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综合说明31.1 绪言31.2 水文41.3 工程地质51.4 工程任务及规模7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81.6 施工组织设计91.7 工程管理101.8 工程占地111.9 水保设计111.10 环境保护设计111.11 工程概算111.12 经济评价121.13 工程特性表122. 水文142.1 流域及工程区河道概况142.2 水文气象特征142.3 水文基本资料162.4 设计洪水182.5 分期洪水202.6 泥沙分析212.7 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212.8 排涝流量223 工 程 地 质293.1 前言293.2 地质概况293.3 拟建堤防工程地质特征343.4 拟建堤
2、防工程岩土体工程地质评价353.5 天然建材363.6 结论与建议374 工程任务和规模384.1 工程建设依据384.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84.3 工程任务及治理标准414.4 工程规模424.5 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434.6 设计洪水水面线及冲刷计算454.7 排涝规划50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5.1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515.2 设计基本资料收集515.3 堤防工程总体布置525.4 堤防结构设计565.5 穿堤建筑物及排涝工程设计616 施工组织设计626.1 施工条件及工程概况626.2 施工导流646.3 料场选择及开采646.4 主体工程施工656.5 施工交通、供电、供水6
3、66.6 施工总体布置676.7 施工总进度687 工程管理707.1 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707.2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707.3 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717.4 管理设施717.5 工程观测717.6 工程管理和维护费用718 工程占地728.1 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及实物指标728.2 移民安置规划738.3 补偿投资概算748.4移民实施进度和投资计划759 水土保持设计779.1 工程建设影响水土流失面积779.2 水土保持设计789.3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7910 环境保护设计8110.1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评价8110.2 环境保护设计8310.3 环保投资概算8410.4 综合评价
4、结论及建议8511 工程概算8711.7 分部工程费用编制9011.8预备费及建设期贷款利息9011.9 移民和环境投资9111.10 工程总投资9112 国民经济评价9912.1 工程概况及评价依据9912.2 综合评价1011 综合说明1.1 绪言金川县位于川西北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渡河上游。县境东邻小金县,西靠壤塘县,南与甘孜州丹巴县接壤,北同马尔康县毗连。距省会成都487公里,离州府所在地马尔康92公里。现辖2镇21乡,幅员面积5574.40k m2,总人口6.8万人,全县共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农业人口占80%,少数民族人口占75%,是一个
5、多民族聚居、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山区县。金川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掀起的西部旅游热潮,给金川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了抓住机遇建设金川,金川县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规划,要把金川县城建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以及高水平的城市经营能力。目前金川的城市建设还远落后于形势,基础设施落后,防灾、减灾设施缺乏,生态环境条件差,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中心城市的功能和辐射作用。金川本来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但由于城市建设滞后无法显现出来。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改善县城的生态环
6、境,提升金川县城的优势地位,增强减灾防灾能力,培育支柱产业,带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本次新建的大金川河广京坝段堤防工程,位于规划的城镇建设区。工程建成后,将减淹两岸农田30余亩,保护300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城镇规划建设的汽车站、临河路等创造建设条件和提供安全保障,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尽快修建本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2012年1月,金川县水务局委托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承担该工程的设计工作。接到任务后,设计单位及时组织工程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实地测绘1:500地形图和1:20水文大断面,随后开展设计工作。根据工程布置方案,本工程区堤防工程位于大金川河广京坝河段,上起S21
7、1旁较高岸坡,下至规划的临江路末端附近已建堤防终点。新建堤防540m,控制流域面积40484km2。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大渡河是岷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它的源头主要有两个,分正源和西源。正源足木足河(足木足河以上称麻尔科河),西源绰斯甲河(绰斯甲河以上称杜科河),两源发源于青海省斑马县境内的果洛山东南麓,两源大致由西北到东南流,于可尔因双汇合后称大金川,再由北向南经金川、丹巴,在丹巴县城接纳革什扎河和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丹巴以上称大渡河河源区,河长537km,流域面积52378km2,占大渡河全流域面积的68.7%。大金川于可尔因以北,蜿蜒于海拔3600m的丘状高原上,河谷宽浅,支流众
8、多。可尔因以南穿行大雪山和邛崃山之间,河谷深切,谷坡陡峻,水流湍急。大金川在论证河段堤防工程以上流域面积40484km2,平均比降为4,其上游4km处建有大金水文站。1.2.2气象水文基础资料大金川流域属青藏高原最东边边缘地带,具有高原型季风气候特征。冬半年(11月翌年4月)空气干燥、晴朗少云,日照强烈,降水稀少,早晚寒冷,多阵性大风的气候特点。下半年(510月),天气变化异常,特别是6、7、9三个月,易出现短历时暴雨和冰雹,造成山洪和泥石流发生。流域内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气温变化规律是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原区北部多年平均气温06,南部多年平均气温613。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南支西风
9、气流迅速消失,从印度洋孟加拉湾吹来的暖湿气流加强,从而进入雨季。6、7、9月南北气流势均力敌,交汇于青藏高原中部,易出现短历时暴雨。根据源区内12个代表站的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小金县两河站达871.7mm,最少的小金县达维站是530.4。各代表站年中最大的达1000mm以上,最小的400mm,各代表站年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52.0倍之间,变差不大。年降水量中510月占85%91%之间,其中月55%集中在6、7、9月。1.2.3水文基础资料大金川以上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大金川以上流域自50年代以后相继设立了水文站及雨量站,经几次调整撤销部分测站后,目前大金川流域内设有
10、大金水文站、足木足水位站、绰斯甲水文站等。1.2.4 设计洪水由于工程河段上游约4km处有大金水文站,区间没有支流汇入,故本次设计直接采用大金水文站的设计洪水计算成果。根据大金川上游各站洪水参数分析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金川上游主要干支流上各站最大流量模数和变差系数都比较小,符合地区规律,因此其计算成果可靠,可供设计使用。经计算,工程河段二十年一遇(P=5%)设计洪水为4210m3/s。1.2.5 分期设计洪水经计算,工程区河段P=20%的分期设计洪水分别为:1月177m3/s,2月150m3/s,3月223m3/s,4月570m3/s,5月1180m3/s,10月1350m3/s,11月5
11、15m3/s,12月278m3/s。1.2.6 泥沙根据大金水文站泥沙资料计算,工程区河段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424万t,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30万t。 1.2.7 排涝洪水根据堤防工程保护区的地形地势、汇水特点,本工程堤防保护范围内的排涝标准按5年一遇设计。经计算,工程区排涝流量分别为:2.33m3/s、0.8 m3/s、0.8 m3/s。1.3 工程地质1.3.1 区域地质概况金川县境内最低海拔1950m,最高海拔5068m。区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地势总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区内山体切割强烈,岩石裸露,阶地及冲洪积扇广为发育且面积较大,相对高差达200m2500m。大金川为大渡河上游
12、,河沿河分布河心滩、漫滩、河流阶地等侵蚀堆积地貌与冲积断陷盆地,河床比降3,河谷坡度3070。金川县处于青藏地震区的NW向鲜水河大断裂、NNE向茂汶断裂以及龙门山大断裂地震带之间。工程区场地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3.2 拟建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工区河段松散覆盖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地层,主要为砂卵石层组成,厚度较大,本次勘察并未揭穿该层。堤段土体在一级阶地上的,均为二元结构,上部为粉土、粉质粘土夹块碎石,厚度0.3m1.0m。下部为砂卵砾石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工区无影响工区稳定性及建筑物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
13、,无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存在,交通便利,适宜修建。根据地质测绘和钻探成果,本工程堤防基础可置于中密密实的砂卵石层上,拟建场地的砂卵石层力学强度较高,且分布连续,埋深适宜,厚度较大,无不良地质作用,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较好,具中等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可作为防洪堤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堤基基本不存在抗渗稳定、抗震稳定问题和特殊土引起的问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属于B类堤基。据现场勘察可知,组成岸坡的粉土和砂卵砾石层抗冲刷能力较差,局部可能会有岸坡失稳现象发生,但岸坡险情的规模较小,危害性不大,属稳定性较差岸坡。1.3.3 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区内砂卵石料储量丰富,拟建工程区河床、河漫滩及级阶地天然砂卵砾石料
14、较丰富,其平均运距约2.5km。混凝土砂石骨料可在杨家湾村砂石料场购买,其料质量较好,年产量在30万m3以上,能满足工程用料要求,运距约8km。块石料可在勒乌采石场购买,运距约4Km。根据现场调查及已成工程资料类比可知,拟建工区河道中砂卵砾石料各项指标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SL 251-2000)混凝土粗细骨料质量指标要求,可作为工程的混凝土天然骨料使用。1.3.4 结论与建议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12”大地震后实施的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以及参考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四川省部分,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15、0.1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45s。属基本稳定区。2、新建防洪堤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建议将防洪堤堤基置于中密密实砂卵石层上。3、河堤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堤岸冲刷破坏问题。建议采取适当加深堤基埋深,加强堤身强度等处理措施。4、由于防洪堤基埋置深度大于地下水位,施工中存在基坑涌水问题,应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5、工区河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6、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质量、储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附近有公路相通,运距较短,运输条件较好。1.4 工程任务及规模1.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根据城市规划:保护区将新建临河路,其起始段就位于拟建堤防的中后段,在广京坝修
16、建防洪堤,为后期临河路的新建创造基础;金川县长途汽车站亦规划在拟建堤防保护区内;省道S211县位于拟建堤防内侧,金川县作为马尔康通往丹巴县等地的咽喉要道,保障省道安全也是迫在眉睫。工程建成后,右岸将与堤防、岸坡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洪保护圈,将城镇防洪能力提高到抵御20年一遇洪水,极大的提高防洪能力。将减淹两岸农田30余亩,保护300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城镇规划建设的汽车站、临河路等创造建设条件和提供安全保障,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因此,要确保保护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城镇水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抓紧兴建本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4.2 工程任务和防洪标准本工程任务为:以经批准的
17、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临河路广京坝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金川县李家坝、广京坝堤防工程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为依据,根据总投资实际情况,大金川河广京坝河段右岸新建防洪堤540m。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工程区河段冲淤变化规律和已建堤防工程布局、规模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以往防洪整治的实践经验,客观分析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疏导结合、确保行洪”的防洪治理原则,对本工程堤防进行初步设计,完善大金川的防洪体系,改善水环境,为金川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安全的环境,以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防洪治理工程的要求。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
18、4)的规定,按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结合金川镇的发展规划,确定本工程采用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1.4.3 工程规模根据工程布置方案,本工程区堤防工程位于大金川河广京坝河段,上起S211旁与较高岸坡,下至规划的临江路末端附近已建堤防终点。新建堤防540m,控制流域面积40484km2 1.4.4 稳定河宽及堤距确定根据已获批准的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临河路广京坝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金川县李家坝、广京坝堤防工程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确定论证河段的行洪河宽为120m。因此,本次设计确定堤距为120m。1.4.6 冲刷计算经计算,本工程河段堤基冲刷深度为1.421.89m。按照规范要求,堤基埋深应
19、置于冲刷深度以下0.51.0m,根据冲刷深度的计算成果,结合河岸具体受顶冲情况,本次设计确定工程区堤防基础埋深设计为0+0000+300段2.5m,0+3000+540段基础埋深3.0m。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5.1 堤线布置按照堤线布置原则,堤线大体上沿原河道趋势布置,局部段落截弯取直,并避开深水河槽。工程区新建堤防总长540m。新建堤防起点位于岸坡较高处,桩号0+0000+300堤段,该段堤线沿规划的临江路布置,其堤距为120m126m。桩号0+3000+540堤段,该段堤线沿S211岸坡布置,其堤距为120m。堤防起点与原有堤防相连接,终点接较高岸坡,形成封闭保护圈。 1.5.2 堤
20、顶宽度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对4级堤防的要求,结合堤防管理和防洪抢险的需要,堤顶宽度设计为3.0m。1.5.3 堤顶超高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不允许越浪的4级堤防的安全加高值为A=0.6m,计算得堤防总的超高值(Y)为0.970-1.061m,本次设计统一取1.1m。但桩号0+0000+277.54堤段为了与规划的临江路衔接,还需加高1.02.8m。1.5.4 推荐堤型本次设计经技术和经济比较,堤防段采用C20埋石混凝土衡重式挡墙护岸堤型,背部采用砂卵石填筑。其主要优点为:占地面积较少,墙身抗冲能力较好。1.5.5 堤防结构防洪墙顶宽为0.65m,高度为11.714.0m,
21、其中上墙高度为5.47.0m,上墙背水坡倾斜坡度为1:0.30,下墙背水坡倾斜坡度为1:0. 25。迎水面坡度为1:0.1,台宽为1.51.82m。墙后采用砂卵石碾压填筑。1.5.6 基础设计防洪墙基础埋深为2.5m3.0m,墙身每10m设一条伸缩缝,缝宽2cm。为加强堤脚抗冲刷能力,在堤脚前采用碾压砂卵石回填,并以1:10的坡度向护岸方向延伸至挡墙。1.5.7 其他建筑物本工程除堤防外涉及的其他建筑物主要有:穿堤涵管等。1.6 施工组织设计1.6.1 施工条件金川县位于川西北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渡河上游。县境东邻小金县,西靠壤塘县,南与甘孜州丹巴县接壤,北
22、同马尔康县毗连。距省会成都487公里,离州府所在地马尔康92公里。工程区河段位于金川县县城金川县正北1.4 km-2.0km的大金川河右岸,上游段临河边坡陡峻,岸边有S211省道穿过,下游段为河漫滩,已规划新建临河路。工程区对外交通十分方便。工程区紧邻金川县城区,施工用电可就近“T”接,架设短距离线路,配置1台S9-400KVA变压器即可解决用电。工程区自然条件较好,工程建设所需建材、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等基础条件较好,能满足施工需要。1.6.2 施工导流本堤防工程新建堤防安排在枯水期施工,选择导流时段13月,导流流量为223m3/s。施工导流主要采用顺河流方向靠近堤防处顺堤修建纵向围堰,同时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堤防 工程 初步设计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8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