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学ppt课件4新人教版.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学ppt课件4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学ppt课件4新人教版.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4 诗 词 五 首,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这首五言律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抒发了作者归隐生活悠然闲适的欣悦,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写作背景,1.读生字结庐(l)车马喧(xun)东篱(l)2.解词语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间。尔:如此,这样。悠然
2、:悠远闲适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南山:指庐山。日夕:傍晚。相与:相伴。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辨:分辨。,检查预习,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其五)中“车马喧”指什么?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无车马喧”?车马,显示地位。“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官场中的应酬。因为“心远”所以“无车马喧”。本来“结庐在人境”,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应热闹非凡,但诗人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心远”正展示了诗人远离尘世,超脱现实的心境
3、。,研读品味,合作探究,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
4、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3.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这两句说的是这里
5、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1.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
6、极的一面。,深入理解,引发共鸣,链接生活,拓展延伸,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大都表达了陶渊明酒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其实酒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市场,上至达观贵人,下至贫民百姓,有的人或借酒浇愁、或借酒助兴、或借酒交友、或借酒抒发情感等。那么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故事?,第二课时学习春望雁门太守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恰当不过。唐诗,她是中华文化的高峰,在这座高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唐代诗人。春望的作者杜甫和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李贺。,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
7、)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诗歌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春望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鄜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该诗写于次年三月。,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
8、、“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他有才有志,但抑郁不得志。,1.读生字不胜簪(zn)燕脂(yn)2.解词语破:(被)冲开;攻下。抵:值,相当。浑:简直。胜:承受。燕脂,胭脂,色深红。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入水化为龙。,检查预习,概括两首诗歌的内容。春望
9、 描述了杜甫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忧国思家的情感。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初读感知,春望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恨感、搔更短、不胜簪、家书。3.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研读品味,合作探究,4.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盼望着和亲人团聚,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
10、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5.各联在写法上有何特色?首联 对比反衬 寓情于景 颔联 触景生情 承上启下颈联 思家迫切 引起共鸣 尾联 细节描写 忧思之深,雁门太守行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时间段,请你找出来?白天傍晚夜里。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傍晚颔联:激战后的惨烈;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3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
11、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首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哪些字用得好,更加突出了紧张的氛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
12、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开”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与摧照应)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4时间从白天到傍晚,激战过后气氛从紧张到悲壮苍凉,作者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了激战过后的苍凉气氛?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5.时间从傍晚到深夜,官军夜袭敌军阵地。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五首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4 诗词 教学 ppt 课件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7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