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讲稿.doc
《岩石力学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力学讲稿.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岩 石 力 学ROCK MECHANICS教学大纲第一章 概论1.1岩石力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岩石力学?传统的概念和理论美国科学院岩石力学委员会定义岩石力学固体力学和其他力学学科的本质区别岩石力学的重新定义1.2岩石力学的应用岩石力学服务于哪些工程领域采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隧道和公路建设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石油工程海洋勘探与开发工程核电站建设与核废料处理工程地热开发工程地震监测与预报工程1.3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的特点力学荷载条件的特殊性和多因素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工程实用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第二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2.1
2、岩石的物理性质孔隙度密度,容重渗透性声波速度(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2.2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和研究非限制性压缩强度试验点荷载强度试验三轴压缩强度试验拉伸强度试验剪切强度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后强度试验第三章 岩石与岩体分类3.1按地质组成分类具有结晶组织的岩石具有碎屑组织的岩石非常细颗粒的岩石有机岩石3.2按力学效应分类均质连续体弱面体散体3.3按岩体结构分类完整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3.4 CSIR岩体质量分级 CSIR岩体质量分级指标体系RMR岩体质量评分标准3.5 NG1隧道岩体质量分级NG1岩体质量分级指标体系Q岩体质量评分标准第四章 岩石强度理论(破坏准则)4.1莫尔库仑破
3、坏准则4.2经验破坏准则4.3格里菲斯破坏准则4.4各向异性岩体的破坏第五章 岩石流变理论5.1岩石流变的基本概念5.2 流变模型三个流变元件模型圣维南(St. Venant)体马克斯威尔Maxwell体开尔文(Kelvin)体广义开尔文(Modified Kelvin)体饱依丁汤姆逊体(Poyting-Thomson)理想粘塑性体(Ideal viscous-plastic material)宾汉姆(Bingham)体伯格模型(Burger)体【参考书目】:1. 蔡美峰主编,何满潮、刘东燕副主编:岩石力学与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2. 于学馥:信息时代岩土力学与采矿设计初步,科学出版社,
4、2002年3. 蔡美峰:金属矿山采矿设计优化与地压控制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1年4 J. A. Hudson, J. P. Harrison: 工程岩石力学(中译本),科学出版社,2009年5. R.E. Goodman: Introduction to Rock Mechanic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806. B.H.G. Brady and E.T.Brown: 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London, 1985第一章 概论1.1岩石力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岩石力学?岩石力学是近代发展
5、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岩石力学是随着采矿和岩土工程的不断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它是使采矿和岩土工程从skill technology上升到science,从经验类比设计上升到科学定量计算、优化设计的有力工具。传统概念和理论:采矿和岩石工程中的数学力学理论就是岩石力学岩石力学起始(萌芽)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产生了一些初步的简单的理论,以解决岩体开挖的力学计算问题。静水压力的理论海姆(A.Heim,1912):地下岩石处于一种静水压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工程上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相等,均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s=H。朗金(W.J.M.Ran
6、kine):。金尼克(.):。塌落拱理论根据生产经验提出的地压理论(地压理论是岩石力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地下工程的支护问题。普氏理论(.,1926):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普氏理论也称为自然平衡拱学说。(附图1)太沙基(K.Terzahi):认为塌落拱的形状是矩形,而不是抛物线型。塌落拱理论是相应于当时的支护型式和施工水平提出来。事实上,围岩的坍塌并不是围岩压力的唯一来源。围岩和支护并不完全是荷载和结构的关系,围岩和支护应形成一个共同承载系统。维持岩石工程稳定性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围岩
7、自身的承载作用(现代岩石力学的精髓之一,玲珑金矿主运巷塌方加固治理工程是具有开拓性的示范工程)。固体力学理论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被引入岩石力学,从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出发来认识岩石工程的稳定问题,确立了一些经典计算公式,这是认识方法上的重要进展,为简单岩石工程的力学计算和分析迈出了新的一步。萨文(. . ):孔附近的应力集中(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公式,理想弹性体)。卡斯特纳(H.Kastner)方程:轴对称圆巷,均匀应力场,理想弹塑性体,根据塑性区确定支护设计(附图1-1)。鲁滨湟特(. . )方程:一般圆巷,弹塑性分析。塞拉塔(S.Serata)方程:用流变模型进行隧洞围岩的粘弹性分析。早期的固体
8、力学理论是连续介质理论,忽视了对岩体非连续性本质和对地应力作用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开挖的概念和施工因素的影响,因而做出的计算和分析结果往往脱离工程实际;太多的假设、太多的理想化,导致计算和分析结果缺少实际应用意义。同时,早期的固体力学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圆形(椭圆形)巷道等个别情况,而对普通的岩石开挖工程无能为力,因为没有现成的弹性或弹塑性理论解析解(closed form solution)可供应用。现代计算机和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岩石力学的定量计算和分析创造了条件。地质力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由法国人克罗斯(H.Cloos)创立。著名代表奥地利学派(阿尔卑斯山隧道工程)。强调要重视对岩体节理、裂
9、隙的研究,重视岩体结构面对岩石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同时重视岩石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力、位移和稳定性状态的监测,提出了著名的“新奥法”(NATM,New Austrain Tunnelling Method),这是现代岩石力学和岩石工程信息设计和施工的雏形。1962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岩石力学已经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代表人物L.Muller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第一任主席。该理论的缺陷是过分强调节理、裂隙的作用,过分依赖经验,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完全反对把岩体作为连续介质看待,也是不正确的和有害的。美国科学院岩石力学委员会定义(1966年):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
10、和应用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是探讨岩石对其周围物理环境中力场的反应。缺点:从材料的概念出发的,带有材料力学或固体力学的深深烙印。岩石力学与固体力学和其他力学学科的本质区别不能把岩石看成固体力学中的一种材料,所有岩石工程中的岩石是一种天然地质体,或者叫做岩体,它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和赋存条件,是一种典型的不连续介质。(附图2)岩体中存在地应力,它是由于地质构造和重力作用等形成的内应力。由于岩石工程的开挖引起地应力的释放,正是这种释放荷载才是引起岩石工程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力。岩石力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与以研究“外载荷作用”为特征的固体力学、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有本质的不同。
11、(附图3)采矿和岩土工程是多步骤的多次开挖过程,其力学行为和工程稳定性与施工因素密切相关。必须把岩石工程看成是一个“人地”系统,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进行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研究。岩石力学重新定义:岩石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科学。根据这一定义,岩石力学既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固体力学连续介质理论,也不能完全依靠以节理、裂隙和结构面分析为特征的传统地质力学理论,而必须把岩石工程看成是一个“人地”系统,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进行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研究。用系统概念来表征“岩体”,可使岩体的“复杂性”得到全面的科学的表述。从系统来讲,岩体的组成、结构、性能、赋存状态及边界条件是构成其力学行为和工
12、程功能的基础,岩石力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1.2岩石力学的应用岩石力学服务于那些工程领域?岩石力学服务于一切与岩石工程相关的工程领域,这些工程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采 矿工 程水 利水 电工 程土 木工 程铁 道工 程公 路工 程地 下工 程核 废料 储存地 震预 报军 事工 程海 洋工 程石 油工 程岩 石力 学一方面,岩石力学是上述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正是上述工程领域的实践促使了岩石力学的诞生和发展。采矿工程露天矿边坡设计及稳定加固技术;(附图4)地下矿开采设计优化;(附图5)井下开采中巷道和采场围岩
13、稳定性问题(附图6),特别是软岩巷道和深部开采地压控制问题;深部开采动力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附图7)矿井突水预测、预报及预处理理论和技术;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预处理理论和技术;采空区处理及地面沉降问题;排土场、尾矿库稳定性及加固问题;岩石破碎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坝基及坝肩稳定性,防渗加固理论和技术;我国三峡工程大坝高度达到350m,装机容量1768万kW,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岩石建设工程。(附图8)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及加固技术;船闸位移控制;高速水流冲刷的岩石力学问题;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报问题;库岸边坡稳定及加固方法;有压和无压引水隧道设计、施工及加固理论技术;南水北调工程(附图9)西
14、线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170亿m3到黄河。全长约350400km,7坝14洞,隧洞总长321km(长洞最长72km),施工问题,运行稳定性问题。铁道和公路建设工程铁道和公路穿过特殊地层(青藏铁路)线路边坡稳定性分析;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已建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长达50km;日本青函跨海隧道长达53.85km;拟建的美俄海峡隧道,穿越白令海峡,总长约90km;欧非大陆海底隧道,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全长60km;日韩海底隧道,穿越东对马海峡和西对马海峡,全长约250km;大陆台湾海底隧道,广东海南海底隧道,沪通长江隧道。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超前预报及处理; 高地应力区的岩爆预测及处理;地铁施
15、工技术。土木建筑工程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大型地下硐室、地下建筑空间设计、施工与加固理论技术;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控制和纠偏技术;(附图10)山城或山坡及临陡建筑物基础滑坡监测预报与防治技术。石油工程岩石应力与岩石渗透性;岩石力学与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研究;钻探技术与钻井稳定性;岩石力学与采油技术(水压致裂、水平钻孔);油层压缩及地表沉陷;石油、天然气运输、储存工程及环境影响。海洋勘探与开发工程核电站建设与核废料处理工程地热资源开发工程地震监测与预报工程汶川地震的若干问题(附图11)1.3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的特点力学荷载条件的特殊性和多因素性地层中存在一个天然的地应力场采矿、土木、水利水电、
16、交通等岩石开挖工程等都是在这样一个已经存在的天然应力场的作用之下进行的。确定地应力是研究一切岩石工程问题的首先任务。地应力是一种内应力,它与传统的荷载的概念不同。由于岩体开挖引起内应力的释放(释放荷载),才引起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影响岩体结构的稳定性。采矿和岩土工程是一个多步骤的多次开挖过程,每次开挖都引起一次新的应力释放,荷载条件、力学计算的边界条件是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不同的开挖过程、开挖步骤,不同的支护方式、支护结构、支护施工形式和支护时间等具有不同的最终力学效应,对应于最终不同的工程稳定性状态。工程施工因素对采矿和岩土工程的稳定性有重大影响。因此,开挖引起的力学效应具有加载途径性。研究对
17、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力学分析方法,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数值方法,都是一种正向思维或确定性思维,这是牛顿时代的思维模式。这种方法从事物的必然性出发,根据试验建立模型,确定本构关系(应力应变关系),在特定的有限的条件下求解,1+12。采矿和岩土工程力学分析的基本条件,包括地应力、岩体结构、岩性分布、节理裂隙、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均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随机性),应力应变关系和力学效应也同样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岩体是天然的地质体,而非人工设计加工的。由于岩体结构及其赋存条件和赋存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并且受到工程施工因素的影响等,因此不可能在事先把它们搞得非常清楚,其中必然存在大量认识不清,认识
18、不准的不确定性因素。用1+1=2的方法解决不了采矿和岩土工程问题,必须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系统优化分析,通过对多种不通方案的综合分析比较,找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同时通过监测将施工过程中的多种信息返回到设计中去,对设计反复地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跟完善、更合理。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工程实用性由于岩石力学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岩石力学研究的内容也必须是广泛而复杂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主要研究内容有:岩石、岩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构面特征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岩体工程分类。岩石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的研究。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的研究:岩石的变形和强度特
19、征以及力学指标参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岩石的破坏机理及其破坏判据。岩体力学性质的研究:结构面力学性质的研究;岩体变形与强度特征;影响岩体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岩体中地下水的赋存、运移规律及岩体的水力学特征。原岩应力(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测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岩石工程稳定性及其维护技术的研究。工程岩体的模型、模拟试验及原位监测技术的研究。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论在岩石力学及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由于岩石力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研究的内容广泛,对象复杂,这就决定了岩石力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学科性。岩石力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Muti-disciplinery
20、 Science),涉及大量的力学、数学、地学和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非线性科学理论与方法:(附图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材料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断裂力学、结构力学、热力学、计算力学、数理统计、优化理论、系统工程、非线性理论、信息论、控制论、人工智能、数值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等。根据所采用的研究手段或依据的基础理论所属学科领域的不同,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可大概归纳为以下五种。工程地质研究方法着重于研究与岩石和岩体的力学性质有关的岩石和岩体地质特征。将地质学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岩石工程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研究。工程地质学是与岩石力学最相近的一门学科。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是岩石力学发展的基础,它包括
21、实验室岩石力学参数的测定,模型实验,现场岩体的原位实验及监测技术,地应力的测定和岩体构造的测定等。近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实验技术都已不断地应用于岩石力学领域,如遥感技术、GIS技术、GPS技术、激光散斑和切层扫描技术、三维地震勘测成像技术、微震技术,等等,都已逐渐为岩石工程服务。数学力学分析方法数学力学分析是岩石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是通过建立工程岩体的力学模型和利用适当的分析方法,预测工程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为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定量依据。常用的力学模型:刚体力学模型、弹性及弹塑性力学模型、流变模型、断裂力学模型、损伤力学模型、渗透网格模型、拓扑模型等。常用分析方法:数值
22、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无界元法、流形元法、不连续变形分析法、块体力学和反演分析法等;模糊聚类和概率分析,包括:随机分析、可靠度分析、灵敏度分析、趋势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模拟分析,包括:光弹应力分析、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离心模型试验等。整体综合分析方法就整个工程进行多种方法并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综合分析。这是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一套工作方法。由于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中每一环节都是多因素的,且信息量大,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并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工程的、地质的及施工的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特别注重理论和经验相结合,才能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石 力学 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8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