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城市道路立交桥降低曲线桥梁拆除安全技术风险(附施工图).pps
《云南某城市道路立交桥降低曲线桥梁拆除安全技术风险(附施工图).p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某城市道路立交桥降低曲线桥梁拆除安全技术风险(附施工图).pps(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降低曲线桥梁拆除安全技术风险,中铁一局五公司昆明东二环项目部,昆明东二环小庄立交QC小组,发表人:黄军虎,目 录,一、工程简介 1 二、QC小组简介 8三、选题理由 10四、确定目标 11五、现状调查 12六、可行性分析 16七、分析原因 18八、要因确认 19九、制定对策 21十、实施对策 22十一、效果检查 40十二、制定巩固措施 41十三、活动体会及今后打算 42,昆明东二环小庄立交改扩建工程QC小组 小庄立交位于昆明市盘龙区东二环路的东北角,是昆明二环快速系统工程中东二环和北二环连接的重要节点。昆明二环由两层系统构成,上层属于城市快速路高架系统,下层桥下地面道路为城市级主干道。小庄立交
2、建于1996年,随着昆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交通需求急剧增长,造成了二环道路交通拥挤日益严重,为满足现有交通使用现状、完善交通使用功能,因此将二环路改造扩建为快速系统就显的非常紧迫。改建设计保持现有北二环地面上昆曲高速的西转北左转匝道,做为新立交的XZ8号匝道;同时,把现有(XZ2、XZ3、XZ6匝道)的其他三条连接昆曲高速和二环地面的匝道各拆除一部分。,降低曲线桥梁拆除安全技术风险,一、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保留8号匝道,拆除6号匝道,拆除2号匝道,拆除3号匝道,拆除前现状-即目标,(1)、工程量大、工期紧;(2)、保证交通畅通,施工影响现有交通状况,相互干扰大;(3)、
3、现状小庄立交三座匝道拆除施工,拆除工程量大,安全防护要求高;(4)、高架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施工;(5)、施工对环保、文明施工要求高。,2、工程特点及重难点,(1)、XZ2匝道拆除现状 小庄立交XZ2号匝道老桥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桥面宽度9.5米,梁底宽度4.53米。拆除范围共8孔,孔跨布置1联:26+6*30+26,长度:L232m,拆除桥梁净高为2m10.5m,曲线半径200m。(2)、XZ3匝道拆除现状 小庄立交XZ3号匝道老桥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桥面宽度9.5米,梁底宽度4.53米。拆除范围共10孔,分长度:L284m。孔跨布置两联:第二联26+4*30+26,长度:L172m,现已拆除。
4、第一联26+2*30+26,长度:L112m,为即将拆除剩余桥梁部分,其净高为2m6m,曲线半径250m。(3)、XZ6匝道拆除现状 小庄立交XZ6号匝道老桥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桥面宽度9.5米,梁底宽度4.53米。拆除范围共7孔,孔跨布置1联:26+5*30+26,拆除长度:L202m。拆除桥梁净高2m8m,曲线半径200m。,3、桥梁拆除现状,拆除现状图如下:,保留的XZ8匝道,XZ6匝道拆除202米,XZ2匝道拆除232米,XZ3匝道拆除284米,二、QC小组简介,小组名称:昆明东二环小庄立交项目部QC小组,成立时间:08年12月20日 登记注册时间:10月24日,本次活动课题简介,课题名
5、称:降低曲线桥梁拆除安全技术风险,课题类型:攻关性,小组编号:WGS-03,小组格言:严格科学组织,安全顺利拆除,活动时间:08年12月20日09年03月20日,出勤率:100%,有记录活动次数:18;完成XZ2匝道桥梁拆除,达到预期目的,小组平均受教育时间:20小时,活动效果:小组活动实施后确保曲线桥梁安全、顺利拆除,QC小组成员情况一览表,三、选题理由,1、安全防护:拆除在保通前提下,因此干扰大,安全防护要求高。,2、领导指示:上级领导要求必须在措施到位、方案可行基础上安全完成剩余桥梁的拆除工作。,3、工期要求:拆桥影响,后续的工作无法开展,工期极为紧迫。,四、确定目标,确保在措施到位、方
6、案可行的基础上,安全、顺利完成曲线桥梁拆除,现状调查1:2008年12月8日中午14:00开始组织人员进行XZ3匝道桥梁拆除工作,拆除时拆除顺序由保留桥梁与拆除桥梁端伸缩缝处开始拆除,拆除顺序为箱梁防撞护栏 翼缘板 顶板,然后切断伸缩缝外2-3m范围内的腹板、底板砼,箱梁 自由下落。下列为12月9日下午,XZ3 匝道第二联第六孔(26m/孔),箱梁 落下后,大面积进行拆除的图片。(未设减震措施,桥梁下落速度快,震动大,对周边居民有一定影响)如左图,五、现状调查,现状调查2:桥梁拆除过程中,由于机械位于桥梁上,冲击振动影响,梁体自身晃动大,拆桥过程中冲击力的不平衡、荷载不均匀,原有的结构性能遭到
7、破坏,造成整孔倒塌,加之拆桥飞石影响,其特点:速度快、震动大、居民及过往车辆干扰大。现状调查3:2009年12月10日,我小组成员针对桥梁拆除施工现场进行了细致调查并进行统计:调查统计表如下:,统计人:黄军虎 2008年12月20日,不安全因素调查表,依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桥梁拆除的原桥梁结构性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因此我们QC小组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拆除桥梁前全员技术培训,主要针对机械操作人员,特殊工种。2、桥梁拆除的方案评审。3、桥梁拆除临时支撑方式及位置。4、桥梁拆除时跟踪桥梁变形观测不到位。5、桥梁拆除减震措施。6、交通断交及拆除时安全警戒制度的实施。7、应急预案及值班人员
8、演练与落实不到位。,六、可行性分析,工期要求,目标依据,管理基础,业主要求09年9月30日主线通车工程目标,根据工期倒排,必须在09年3月20日前,顺利、安全完成桥梁拆除工作。,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集团公司专家及社会各类专家(桥梁专家、设计院院长、昆明理工大教授、爆破协会、建设局、交警)来我部探讨研究施工方案。,我们项目部有着强有力的团队意识,有着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的务实工作态度。强有力的指挥能力和严明工作纪律.加上上级领导大力支持。,目标一定能在安全、工期保证的前提下顺利实现,社会专家桥梁拆除评审会,公司领导、业主、设计拆桥方案讨论,七、分析原因,八、要因确认,技术安全技术培训不及时不
9、到 位,现场验证:拆桥人员安全意识差,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机械操作人员拆除顺序随意,照明设施,指令行动不统一。验证人:唐兴华、黄军虎,结 论:要 因,实施验证:技术方案未经专家评审,安全技术保障小,风险大。可操作性,理论可支持性小。安全、技术方案预想、操作不成熟。验证人:王浩 唐兴华,结 论:要 因,拆桥方案未经专家评审,安全警戒不到位,现场验证:拆桥安全警戒范围内,非施工人员必须清退出场,拆桥范围内,必须进行全封闭施工,交通断交、警戒线必须落实。验证人:廖俊松 唐兴华,结 论:要 因,拆桥未设减震措 施,现场验证:桥梁拆除倒塌后,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周围建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保护带来一定隐患
10、,给机械操作带来一定难度。验证人:何海雷 曹仙组,结 论:要 因,制图人:黄军虎 时间:2008年12月20日 通过综合分析,找出了桥梁拆除安全、技术因素。,拆桥未设减震措施,现场验证:桥梁拆除倒塌后,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周围建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保护带来一定隐患,给机械操作带来一定难度。验证人:何海雷 曹仙组,结 论:要 因,拆桥无临时支撑,现场验证:拆除桥梁为曲线连续梁、拆除时逐孔塌落,导致连续梁结构发生变化。稳定性差,其他结构跨度梁体塌落的随机性较大。验证人:王浩 黄军虎,结 论:要 因,拆桥未设桥梁动态变形观测,现场验证:拆除桥梁过程中,掌握桥梁变形,以便及时发现拆除过程的安全隐患,及时调
11、整应急技术措施。验证人:黄军虎 曹仙组,结 论:要 因,拆桥应急预案及值班制度不到 位,现场验证:桥梁拆除过程必须进行值班制度实施。以便监控指导,杜绝违章操作,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处理突发事件及时、客观、准确。验证人:廖俊松 王浩 何海雷,结 论:要 因,九、制定对策,对 策 表,实施一:根据方案进行全员现场、室内培训(安全、技术交底)2009年2月1日,对主要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后,2009年2月3日,邀请监理组安全总监(薛振友),项目部总工王浩通过讲解、黑板画图等形式再次对拆桥所有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要求:1、必须按方案拆桥顺序进行施工;2、各操作人行动、操作听从指挥,
12、个人正确佩戴防护用品。3、专人站岗警戒,任何人在拆桥过程中不得靠近拆桥警戒范围内。4、交流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十、实施对策,实施效果:1、理论方案调查:安全、交底会开完后,对现场主要操作人员随机抽查5位(主要负责人、机械操作手、安全员、施工员2名),询问拆桥过程描述,注意事项、安全警戒等;回答思路清晰、安全认识到位。2、现场操作检查:2009年月日,现场领工员何海雷核实人员到位,安全警戒员负责,项目部管理人员曹仙组探视闯入,被强制拦回。,目标一实现,实施二:邀请集团公司及社会专家召开方案评审,2009年12月15日,集团公司领导、公司领导及集团公司桥梁专家、业主、设计院、监理共同召开桥梁拆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城市道路 立交桥 降低 曲线 桥梁 拆除 安全技术 风险 施工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8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