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习题ppt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习题ppt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习题ppt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一、以外流河为主1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2内、外流河与内、外流区(1)概念: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所在的区域叫内流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叫外流区。,(2)主要的外流河流入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流入印度洋的有: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额尔齐斯河(3)主要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4)内、外流区的特征比较,3黄金水道(1)长江支流众多,构成了纵横广阔的水运网。由于其巨大的航运价值,被誉为“黄金水道”。(2)长江荆江河段(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道
2、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导致泥沙在附近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并最终高过了河道两侧的地面,故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千里长江,险在荆江”。新中国成立后,对荆江河段加强了治理,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道的裁弯取直工程,同时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同时提高了长江的运输能力。,2黄河的奉献黄河流域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自青藏高原滚滚东流入渤海,历经三级地势阶梯,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
3、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2)塑造平原悠悠黄河,在历史的岁月中,为华夏大地塑造了众多土壤肥沃的平原。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及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3)提供灌溉水源黄河流经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沿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正因为黄河的灌溉与滋润,使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为了著名的“塞上江南”。(4)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源头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壶口瀑布位于黄河的中游,山西和陕西两省的交界处,是陕西省吉县的著名旅游景点。,3黄河的忧患及治理黄河为华夏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她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黄河在不同的河段存在着不
4、同的忧患,我们应根据其产生危害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由于黄河主要的危害是由含沙量引起的,所以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例1: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海”分别指()A喜马拉雅山、渤海B昆仑山、黄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D冈底斯山、东海解析:此题以古诗词为切入点,考查黄河源头及黄河注入的海洋,属于跨学科综合题。诗句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指黄河的发源地和黄河注入的海洋,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最后注入渤海。答案:C,例2:建国后,长江分别于1954年和1998年发生两次特大洪涝灾害,两次灾害比较,1998年
5、汛期流量小于1954年,中游水位却高于1954年,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汇水上游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淤积加剧围湖造田,中游湖泊调蓄能力减弱沿江工业发达,江水污染严重ABC D解析:长江1998年洪水灾害小于1954年,但中游水位却高于1954年,主要是因为上游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中游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答案:B,【难点提醒】长江和黄河概况的比较,1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B外流区域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A长江B黄河C塔里木河D松花江,B,C,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上册 第二 三节 河流 习题 ppt 课件 新版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7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