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长武县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三月第一章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规划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任务.错法未定乂签O三、规划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规划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县域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规划原则和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规划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错误!
2、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农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建设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扩展城乡生产和绿色空间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允许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
3、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节约和集约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土地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一般农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独立工矿用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林业用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牧业用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乡(镇)主要用地调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乡(镇)主要用地调控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重点
4、建设项目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交通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水利设施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环保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工业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基础设施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民生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其他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衔接统一、逐级控制的规划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规划管理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长武县
5、规划目标指标表2、长武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长武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4、长武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5、长武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6、长武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7、长武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1、长武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2、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3、长武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4、长武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5、长武县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6、长武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2006-2020年)7、长武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8、长武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6、)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各业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保障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土资源部、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相关规定,编制长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Go二、规划任务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土地利用规划各项指标,研究制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统筹各类、各业用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确定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土地利用重点任务,划定土地用途区,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指标。三、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二)规程规范1、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2、国土资源部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3、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三)相关规划1、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咸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长武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和相关规划。四、规划范围长武县行政辖区内11个乡(镇):昭仁镇、相公镇、巨家镇、丁家镇、洪家镇、亭口镇、冉店乡、芋园乡、彭公乡、地掌乡、枣元乡,土地总面积56838.1公顷。五、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期限:2006-2020年;近期目标
8、年:2010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县域概况一、自然概况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咸阳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7o38r49-107o59,02北纬34。5,09”-34。1837”之间。东邻彬县,南与甘肃省灵台县接壤,西与甘肃省泾川县相通,北与甘肃省正宁县隔河相望。南北长30.06公里,东西宽27.23公里,土地总面积568.26平方公里,占咸阳市总土地面积的5.5%。地貌属于渭北高嫄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847-1274米,源面平坦但沟深坡陡。境内主要有泾河、黑河,年均径流总量15.8亿立方米。气候属温暖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平均气
9、温9.HC,日照时数2218.7小时,年均辐射量115.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584.1毫米。气候灾害以旱灾、冰雹、暴雨、春寒、晚霜为主。土壤以黑声土、黄土为主,共有5个土类,8个亚类,14个土属,41个土种。二、社会经济状况全县总人口1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3.5%,其中城镇人口3.95万人,农村人口13.3万人,城镇化率22.8%。全县生产总值7.08亿元,占全市总产值1.6%。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87亿元,占总产值26.3%;第二产业产值2.11亿元,占总产值29.8%;第三产业产值3.11亿元,占总产值43.9%。本县交通便利,312国道、福(州)一银(川)高速公路和已开工建设的
10、西安一平凉铁路贯通东西;长宁、长巨、长枣、长马、亭相、巨枣等主干公路与农村道路将全县乡(镇)村紧密相连。本县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苹果,苹果以其优质的品质,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国家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苹果之乡”称号。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彬长煤田是陕西省第二大煤田,地质储量67.29亿吨,其中长武境内约占60%。煤质优良,结构简单,属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良好动力、气化和生活用煤。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为19972010年,至2005年规划已实施9年。一、主要指标执行情况(一)耕地保有量指标上轮规划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2010年为16
11、241.1公顷。2005年耕地面积为10580.0公顷,从1997至2005年耕地保有量与规划指标相比,耕地面积减少5461.6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上轮规划基本农田保护指标2010年为15753.8公顷。2005年基本农田面积12114.5公顷,从1997至2005年基本农田面积与规划指标相比,基本农田面积减少3639.3公顷。(三)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上轮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2010年为333.33公顷。从1997至2005年建设占用耕地为123.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剩余209.9公顷。(四)补充耕地指标上轮规划补充耕地指标2010年为1066.7公顷,从1997至200
12、5年补充耕地1086.6公顷,补充耕地指标比规划指标多19.9公顷。二、上轮规划实施的成效(一)社会效益通过上轮规划的实施,加强了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规的自觉性,树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效率,保障了各项经济建设对用地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保障了全县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二)经济效益通过上轮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由1997年3.19亿元增长到2005年7.08亿元,增长了2.22倍。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由1996年0.56万元/公顷增长到2005年
13、1.25万元/公顷。农民收入由1996年256元/人增加至2005年1550元/人,城镇居民收入由1996年368元/人增加至2005年16961元/人。(三)生态效益通过上轮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土地资源整治,退耕还林4620.5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0574.0公顷,植树造林15260.0公顷,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其中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28.8%提高至2005年31.72%o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规模结构2005年全县土地总面积56838.1公顷,其中农用地43499.2公顷,占总面积76.55%,建设用地4753.7公顷,占8.37%,其他土地8585.2公顷,占15.
14、09%。(一)农用地。耕地面积10580.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24.32%,园地面积9820.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22.58%,主要集中在嫄面及川道;林地面积18026.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41.44%,牧草地面积2320.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5.33%,主要分布在亭口、巨家、枣元等乡(镇);其他农用地面积2752.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6.33%。(二)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4459.5公顷,占建设用地93.81%,主要分布在昭仁、亭口、地掌等乡(镇);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77.3公顷,占建设用地3.73%;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16.9公顷,占建设用地2.46%。(三)其他土地。水域面积152
15、2.6公顷,占其他土地17.74%,主要集中在亭口、枣元、芋园、冉店等乡(镇);自然保留地面积7062.6公顷,占82.26%,主要分布在亭口、芋园、冉店等乡(镇)。二、土地利用特点(一)以农用地为主,农业结构趋于合理本县土地利用形成了以林地、耕地、园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耕地、园地主要分布在嫄面、河滩地带,林地主要分布在沟坡地带,农业结构趋于合理。(二)以旱地为主,人均耕地较少旱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0.66%,人均耕地仅0.06公顷,和咸阳市北部五县人均耕地0.11公顷相比,人均耕地较少。(三)自然保留地所占比重较大,开发利用难度大全县自然保留地面积7062.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4
16、1%,但多为质地较差的荒草地和裸地,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限制因素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水土流失严重2005年,全县没有得到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456.00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4.2%,年侵蚀量为150万吨,年平均侵蚀模数为6485吨/平方公里,影响了土地利用效果。(二)耕地呈减少趋势由于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962005年均耕地减少606.8公顷。(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大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3716.4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占地256.4平方米,比国家规定的人均150平方米超出106.4平方米。第四节面临的
17、机遇和挑战一、面临的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深入实施,使长武县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各项经济建设繁荣发展。彬长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及煤电一体化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西平铁路、福银高速、亭口水库、鸦儿沟水库、城乡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成为长武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扩大商贸流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经济强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最近国务院批准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我县列入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三级城市集群,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二、面临的挑战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愈来愈尖锐,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任务愈来愈重;随着彬长矿区的开发建设,城镇化、工业化的不
18、断加快,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这将对建设用地的供给带来极大的挑战;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采空区逐渐扩大,土地整治和防治地质灾害的任务愈来愈艰巨。第三章规划原则和目标第一节经济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要围绕“建成咸阳经济强县,打造关中重要的能源基地、陕西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咸阳畜牧业生产基地、省际边贸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实施“工业立县”,促进煤炭、煤化工、电力、医药食品四大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重点实施城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节规划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
1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城乡各类各业用地,重点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和中心城镇、重点镇等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三、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四、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增强对旧村、废弃工矿用地及未利用地的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加大对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第三节规划
20、目标一、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12533.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4160.0公顷。二、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580.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5170.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198.73公顷,人均城镇工矿控制在137平方米以内,人均农村居民用地降低到150平方米以下。三、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66.7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控制在546.7公顷,占用耕地控制在280.0公顷以内。四、土地整治目标到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不低于2871.6公顷。五、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到2020年,森林
21、覆盖率达到39.13%,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50.0公顷。附表1:长武县规划目标指标表。第四章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第一节农用地农用地面积从2005年43499.2公顷调整到2010年43593.61公顷、2020年4550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76.55%调整至U2010年76.70%、2020年80.06%。一、耕地耕地面积从2005年10580.0公顷调整到2010年14904.3公顷、2020年17374.1公顷,分别比基期年增加4324.3公顷、6794.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24.32%调整到2010年34.19%、202038.18%
22、o二、园地园地面积从2005年9820.0公顷调整到2010年8680.66公顷、2020年8227.77公顷,分别比基期年减少公顷1139.34、1592.2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22.58%调整到2010年19.91%、2020年18.08%o三、林地林地面积从2005年18026.7公顷调整到2010年17948.51公顷、2020年17881.92公顷,分别比基期年减少78.19公顷、144.7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41.44%调整到2010年41.17%、2020年39.30%。四、牧草地牧草地面积从2005年2320.0公顷调整到2010年106
23、8.19公顷、2020年1063.37公顷,规划期末比基期年减少1256.6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5.33%调整到2010年2.45%、2020年2.34%O五、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面积从2005年2752.5公顷调整到2010年991.95公顷、2020年959.57公顷,分别比基期年减少1760.55公顷、减少1760.5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4.34%调整至IJ2010年2.28%、2020年2.11%。第二节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从2005年4753.7公顷调整到2010年5337.63公顷、2020年6071.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武县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7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