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城市总体详细规划设计方案(2004-).doc
《山东某城市总体详细规划设计方案(200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某城市总体详细规划设计方案(2004-).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 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威海市规划局 2005.11前 言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和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2、。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4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5第五章 城市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9第六章 城乡协调发展规划13第七章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5第八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16第九章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8第十章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20第十一章 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22第十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
3、3第十三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24第十四章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28第十五章 市区岸线利用规划30第十六章 给水工程规划31第十七章 排水工程规划32第十八章 电力工程规划33第十九章 通信工程规划34第二十章 燃气工程规划34第二十一章 供热工程规划35第二十二章 环境保护规划36第二十三章 环境卫生规划37第二十四章 城市消防规划38第二十五章 城市防洪、防潮规划39第二十六章 城市抗震规划40第二十七章 城市人防规划41第二十八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41第二十九章 城市远景规划设想43第三十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45第三十一章 附则46附表1 威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46附表2 威海市域
4、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表47附表3 威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表47附表4 市域海岸带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导则表48附表5 规划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04-2020年)52附表6 威海城区规划道路综合指标表(2020年)52附表7 威海城区主要文化设施规划一览表52附表8 威海城区主要医疗设施规划一览表53附表9 威海城区主要体育设施规划一览表54附表10 威海市区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4附表11 威海市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一览表 55附表12 威海市区海岸线利用规划一览表(不含岛屿岸线和泻湖内海岸线) 57附表13 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图纸目录 57附录1: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5、(20042020)强制性内容59附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名词解释59项 目 名 称: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威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 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11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蔡立力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 泉 (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刘 泉 (高级城市
6、规划师)高飞 (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 屈波 (助理城市规划师)马克尼 (助理城市规划师)崔宝义 (助理城市规划师)曾浩 (工程师)金晓哲 (博士)王忠杰 (城市规划师)司马文卉吴晶一陈小明张 瑾威海市主要参加人员:刘茂德 (副市长) 李延茂 (市政府副秘书长) 吴 峰 (市政府秘书、科长) 房德阳 (市建委主任)隋永华 (市规划局局长)刘玉文 (市规划局副局长)兰鹏燕 (市规划局副局长)徐东晖 (市规划局副局长)都剑光 (规划科科长)陈福旭 (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昌勇 (注册规划师)刘 静 (注册规划师)张 伟 (注册规划师)张启明 (注册规划师)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7、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威海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第二条 修编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海滨生态及自然资源保护;2从“五统筹”的高度考虑城市长远发展,努力寻求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3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4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第三条 修编工作重点1建立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框架;2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调整、完善现状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第四条 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法规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
8、98816号);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等有关文件;6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征求对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意见的函;7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8威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山东省海岸带规划。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总体规划的直接研究范围为威海市市域,包括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和乳山市,总面积为569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为环翠区行政范围包括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区”)和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区”),总面积为769平方公里。第六条 规划期限 近 期:2004年2010年; 远 期:2011年2020年; 远 景:2020年以后。第七条
9、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八条 本规划自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威海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九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威海“建设世界级精品城市”的指示要求,实施城市化战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内涵,打造“精品威海”;以环境优势和科研实力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威海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富裕威海”;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以“福文化”为主线,建设具有海湾特色的休闲度假基地,构建“魅力威海”;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
10、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人居威海”。第十条 城市发展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10年前,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同时确立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威文荣组合型城市结构形态较为完整。第十一条 经济发展策略(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 坚持经济发展方向。依托环境、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积极发
11、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威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5%以下。第十二条 社会发展策略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3积极促进社会
12、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威海”,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城市的水平。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第十三条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1积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及胶东制造业基地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主动接轨周边城市,借青兴威,突出特色,互动双赢。加快与青岛的对接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产业对接强调优势互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
13、,形成错位竞争之势;其次,坚持交通先导原则,加强与青岛的交通对接,缩短时空距离;最后,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强调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最优化,形成青、威共同快速发展的有利格局。2烟威一体化发展借助烟台发展崛起之势和烟威紧临的空间条件,通过以交通为首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布局的控制和引导,合理确定威海市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整合烟威二市之间的各类资源,为烟威一体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第十四条城市空间发展策略1市域战略转移。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加强高区、经区及东部崮山泊于新区的建设,中心城与各组团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 2逐步疏解旧城的部分职能,缓解旧城交通压力。3村镇重新整合。加快农村
14、地区城镇化步伐,整合村镇,推进撤镇并镇、迁村进镇,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4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市域5698平方公里采取“两带、两线、五极”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1)两带:一是滨海现代旅游、科研教育、生活居住及海洋产业带。二是桃威铁路西侧的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带。(2)两线:青威高速沿线和市区荣成石岛沿线两条发展轴线,主要作为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载体。(3)五极:分别为威海市区、文登、荣成、乳山及石岛管理区。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十五条 城市性质人居精品海湾城市。第十六条 城市职能1. 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2. 国际性海滨旅游度假地;3.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组成部分;4
15、. 区域性教育科研中心;5. 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6. 市域服务业中心城市;7. 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第十七条 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规模现状城市建成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27万人,暂住人口29.73万人。2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建成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30万人,远景2020年以后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基础设施按照170万人预留。第十八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现状(2004年): 91.24平方公里;2近期(2010年): 125.00平方公里;3远期(2020年): 141.50平方公里;4远景(2020年以后): 小于195.00平
16、方公里。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九条 市域总人口1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3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60万人左右;2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45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150万人左右。第二十条 市域城市化水平1近期:2010年达到65%左右;2远期:2020年达到75%左右。第二十一条 城市化发展推进措施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2. 合理进行村庄合并,以空间集聚促进城镇化;3. 推进政策制度改革,降低城市化发展的制度门槛。第二十二条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详见附表2。第二十三条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威海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分为四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
17、一般城镇。详见附表3。第二十四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主中心,四个副中心、三条发展带、十三个重点镇”。1. 一个主中心:威海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主中心。2四个副中心:文登、荣成、乳山和石岛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四个副中心。 3. 三条发展轴三条发展轴以威海城区为顶点,文登、荣成城区为两腰,乳山、石岛为基点,构成“A”字型结构。发展轴一:位于“A”字型的左边。依托青威公路和桃威铁路,形成威海城区文登乳山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市域内威海城区文登乳山一线的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成为威海强化与烟台、青岛两地的经济联系的重要依托。发展轴二:位于“A”字型的
18、右边。依托201、301省道和威石公路,形成威海城区荣成石岛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市域内威海城区荣成石岛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发展轴三:位于“A”字型的中边。依托国道309、省道304,形成文登荣成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生产要素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的扩散。规划加强威、文、荣的协调发展。三市通过用地、交通、生态及环境保护、资源共享等方面密切协作,形成联合发展的态势,在保持行政独立的条件下,以协调发展形成组合城市的基本架构。4. 十三个重点中心镇规划宋村镇、俚岛镇、南黄镇、苘山镇、成山镇、葛家镇、泽库镇、大水泊镇、下初镇、白沙滩镇、泊于镇、初村镇、虎山镇为重点中心镇
19、。第二十五条 市域生态功能分区威海市域划分为三类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滨海丘陵区、内陆低山丘陵区、近海海域和主要岛屿区。第二十六条 建立市域生态环境控制区市域生态环境控制区包括全市所有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海滨保护性湿地等。生态环境控制区保护要点:严格限制城乡居民的建设活动。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区,应当制定保护控制专项规划。生态环境控制区应与城乡建设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之间建立安全防护屏障,保持足够宽度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级控制与分类管理。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学研究,针对重要生态环境控制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控制的专项规划。第二十七条 重点地区
20、保护1.河流源头、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1)加强市域内母猪河、沽河、乳山河、黄垒河等主要河流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河流两侧50400的范围划定为生态绿地建设区。城市建成区内河流两侧2060米的范围,划为沿河景观绿带。(2)加强米山水库、崮山水库、所前泊水库、后龙河水库、湾头水库、龙角山水库等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保护,总面积411.43平方公里。(3)严格保护市区崮山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通过严格控制温泉镇新增建设用地、加快温泉镇的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避免增加污染点,确保崮山水源涵养地的生态平衡。 2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严格保护威海市域内共12个自然保护区和10处森林公园。3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
21、点的昆嵛山生态功能保护区。第二十八条 市域脆弱资源保护市域脆弱资源共包括六部分:山林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水源汇水保护区、沙滩保护区、礁石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并根据脆弱资源的分布将威海市域划定为高敏感区、敏感区和非敏感区三类区域。应严格限制高敏感区内城乡居民的建设活动,与城乡建设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之间建立安全防护屏障,保持足够宽度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级控制与分类管理。第二十九条 划定市域战略储备区市域战略储备区主要包括部分海岸带(海岸带中除了生态环境控制区、必须的旅游发展用地、必须的港口和城镇发展用地之外的部分)、修造船及港口周边预留用地、大型产业预留用地和重点项目规划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城市 总体 详细规划 设计方案 200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8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