧道洞门、弃咋场等采取支挡防护措施,破坏的植被和耕地采取绿化、土地复垦等恢复措施;设置临时声屏障、洒水降尘、污废水有组织排放等防治噪声、扬尘、污水影响;征地拆迁采取妥善安置和补偿措施;重点工程路段进行环境监控。运营期采取声屏障、隔声通风窗、功能置换等措施防治噪声、振动影响;沿线车站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达标排放;对受电磁干扰影响的天线收视用户补偿有线电视入网费。三、结论要点认真落实了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之后,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四、简本查阅方式、期
3、限简本链接在本网站上,查阅时间自即日起至2010年10月20日。五、征求意见范围、事项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工程环保措施建议,对环境影响的认知以及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内容征求公众意见。六、公众意见征求形式通过邮件、电话、信件或填写环评单位现场发放的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反馈意见。意见反馈单位名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系人:张卫红 电话:027-51155047 传真:027-51155977电子邮箱:jje6610 邮编:430063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杨园和平大道745号七、公众意见提供时限自即日起至2010年10月20日。改 建 铁 路南平至龙岩铁路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4、本)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0年9月 武 汉目 录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线路平面示意图1 概述1.1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1.2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过程1.3 评价内容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1 工程概况2.2 工程分析3 环境保护目标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1 环境保护目标4.2 生态环境现状4.3 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5 声环境影响评价5.1环境保护目标5.2 环境现状5.3 主要环境影响5.4 拟采取的防护措施6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6.1 环境保护目标6.2环境现状6.3主要环境影响6.4拟采取的防护措施7 水环境
5、影响评价7.1地表水环境7.2 地下水环境8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8.1环境保护目标8.2环境现状8.3 主要环境影响8.4 拟采取的防治措施9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0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1 初步结论1 概 述1.1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1)项目名称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2)项目地点南平至龙岩铁路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位于福建省中北部,起于合福线南平北站,终至向莆线三明北站,途经南平市延平区和三明市沙县。(3)项目建设意义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位于南平至龙岩铁路北段,与沙县至永安段、永安至龙岩段共同构成南平至龙岩铁路通道,是沟通合福、峰福、向莆等铁路,作为鹰厦、向莆与
6、合福、峰福等线路间的重要连接线,是三明及以南地区与北部地区间快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利于提高区域路网灵活性;同时是福建省内中西部地区与闽西南及珠三角地区间最直接和便捷的联系通道,是沟通福建山区欠发达地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间的重要连接线,并且为福建省内主要城市间城际铁路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经海峡西岸经济区联系珠三角地区重要的辅助通道,在区域路网中起到重要作用。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经过南平、三明两市,沿线经济较沿海地区落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沿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分段实施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工程,可形成南平至龙岩通道新的快速铁路线,彻底解决既有铁路通道运输能力不足和质量低下等问题,
7、是对区域路网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改善沿线地区交通条件,加快资源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促进沿线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建设模式、建设单位南平至龙岩铁路南平至沙县段新建双线由铁道部和福建省共同出资建设,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由南昌铁路局负责,新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其资产管理。1.2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过程根据铁道部发展计划司的安排,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10年8月24日在“福建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公参信息公示区”网站以及同天的“东南快报A25版”上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评价单位在现状、类比
8、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现状评价、预测评价,提出初步的防治措施,编制本册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于即日起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1.3 评价内容通过对本工程环境影响的识别与筛选,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为:(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工程沿线环境概况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4)声环境影响评价 (5)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6)电磁环境影响评价(7)水环境影响评价(8)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9)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0)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公众参与(1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4)环保措施及建议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范
9、围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南平至沙县段扩能工程从南平北站(不含)至三明北站(含),新建正线长度56.839km,含南平地区与合福铁路上下行联络线合计15.292km,南平西站和三明北站2座车站。 2.1.2 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2.1.3 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I级。(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行车速度:250km/h。(4)正线间距:4.6m。(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4500m,困难3500m。(6)限制坡度:13。(7)牵引种类:电力。(8)机车类型:客机,和谐号动车组;货机,和谐型机车。(9)牵引质量:3200t。(1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11)列车
10、运行控制方式:CTCS-2(12)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13)建筑限界:满足“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和“电力牵引铁路KH-200桥隧建筑限界”(非双层集装箱限界)。2.1.4 列车对数近、远期列车对数如下表所列: 近、远期列车对数表 单位:对/日分类2020年(近期)2030年(远期)长途客车2433城际客车2637合计50702.1.5主要工程项目及规模如下表所列:主体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名称工 程 内 容线路工程新建正线(双线)56.839km;联络线全长(单线)15.292km。站场工程本工程涉及南平西站(新建)、三明北站(改建)2个中间站。路基工程区间正线路基长度6.034k
11、m,占正线长度比例为10.62。 桥涵工程正线大中桥20座8428.3延米,占线路长度的14.87%。隧道工程正线新建隧道共16座(含2座单线隧道),计43071延米长,占线路长度的74.51%。 轨道工程正线范围内长度大于6km的隧道及长大隧道集中地段铺设双块式无砟轨道,其他地段均铺设有砟轨道。电气化新建茶丰峡1座AT牵引变电所。2.1.6施工组织本工程设计建设工期为4年,计划于2010年开工。2.2 工程分析2.2.1环境影响概要工程产生污染物的方式以能量损耗型(产生噪声、振动、电磁干扰等)为主,以物质损耗型(产生污水等)为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对生态敏感区和水土保持为主。本工程的环境影响
12、从空间概念上可分为以下单元: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车站、综合维修设施、牵引变电所等;从时间序列上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环境影响示意图施工准备施 工 期对农作物植被等永久性破坏扬尘噪声对被征地和拆迁人员产生影响扬尘废气建筑垃圾弃土弃碴噪声振动道路交通水运干扰地下水流失水土流失河床扰动泥沙上浮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运营期环境影响示意图工程运营噪声振动电磁污水固体废物景观协调交通阻隔2.2.2施工准备和施工期环境影响特征分析(1)工程施工期路堤填筑、路堑开挖、车站修筑等工程活动,将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扰动,易诱发水土流失,以深路堑、陡坡路基、浸水路堤等特殊路基地段尤为突出。弃土(咋)场、
13、施工场地平整、施工便道修筑等工程行为,使土壤裸露、地表扰动、局部地貌改变、原稳定体失衡,易产生水蚀。(2)本次工程对林地、菜地、耕地、鱼塘等的占用将使当地的农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等受到一定影响。(3)施工中的挖土机、打桩机、重型装载机及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振动会影响周围居民区等敏感点。(4)施工过程中的生产作业废水,尤其是钻孔桩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以及施工人员驻地排放的生活污水可能会对周围区域水环境造成影响。(5)施工作业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工程、地表开挖和运输过程;燃油施工机械排烟、施工人员炊事炉排烟等也将影响环境空气质量。(6)工程施工对两侧城市道
14、路交通、水运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场地临时占地及开挖破坏也将影响周边居民的出行。(7)工程建设将带来部分居民的拆迁安置,如安置措施不适当,将对拆迁居民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8)线路跨越河流、水体时,水中墩施工使得泥沙浮起,使得水体浊度增大,将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9)隧道施工时遇到断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时可能造成涌水,使得地下水资源流失。2.2.3运营期环境影响特征分析(1)工程投入运营后,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振动将对沿线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等敏感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工程运营后,将产生电磁干扰影响,表现为列车运行对沿线居民电视收视产生不利影响,牵引变电所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和G
15、SM-R基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各车站新增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车站周围的地表水体,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4)沿线新增职工生活垃圾、车站旅客垃圾和旅客列车投放垃圾,经定点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对外环境影响不大。2.2.4环境敏感性分析通过工程分析,并结合现场踏勘和调查,就整个工程及其涉及区域的环境敏感性得出如下结论:(1)沿线地形陡峭、雨量充沛,工程施工期易诱发水土流失。(2)沿线地区以山地为主,耕地资源及其匮乏,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力度增大,使得沿线地区耕地资源极其宝贵。(3)沿线城镇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噪声、振动影响较突出。(4)本段线路长大隧道较多,隧道施工时遇到不良地质
16、条件易产生涌水,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一定影响。3 环境保护目标(1)沿线生态保护目标主要为耕地和基本农田、森林资源和生态公益林,以及文物等。(2)水环境保护目标为桥梁跨越的闽江、西芹溪、澄江楼溪、马铺溪、渔溪、高溪、南溪及豆士溪(洛溪)等地表水体,以及南平西站、三明北站受纳水体。(3)噪声、振动、电磁保护目标为沿线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具体分布如下表所列:沿线居民住宅、学校等保护目标分布一览表所在行政区编号敏感点名称对应本线里程与本工程线路关系(m)备注位置最近距离高差形式南平市1山后新村CK1+400CK1+900两侧158.2 桥梁、路堤距在建合福铁路43m南平市2马里村CK1+900CK2+
17、550两侧032.2 隧道距在建合福铁路42m南平市3后岭下CK7+900CK8+450两侧234.7 路堤距拟建本线与合福铁路的联络线22m南平市4福建农林机械厂宿舍CK14+800CK15+200两侧769.9 隧道南平市5茅坪CK15+700CK15+890两侧62-13.6 桥梁南平市6西芹村CK16+520CK17+730两侧23-7.6 桥梁、路堤距既有外南铁路140m南平市7南平市第九中学CK16+700CK16+850右侧141.3 路堤距既有外南铁路150m南平市8南平林业职业技术学校CK16+700CK16+800左侧439.8 路堤南平市9西芹中心小学CK16+950CK
18、17+050右侧166-8.9 路堤距既有外南铁路17m南平市10黄坑CK19+760CK19+880两侧084.5 隧道南平市11衫坑CK21+850CK22+120两侧0141.8 隧道三明市12胜地CK28+700CK29+200两侧8-34.8 桥梁位于福银高速旁三明市13渔珠CK36+320CK37+220两侧16-25.5 桥梁三明市14端奚CK40+220CK40+960两侧078.4 隧道三明市15官庄CK43+490CK43+950两侧10-34.1 桥梁三明市16谭厝CK49+380CK49+500两侧31-38.8 桥梁三明市17茶枫峡CK49+850CK50+000两侧
19、91-25.2 桥梁三明市18江路、镇头CK50+400CK51+100右侧41-12.9 桥梁三明市19沙县纯净水厂宿舍CK55+950CK56+050右侧136-11.1 路堤距在建向莆铁路186m三明市20八十桌CK57+300CK57+600右侧153.3 路堤距向莆铁路/鹰夏铁路为66/76m三明市21沙县水南林场新村CK57+250CK57+800两侧526.9 路堤距向莆铁路/鹰夏铁路为104/116m南平市22六坑村LXCK0+380LXCK0+470两侧8-25.1 桥梁距在建合福铁路24m南平市23里坑布LXCK2+250LXCK2+500左侧10-3.2 桥梁距既有峰福铁
20、路125m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1 环境保护目标耕地和基本农田、森林资源和生态公益林,文物。4.2 生态环境现状4.2.1 工程沿线生态环境特征本工程处于戴云山脉西北部,基本沿着闽江支流沙溪、西溪右岸,漫滩及阶地均不发育,仅沿主要河谷分布有狭窄的冲积平原;沿线处沿海内陆山区,闽江上游,山高坡陡,植被发育,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生态系统类型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局部辅以农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南平市区路段、南平市西芹镇路段及沙县水南街道路段。4.2.2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本工程评价区总面积4317.61 hm2,土地利用现状以林地为主,面积达3068.44hm2,占评价
21、区总面积的71.07;其次是耕地,面积为737.36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7.08;其它用地类型比重较小。4.2.3 陆生植物资源现状本工程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短夏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特点,植被区划隶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闽中戴云鹫峰山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典型植被类型的建群树种为米槠、丝粟栲、钩粟占优势,少量为甜槠、苦槠、柳杉、檫树等,杉木生长较适宜,常见植被分为7个类型,85个群系,325个群丛,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经济林、灌丛、灌草丛等,种子植物种类合计131科428属829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植物1种
22、,为南方红豆杉;国家II级保护植物2种,为樟树和闽楠。评价区共发现记录在案的古树1处2株。由于长期受人工砍伐干扰,工程沿线典型地带性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如壳斗科的甜槠、米槠、苦槠和常见的散生裸子植物南方红豆杉等,目前仅在某些地区保存有小面积风水林,广大的山地丘陵是大面积的马尾松中、幼龄疏林和灌草丛。评价区总体以森林植被为主,面积为3068.44hm2,占植被总面积的71.07。评价区植被生物量总量为330541.7t,自然体系生产力为1104.68gC/(m2.a),明显高于国内大陆平均水平。4.2.4 陆生动物资源现状评价区森林覆盖率较高,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两栖动物1目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改建 铁路 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9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