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概论课件.ppt
《采煤概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概论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应该明确的两个问题:地壳是煤及各种矿产资源形成的地方,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地壳的物质运动及演变有密切关系。地球表面生物的生长、发育及死亡的整个过程不断地改变着地球表面各种元素和矿物的分布,使某些元素离散或集中形成有价值的矿产。(生物遗体变为煤和石油等)这两个方面都是地壳物质在地质作用下运动和演变的结果,因此,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在地质作用下的地壳物质运动,是掌握矿床形成和埋藏规律的基础。,2,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一、地壳的组成与岩石 地壳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其全球地壳平均厚度为16km,大陆地壳平均约33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
2、约7km。岩石是一些矿物颗粒的集合体。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常见矿物:石英、正长石、白云母、橄榄石、蒙脱石、方解石、白云石、褐铁矿、石膏、滑石、石墨等。岩石的分类:1、岩浆岩 岩浆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岩浆是来自地壳深部或地幔中的具有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表层或喷出地表,便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环境中形成的岩石。主要是由暴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受外力地质作用,即先经风化和剥蚀,搬运,沉积,再经受紧压、脱水、胶结,变成坚硬的岩石,如页岩、砂岩
3、、石灰岩等。沉积岩分布最广,它覆盖的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5%。3、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各种不同的原有岩石,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而变成新的岩石,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等。煤是一种沉积岩。在煤矿生产中遇到的也几乎全是沉积岩。,3,二、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风化和剥蚀 搬运和沉积固结成岩,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按能源及作用场所分)地质作用,4,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1.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 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即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地壳变形
4、和变位。地壳运动对煤矿床的形成及赋存条件有着重要影响。地壳沿地球半径方向运动时,表现为地壳的缓慢上升或下降(海陆变迁),称为升降运动。地球物质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时,呈水平运动。表现为激烈的造山运动。2)岩浆活动是地下的岩浆沿地壳的裂缝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与围岩相互作用,不断改变自身的成分和状态直至冷凝的全部过程。岩浆喷出地表火山作用 岩浆未达地表岩浆侵入活动,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米,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秦岭,5,夏威夷冒纳咯火山,意大利埃特纳火山,6,中国西昆仑山阿
5、什库勒火山,夏威夷普乌哈鲁鲁喷发形成的岩浆河,火山口底部,可以见到红色的岩浆,裂隙式火山,7,3)变质作用地壳深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化学成分产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4)地震作用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是岩石能量积累突然释放的结果。在上述地质作用中,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是地壳运动。,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8,神戶大地震破壞(高速公路倒塌),美國加州聖安德烈斯斷層,9,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引起的地质作用。它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地壳表层化学元素产生迁移、分散和富集。按作用方式分为:1)风化和剥蚀,第一节
6、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风化和剥蚀往往是彼此促进的,岩石遭受风化变得松软就易于剥蚀,剥蚀后暴露上来新鲜的岩石重新又受到风化。,10,风化作用的类型 机械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风化作用,称为机械风化作用。它是由于温度变化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引起的,作用方式主要有:1.岩石的热胀冷缩 2.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11,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空气中的氧和水溶液不仅使岩石和矿物化學成分发生变化,而且使一部分被溶液帶走,或使稳定的矿物变为不稳定的矿物,这种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1.氧化作用 氧气与
7、各种矿物混合,产生新的矿物。黄铁矿FeS2(+)氧化成褐铁矿Fe2O3.H2O(3+),由铜黄色变为褐红色,颜色变深,结构变疏松。在地表称铁帽,地下连着矿床。2.溶解作用 任何矿物都溶于水,只是溶解度有大有小。CaCO3+CO2+H2O-Ca(HCO3)2 方解石(重碳酸钙)3.水解作用 水和矿物相结合的一种化学反应。正长石+H2O-高岭石+。.4.水合作用 有些矿物吸引一定数量的水。石膏+H2O-硬石膏,12,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和尸体腐烂分解过程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有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1.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植物根对岩石的破坏,蚯蚓等钻洞,人类活动如挖洞、采矿等对岩石进行破碎。2.
8、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死亡后,腐烂分解形成一种腐植质(胶状的物质),是一种有机酸,对岩石起腐蚀作用.地壳表层岩石经机械破碎,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松散物,再经过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腐殖质,这种具有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的松散物质叫做土壤。,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13,叶状剥落(果洲群島),块状崩解(石澳),蜂窝状风化(長洲人頭石),蜂窝风化(長洲),块状崩解(石澳),蜂窝状风化(長洲),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14,2)搬运和沉积 最主要的沉积区是内陆胡泊、沼泽和海洋。3)固结成岩指松散的沉积物逐步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 从上可见,破坏岩石 改变地貌 生成新岩石 是
9、外力地质作用的整个过程。,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15,3、关系(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壳运动的制约。风化剥蚀过程主要在地壳上升隆起的地区进行,而其进行的强度也与地壳上升隆起的幅度速度有关。沉积、固结成岩过程主要在地壳下降沉陷地区形成,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厚度和分布范围等,都受着地壳沉降的幅度和速度的限制。,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16,地质构造:在地壳运动中,煤和岩层改变了原始埋藏状态所产生的变形或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一、单斜构造 在一定的范围内,煤或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
10、向。倾角: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二面角。倾角变化在0-90之间。煤层按倾角分为三类:缓倾斜煤层 25 产量占70%(全国)倾斜煤层 25-45 急倾斜煤层 45 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第二节 地质构造,17,二、褶皱构造 褶皱:岩层受水平力的作用被挤压成弯弯曲曲,但保持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也可以定义为:岩石中面状构造(层理、劈理、断层面等)的弯曲。又称褶曲。背斜:岩层层面凸起的褶曲 向斜:岩层层面凹下的褶曲,第二节 地质构造,褶皱要素,18,三、断裂构造:岩层受力后遭到破坏,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裂隙: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
11、。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和断距。(1)断层面: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时,相对滑动的断裂面。其空间位置 可用产状要素来描述。(2)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水平面)的交线。它反映了断层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3)断盘:断层面两侧的岩体。(上盘、下盘)(4)断距: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断距可分为:垂直断距(相对位移的垂直距离)(落差)(ab)演示 水平断距(相对位移的水平距离)(bc),第二节 地质构造,19,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可分为:正断层: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平推断层:断层两
12、盘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相对关系,断层可分为:走向断层:走向一致或近于一 致。倾向断层:走向与倾向一致或 近于一致。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 向斜交。,第二节 地质构造,20,四、岩溶塌陷及岩浆侵入 当煤层下部分布有可溶性的石灰岩、白云岩,并且发生岩溶时,岩溶可引起上覆煤层和岩石跨落形成陷落,从而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岩浆侵入煤层时,使煤层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第二节 地质构造,21,一、煤的形成煤由植物遗体堆积埋藏后经成煤作用转变而成。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煤 概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7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