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汇总课件.ppt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汇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汇总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主要视角 空间组织,即考察分散在地理空间上的各种资源和要素是怎样结合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过程,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产业集群等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相关的概念:生产地域综合体、地域生产综合体、地域综合体、地区综合体、经济地域综合体、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等。,(科洛索夫斯基):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或有计划地安置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的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涅克拉索夫)地域生产综合体是以国家一定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基础
2、发展的专业化部门企业的空间组合,在这些地区里有统一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有共同的建筑和动力基地。(阿甘别吉扬)地区生产综合体位于限定地域的多部门的生产部门组合,它们拥有统一的生产性基础设施、移民体系和社会生活基础设施,主要是为了综合利用所在地域的自然资源,并能保证建立舒适的生活条件,吸引和稳定劳动力,保护环境。,比较公认的定义: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其目的是为区外提供某些重要的产品,进行区际产品交换,服务于全国或大经济区经济发
3、展的需要,从而体现出地域分工。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依据,一般不受行政区的限制,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原则,在优势自然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域内,形成从资源开发、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生产的完整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建立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住宅等部门,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配合。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经营性要素主导专业化部门,是综合体的核心。关联性要素与专业化部门有直接的投入或产出联系的部门。依附性要素利用专业化部门的废料为原料的部门。基础性要素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结构性设施。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是经济地域综合体结
4、构形成的基本原则。,经济地域综合体组成要素,经济地域综合体的要素组合方式,根据生产循环进行组合,主要是经营性、关联性和依附性要素按照某一资源或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流程以专业化生产经营为核心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从资源开采、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一体化的生产循环体系。为满足生产和生活服务需求进行组合,发展基础设施,保障生产循环的顺利进行和社会进步。,主导专业化部门的选择,专业化部门的选择依据:相应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市场需求,较好的产业基础。可以用专业化水平测定。判断一个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可以用区位商和专业化指数。专业化部门中再选出主导专业化部门,标准是: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产业关联性最大、需求收入弹
5、性高、技术上处于兴旺阶段。,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意义,能够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化与协作,形成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系统,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通过完善生产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各经济和社会组织共同利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社会公共投资,获得外部经济效益。有利于以它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类型,按经济结构特征:原料型;加工型;综合型。按形成的主要因素:矿物原料型;燃料动力型;农业原料型;劳动力资源型;消费品型。按经济开发水平:在新开发区建设并由新企业联合形成的;在已开发地区把改建、扩建、新建企业结合在
6、一起形成的。,按在劳动地域分工中的作用:具有主要供出口的产品生产部门的经济地域综合体;具有全国意义的部门,产品供全国各地消费,且部分出口的经济地域综合体;具有区际意义的部门,产品供许多地区消费的经济地域综合体;具有地区意义的部门,产品供区内各小区消费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一般主要采用企业成组布局的方式,即把相关企业按内在联系集中设置在同一地区。原苏联学者提出一种假想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圈层空间结构模式。特点: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核心是工业枢纽或工业中心,各类企业围绕它呈圈层分布。,具体结构如下: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大型联合企业组成枢纽的核心。第一圈层是与核心企业有直接生产联系和利
7、用其废料的企业。第二圈层是为核心企业和第一圈层服务的企业。第三圈层是专门为各圈层企业的职工及家属服务的企业。第四圈层是直接为工业枢纽服务的农业单位。第五圈层是交通和邮电业。第六圈层是为枢纽居民服务的各种非生产性机构,如商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部门。,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经济区的概念,经济区既不同于自然区,也不同于行政区。自然区是指自然特征基本相似的自然地理单元,如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行政区尽管名称不一,然而就其实质都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如我国的省、县、乡等。关于经济区的概念,曾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前苏联曾是世界上开展经济区划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最早的
8、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将全苏划分为21个经济区。根据前苏联学者的观点,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中形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曾指出,经济区“是具有全苏规模专门化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我国学术界关于经济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经济区“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其内部有共同经济生活和长期经济联系且在全国或地区担负专门化生产任务的地区生产综合体”;经济区“是在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不同等级、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域经济体系”;,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生产地
9、域单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地域上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由国民经济各部门组成的生产地域综合体”;经济区“是在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是建立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拥有体现区域优势的地区专门化与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地区产业结构,由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群)及与其紧密联系的腹地范围所组成的不同等级、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域经济体系”,等等。以上各种定义实际上主要是对综合经济区的描述,不能涵盖所有的经济区类型。,本书的观点:经济区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我们认
10、为,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由一组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地域单元。,1.客观性2.内部统一、外部差异性经济区内的经济活动要么具有同质性,属于某一类经济活动;要么具有群体性,通过经济技术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作为相对统一的组织实体,对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它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具有比较明确的空间边界。,经济区的基本特征,3.多层次性就同类经济区而言,可以分为若干个层次等级,每个上一级经济区是若干个下一级经济区的有机集合,反映出它们之间在规模、经济活动内部方面的差异和纵向联系。同类同层次的经济区之间规模大体相当、空间上相对排斥、活动内容各具特色。4.开放性经济区不是封闭的
1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通过复杂的物质流、信息流、人流与其他经济区保持密切联系。也只有在对外的开放联系中经济区才能体现自己的地位和功能。5.动态性经济区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演变,经济区经历着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前者表现为地区经济特征的相对稳定,后者导致区域范围和区内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区的类型,1经济类型区2部门经济区3综合经济区,经济类型区是指内部经济活动特征相似的经济区。区内经济活动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相似程度高,而与区外的差异性比较大。常见的经济类型区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来进行识别。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判断,有经济发达区、中等发达区、欠发达区;
12、依据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判断,有贫困区、萧条区等。,经济类型区,经济类型区的地域范围可大可小,可以连成一片,也可以互不衔接,交错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类型区覆盖全部国土,如我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也有的类型区只分布在局部地区,如我国的经济特区主要分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等少数地方。,部门经济区是指由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经济区。部门经济区区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生产、经营特征的一致性,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生产和经营方面的联系或类似。一般来说,部门经济区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条件基本相同,内部面临的发展问题也大体相似。,部门经济区,常见类型有工业区
13、、农业区、商业贸易区、旅游区等。它们还可根据内部的行业构成进一步地划分,如工业区就可以分为原材料工业区、加工工业区,加工工业区又可分为机械工业区、电子工业区等。另外,部门经济区也可以按其内部行业的数量分为综合性部门经济区和单一部门经济区。综合性部门经济区是由一个部门的多个行业组成,单一部门经济区则只有一个行业。,综合经济区是指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由于它在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经济空间组织功能,被经常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规划之中,所以,一般所指的经济区即为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综合经济区与部门经济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划分,后者则是对国民经济某一
14、部门的划分。综合经济区与经济类型区的主要差别在于经济类型区以区内一致性为特征,而综合经济区则以区内互补性为前提,以经济联系为纽带,以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和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承担一定任务为主要特征。,具体来讲,综合经济区有四大要素构成:产业结构、经济中心、腹地范围和经济联系。每个综合经济区都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包括在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的、在劳动地域分工中承担一定任务的专业化部门(也是区域的主导部门),为专业化部门提供原料、燃料或配套协作的辅助性部门以及为全区各产业部门和居民服务的基础性部门。各经济活动以主导部门为核心存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从而构成一个相对
15、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区内有一个比较强大的经济中心,通常为区内的综合性大城市或城市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具有增长极的功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领头羊,通过它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把各地区(它们的吸引腹地)连接成一体,构成空间体系。每个经济区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有相当范围的地域作为其发育、成熟的必要场所,即腹地范围。经济区的形成以经济联系为前提,经济中心与腹地之间,各个产业部门之间,通过区内的各种交通、通信网络和组织联系构成了复杂的经济网络,这个网络在区内传输着各种资源、要素,为经济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因此,综合经济区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内部联系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组织水平。,综合经济区按空间
16、尺度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大经济区、基本经济区和基层经济区。以我国的行政区作参照,大经济区是由若干个省区的全部或部分组成的综合经济区,产业结构完整,经济实力强,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基本经济区的范围大概相当于一个省区的大小,受行政区划的影响,省区内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基层经济区是省内以县为单位组合的经济区,范围大致相当于地区或地级市,也被称为省内经济区。,另外,综合经济区按性质不同还可以划分为经济协作区和城市经济区。城市经济区是典型的综合经济区,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是城市-区域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及其紧密联系的吸引范围所组成的经济区
17、。经济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城市的规模及对周围地区的吸引程度,区内活动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和扩散性,如我国以北京为中心的首都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洲经济区,日本的东京圈,法国的巴黎圈等。,经济协作区是从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是以横向经济联合为主要目的,是由各级政府按照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发挥优势、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的,开展跨地区经济技术协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我国曾开展的跨省、市和省、市内部的区域联合,皆属于经济协作区范畴,如省际间的经济协作区东北经济区、省毗连地区的经济协作区淮海经济区、省区内的经济协作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经济区划的代表性定义:,根据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特点对全国领
18、土进行战略性的划分,揭示各地区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经济结构的特征。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对国土进行的战略性区划。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主观认识与划分。,我们认为,经济区划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对客观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经济区进行的主观划分并进行分析规划。,经济类型区划,目的: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某些特定问题而把经济特征相似的经济区划分出来,对它们采取有针对性、有差别的经济政策及其它方面的政策,消除其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促使它们健康发展,并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基本原则:区
19、内的相似性和区外的差异性。即某个经济类型区的内部必须具有某方面经济特征或经济发展问题的相似和一致,而与区外则有着明显的区别。,确定经济区边界的方法因涉及的经济问题而不同,主要是根据经济问题的特征选取相应的指标,然后,按照不同地区在这些指标上的得分进行归类,并把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连的地区划分为一个经济类型区。指标的选取要具有针对性,尽量能反映经济问题的特征。一般需要选取多个指标综合分析。例如,划分贫困区时,可以选择人均收入、失业率、生产总值增长率、住房和卫生教育设施水平等多个指标,对多个区域进行综合指标测算,最后确定贫困区的地区范围。经济类型区的边界划定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它们的经济特征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经济 发展 空间 组织形式 汇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7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