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边坡工程边坡治理方案.doc
《浙江某边坡工程边坡治理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某边坡工程边坡治理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一 工程概况1二 场区地理、地质环境概况2(一)气象和水文2(二)地形地貌2(三)地层岩性3(四)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3(五)工程地质条件4(六)水文地质条件4三 治理方案5(一)设计要求5(二)设计依据和标准5(三)设计原则6(四)边坡治理设计6(五)施工条件分析11(六)施工技术要求12四 施工进度计划13五 施工管理14六 边坡监测16七 工程量及费用概算18附图一、工程概况岱山县岱东镇虎一村陈家岙边坡工程位于岱山县岱东镇西南侧,东北侧有高双线,距离约1.2km,南侧有超沙线,距离约1km。该边坡地理位置坐标:东经120 1130,北纬30 171,(详见图1 工程区交通位置示意图
2、)。工程区位置图1 工程区交通位置示意图此边坡为人工开挖形成,边坡壁后缘高5m10m,边坡较陡,正北侧坡度达7085,坡底线总长约40m。坡脚有长约10m的浆砌块石挡墙,高约2m。坡面节理裂隙较发育,存在大量松动危岩体,时常有碎 (块)石崩落,尤其在台风季节,极易发生掉块及坍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坡下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坡下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受岱山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此边坡工程治理设计工作。二、场区地理、地质环境概况(一)气象和水文岱山县岱东镇位于舟山群岛北部,岱山岛中东部,属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日照充
3、足。年平均气温16.3,最冷1月份,平均温度5.5,最热8月份,平均气温26.9;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m,主要集中在梅季和夏秋台风季节。其中夏季占年降雨量66%。日最大降水量246.3mm。夏秋两季常受台风影响,冬季多大风,少冰雪,水域无冰冻。全年盛行北风和东南风,其中,春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冬季为偏北风,年均风速6.7m/s。全年无霜期257天,年均日照时间2054小时。边坡位于岱山县岱东镇虎一村内,四周无大的河流和积水体,东侧约2km处为竹屿港,与东侧海域相连。山坡雨水主要沿山坡面和地面汇入乡村下水道后向海域排泄,陆域水文条件简单。(二)地形地貌本区地处海岛丘陵地带,主要由丘陵和滨
4、海平原两种地貌形态组成。工程区位于东西向展布的孤山边部,边坡西北侧为丘陵山体,边坡底原亦也为丘陵山体,现是村民住宅,建筑物边沿距离边坡坡底线约3m,山顶呈浑圆状。坡顶上植被较发育,以茶树灌木为主,夹杂少量草、小乔木。边坡坡度为7085,坡高为510m。(三)地层岩性根据浙江省1/20万定海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下简称调查报告),工程区边坡及其周边出露地层主要以深灰、灰紫、微肉红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J3b)、第四纪全新统海积层(Q4m)。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侏罗系上统(J3b)广泛分布于工程区内,岩体岩性以深灰、灰紫、微肉红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J3b)为主,局部含集块角砾,破碎(块)状结
5、构。2、第四系残坡积(Q4m)分布于山坡表层,岩性为灰黄粉土质亚粘土,湿,可塑,碎石约占510%,粒径25cm,个别大于8cm,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碎石成分为强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层厚12.5m。(四)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1、地质构造本工程所在地岱山位于华南褶皱系(2)、浙东南褶皱带(3)、丽水宁波隆起(7)、新昌定海隆起(9)的东北部,也是浙闽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带的北段,温州镇海北北东向大断裂从编图区西部海域通过,昌化普陀东西向大断裂带位于岱山南部,龙泉宁波北东向断裂斜贯岱山。工程区内未见断裂,仅以节理为主要构造形式。边坡部位岩体主要发育二组节理,其特征分述如下: 455565,间距0.51.
6、0m /条,节理面平直、闭合。 5085,间距0.31.0m /条,节理面平直、闭合。 2、区域稳定性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浙江省建设厅2001167号文件,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区,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区,地震烈度度,区域地壳属基本稳定区。(五)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现场踏勘资料分析,结合调查报告中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分析,对场地岩土体特征从上到下分述如下:层:含碎石粉质粘土、亚粘土黄褐色,碎石含量510%,硬塑状态,低压缩性,层厚1.02.5m。-1层:强风化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褐黄色,碎块状结构,呈碎块状,层厚1.03.0m。-2层:中-微风化晶屑玻屑熔结凝灰
7、岩深灰色,熔结凝灰结构,风化裂隙发育,致密块状构造。据区域地质资料,新鲜岩石抗风化能力强,属坚硬岩类。综上所述,边坡部位无软弱土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六)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根据调查,松散岩类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山体表部残坡积层中,富水性差,水量贫乏。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中,由于裂隙多为闭合状态,区内未见泉水出露,因此本含水岩组裂隙水量贫乏,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三、治理方案(一)设计要求根据委托要求,本设计要求在保证边坡岩体以及周边边坡的稳定的前提下,彻底消除潜在地质灾害隐患,保证坡下村民人身财产的
8、安全,以及坡下建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二)设计依据和标准1、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04号令);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9-2006);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8、浙江省1/20万定海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9、其它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设计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卸、排、挡”的基本原则,结合场区地质环境条件、边
9、坡稳定性状况及当地的技术经济等各种条件,对治理的经济性、可行性、技术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后采用最佳治理方案。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确保场区边坡体以及边坡的安全,在不影响周围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彻底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按工程量最小,经济最合理,治理效果最佳进行设计。3、边坡按永久性边坡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四)边坡治理设计根据现场边坡形态、岩土组成及结构面组合等特征,对其进行治理设计,表述如下:1、边坡现状 该边坡位于场区西侧,边坡坡高510m,边坡产状1051154060,坡度为7080,坡向50,坡底长约10m,坡顶长约15m。岩体岩性以深灰、灰紫、微
10、肉红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J3b)为主,局部含集块角砾,破碎(块)状结构,岩体呈强度风化中度风化状态,岩体呈块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有4560、13585。岩体类别为类;覆盖层岩土性为第四系灰黄色粉土质亚粘土,局部含角砾,该层土厚度1.52.5m,较松散、坡碎,吸水易膨胀;山体植被发育一般,以灌木为主,夹杂少量草、乔木,加上旧有的树根、树桩腐烂致使土体易失稳(见照片1、2)。经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现状可能滑动,存在崩塌隐患(见图1)。图1 区段边坡赤平极值投影分析图照片1 边坡现状全貌照片照片2 边坡现状局部照片1、 治理设计根据上述现状调查和稳定性分析,对工程边坡进行削坡,清除坡顶、
11、坡面上危石和松动的岩块后,采用20 L4000mm(坡顶线以下三排锚杆取L=6000mm)系统锚杆+挂网喷砼(f6.5200mm200mm,100mm厚C20喷射砼)进行加固处理,并在坡顶线外延1m处设置截水沟进行支护。坡底局部已有挡墙处保持现状,不做坡面加固处理,东北侧并延伸至民房东北角;边坡面局部裂隙较发育且不易清除区,锚杆应适当加长至68米。1.1、 清坡清除坡顶处和坡面上危石和松动的岩块必须采取彻底清除的措施,消除局部鹰嘴岩及破碎岩石,以避免发生崩塌的可能;坡顶清扫覆土和灌木,上部第四纪残坡积覆盖层处按1:1削坡。边坡削坡必须按照设计的坡率进行削坡,允许偏差值不得大于设计坡角0.5,不
12、得超挖、欠挖。清除危岩区域面积约320m21.2、锚杆+挂网喷砼坡面彻底清除危岩体后,采用全粘结岩石锚杆进行加固,锚杆横向间距Sxj=2.00m,纵向间距Syj=2.00m,锚杆倾角为15,锚杆材质均为20普通II级螺纹钢,坡顶线以下三排锚杆长度6m,其余锚杆长度4m。锚杆锚固体直径D=100 mm,固化剂为普通硅酸盐水泥。锚杆锚头采用220L200mm螺纹钢筋作压筋,采用220L100mm螺纹钢筋作锁筋,锁筋与锚杆主筋做满焊连接,焊接段长度不小于100mm。锚头加强筋采用212螺纹钢(通长),将同一排锚头相互连接,并和锚头锁筋、钢筋网片相焊接。坡面采用100mm厚C20喷射砼护面,喷射砼内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某边坡 工程 治理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9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