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引水入密工程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
《新密市引水入密工程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密市引水入密工程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 密 市 引 水 入 密 工 程 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目 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31.1、编制原则31.2、编制依据41.3、使用范围4二、工程概况42.1、工程概况42.2、场地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42.2.1、工程自然及水文条件42.2.2、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52.2.3、水文地质条件52.2.4、场地环境条件5三、主要机械设备、人员准备53.1、机械设备53.2、人员组织63.2.1、管理人员组织63.2.2、施工人员组织7四、基坑开挖支护总体方案74.1、基坑开挖施工方案74.2、基坑降水设计方案8五、主要施工方法85.1、施工准备85.2、基坑施工总体工艺85
2、.3、土方开挖工程95.4、支护施工115.5、喷射混凝土工程125.6、基坑排水措施13六、基坑工程监测146.1、监测目的及孔(点)布置146.2、监测要求146.3、监测要求15七、基坑支护应急措施157.1、深基坑开挖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157.2、应急人员、机械及物资的准备157.3、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167.4、应急预案措施:16八、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188.1、安全生产188.1.1、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188.1.2、进行安全教育188.1.3、组织安全检查188.1.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88.2、文明施工19九、附图219.1、附图1219.2、附图2229.3、附图323
3、9.4、附图423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原则1.1.1、 遵守施工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全面响应合同文件,认真贯彻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及其授权人或代表的指示和要求。1.1.2、 仔细考察工程实地,在认真研究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和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点、场地、交通、水文、运输、料源、民情、水电供应、气候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1.1.3、 严格遵守施工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1.1.4、 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1.1.5、 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1.
4、1.6、 实施项目管理,通过对技术、方案、劳务、设备、材料、资金、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工期、成本、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1.1.7、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流水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确保计划进度的实现。1.1.8、 一切忠于业主,一切服从业主,让业主满意、放心。1.1.9、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与新密市交界,尖岗水库上游,必须按照郑州市及新密市各政府部门有关文明施工及环保工地要求,在工地内外部环境、工地防治扬尘污染、防止水污染、防止噪声污染、施工现场卫生等六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当
5、地交通的不利影响。1.1.10、 全面推行贯彻ISO9001标准,并按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建立及运行质量体系,做到层层按标准管理,人人按标准做事,事事执行标准规范,处处按标准考核。1.2、 编制依据1.2.1、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 200987号);1.2.2、 新密市引水入密工程设计施工图文件;1.2.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2.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2.5、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6、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
6、.2.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2.8、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1.2.9、 本工程涉及到的其他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等;1.3、 使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本标段的深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米)的施工,主要包括调蓄池、泵房、沉井以及输水工程的深基坑施工。二、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新密市引水一级泵站工程为新密市引水入密工程的部分工程包括取水泵站、调蓄池、泵房及管理房等建构筑物项目,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郑密路过尖岗水库侯寨大桥西南侧,尖岗水库的上游。2.2、 场地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2.2.1、 工程自然及水文条件2.2.1.1、 地形、地貌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取水
7、泵站所处地貌较为平坦。2.2.1.2、 气象特征本流域降雨受大气环流季节变化影响,年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暴雨对发生在7、8月份。暴雨年际变化很大,据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降雨量1177mm,最小降雨量230mm,最大降雨量为最小降雨量的五倍。2.2.2、 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2.2.2.1、 区域地质情况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2.2.2、 地层结构工作区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轻粉质壤土、坡积的碎石土,二叠系白云岩及含灰质白云岩组成,地层
8、岩性分布较稳定。2.2.3、 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本次勘察未发现地下水埋深在29米以下,不需考虑降水。2.2.4、 场地环境条件施工范围内地貌变化不大,根据现状调查目前无自然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形起伏较大,部分地段形成陡坎,需考虑支护措施。收集场地周边区域地质资料,施工区周边无污染源及污染历史。三、主要机械设备、人员准备3.1、 机械设备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清单见附表:序号用电设备名称型号及功率(KW)数量(台)设备容量(KW)1水泵1010802交流电焊机15101203钢筋调直机34124钢筋弯曲机2.288.85钢筋切断机5.54226砂浆拌和机64127全站仪48
9、水准仪49碘钨灯1202010打夯机341211木工圆盘锯4.541812插入式振动器1.5101213挖掘机CAT330814自卸汽车10m34015装载机CAT50416混凝土输送泵90218017吊车23.2、 人员组织为保证施工质量、进度,现场由14名主要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组成。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值班,现场全面监督和检查,执行先交底后施工的原则。3.2.1、 管理人员组织项目经理:任峰现场执行经理(兼施工员):秦崇斌技术负责人:石金星安全负责人:张振兴质量负责人:霍思远、郭欣欣测量负责人:王明、多顺 材料负责人:李东庆电工负责人:王珂资料负责人:郭欣欣3.2.2、 施工人员组织钢筋作业班:
10、40人模板安装班:20人普工班:80人混凝土班:30人土方开挖班:25人为了确保本工程各施工时期的需要,本工程计划在基坑围护阶段、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高峰时将达到200人左右。四、基坑开挖支护总体方案 4.1、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综合分析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在确保周围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确保基础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在“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方便施工”的原则下,经多方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采用放坡明挖台阶方式,边坡采用分台阶方式从基坑底往上,每4m分一级台阶,每层台阶坡脚平台为1.0m,边坡坡度为1:0.75;边坡护坡采用20钢筋进行锚固,长度为3m,间距
11、120cm120cm;开挖边坡外露处,在20钢筋上挂网(102020cm)喷浆,喷射C20混凝土,厚度8cm;在开挖坡顶边线外侧50cm处设置围护,在围护外侧和基坑底(坡脚外20cm处)分别修筑内空3030cm排水沟。本方案的特点主要如下:、基坑台阶分层为:基坑底起4m为第一层,基坑底起4m以上为第二层,边坡放坡系数1:0.75,每层边坡坡脚设置100cm操作平台。、边坡支护采用20钢筋120cm120cm进行锚固,外侧挂102020cm钢筋网片,并进行喷锚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0混凝土,厚度8cm,并埋设10PVC泄水管,间距2米梅花形布置。具体布置见施工图。、局部深坑:局部深坑挖深为8
12、m左右。、工程围护:在边坡顶设置一排钢管围挡,围挡高度为200cm,立柱间距为300cm,横杆采用三排铺管进行锁链,并布置安全防护密集网。、排水沟:在基坑坑底和边坡顶分别设置3030cm排水沟,在基坑内较浅的位置设置集水井。4.2、 基坑降水设计方案本工程设置的坡顶排水沟可将坑外水源断绝。为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外侧四周设排水明沟3030cm,在基坑最低处或每30m设集水井505080cm,集中抽排入坡顶排水沟后汇集到既有渠道。五、主要施工方法5.1、 施工准备1)、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对图纸中不解问题及时与设计、业主和监理单位联系。2)、根据基坑支护方案,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周边环境、
13、地质情况、地下管网及障碍物、场地供水、供电情况及运输道路条件,查清场地周围管线性质、平面位置及埋设深度。3)、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布置场地,确定设备安放位置、砂石料堆场、拌料长及钢筋制作场地。4)、根据施工图纸及设备放置场地,安装、架设施工用电设施及自来水管。5.2、 基坑施工总体工艺第一步:测设场地标高,修施工通道。修建排水明沟进行排水。第二步:在施工地段进行放样开挖,并同时进行支护,坡度为1:0.75,每层开挖高度不大于400cm,坡脚设置100cm操作平台,支护采用20钢筋嵌入锚固,外层使用102020cm钢筋网挂网喷浆,喷射混凝土厚度为8cm,强度为C20混凝土,同时布置好泄水孔
14、10PVC,间距2米梅花形布置。第三步:当开挖支护到坑底时,在坑底两侧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截面为3030cm,集水井截面为505080cm,在基坑最低处或每30m设置一个,集水井内积水采用水泵抽至坑外排水明沟。第四步:当开挖、支护和坑底排水系统完成后,坑底标高以上30cm及等局部深处采用人工开挖并应跳挖,及时施工垫层,垫层采用砂砾石或C15素混凝土,厚度详见施工图或定型图集。第五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结构物施工。第六步:待结构工程完成后,分层回填基坑两侧砂砾石、土方。5.3、 土方开挖工程1)、土方开挖的基底标高应按支护施工图示支护进行,当支护图与沟槽开挖图中所示的基底标高
15、有出入时,以沟槽开挖图为准,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场地地平绝对标高应控制5cm,高出此标高处应进行卸土、修整。2)、围护施工与土方开挖顺序如下:定位放线排水明沟第一次土方开挖基坑边坡支护第二次土方开挖基坑边坡支护人工清底垫层施工结构物施工沟槽回填。3)、土方开挖要求本基坑选用机械开挖,基坑开挖按设计所留的出土口位置逐渐进行,土方开挖的基底标高与设计的工况一致。基坑土方开挖以“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应分层、分段、对称、均匀进行。4)、基坑机械化挖土施工工艺机械化挖土系采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以及配套自卸汽车等进行土方开挖和运输,具有操作机动灵活、运转方便、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施工应以设
16、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为依据。5)、安全措施开挖边坡土方,严禁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当边坡坡度陡于五分之一时,或在软土地段,不得在挖方上侧堆土。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必要时,视工地地质条件,底部应垫建筑垃圾、卵砂、道渣或铺以枕木、钢板,防止作业时下陷。机械挖土应分层进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机械倾翻、淹埋等事故。多台挖掘机在同一作业面机械开挖,挖掘机间距应大于10m;上下台阶挖掘机前后应间距30m以上,挖掘机离下部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造成翻车事故。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挖挖掘时、装载机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
17、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地任何人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和护栏。基坑四周必须设置2.0m高防护栏,并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醒目警示牌。6)、施工注意事项机械化挖土绘制详细的土方开挖图,规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部各层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流向,弃土堆放位置等,避免混乱,造成超挖、乱挖,应尽可能的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在斜坡地段挖方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以避免破坏坡脚,引起滑坡。做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密市 引水 工程 基坑 专项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8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