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课件.ppt
《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肿瘤的发生,肿瘤的分类,1976年,J.M.Bishop和H.E.Varmus发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含有与鸟类Rous肉瘤病毒高度同源的src 基因,并首次提出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从而分享了1989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Harold E.Varmus,J Michael Bishop,历史,信号通路(signal pathway)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不过那时被称为信号转换(signal transmission)。1980年,M.Rodbell在一篇综述中提到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此后这个概念就被广泛使用了。,
2、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信号分子,接收器,信号转导分子,靶细胞效应,慢反应激活转录因子调控靶基因表达,快反应调节效应蛋白的活性(代谢酶、离子通道等),信号分子(ligand),化学信号: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局部体液因子、细胞的代谢物、外源性的药物或毒物物理信号:光、电、机械刺激、细胞之间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直接接触气体信号:NO、CO脂溶性: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水溶性:生长因子等肽类激素,接收器(receiver),受体(receptor)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它能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能接受信号的其它成分,本
3、世纪初“受体”概念-1955年正式确立,1951年 发现NGF 1960年 发现EGF 1986年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57年 第二信使cAMP发现并提出 1971年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57年 蛋白磷酸化的发现及分离 1992年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20世纪70年代 G蛋白发现和克隆 1994年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20世纪90年代 细胞信号转导的网络研究初见雏形并日趋完善NO伟哥1997年美国信息研究所“热点科学研究”论文统计:科研项目排行第一,(一)受体,膜受体(membrane 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能与胞外信息分子结合,并将信号传递至胞浆或核内,调节靶细胞功能的分子核受体(
4、nuclear receptor)位于胞浆或核内的受体,激活后作为转录因子,在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家族死亡受体家族离子通道型受体粘附分子受体,,,核受体,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非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 甲状腺激素受体维甲酸受体维生素D3受体家族,(二)能接受信号的其它成分,粘附分子(如钙粘素、整合素)离子通道免疫球蛋白选择素,概念,信号通路是指能将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经细胞膜传入细胞内发挥效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通路。这些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称为配体,ligand)包括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
5、、神经递质以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等。当配体特异性地结合到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receptor)后,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特点1.蛋白磷酸化,各个信号通路中上游蛋白对下游蛋白活性的调节(包括激活或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添加或去除磷酸基团,从而改变下游蛋白的立体构象完成的。所以,构成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是蛋白激酶和磷酸酶,它们能够快速改变和恢复下游蛋白的构象。,199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给了Edmond Fischer 和 Edwin Krebs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reversible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s a bio
6、logical regulatory mechanism,特点2.级联放大,从细胞受体接收外界信号到最后做出综合性应答,不仅是一个信号转导过程,更重要的是将外界信号进行逐步放大的过程。受体蛋白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经信号级联放大、分散和调节,最终产生一系列综合性的细胞应答,包括下游基因表达的调节、细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细胞骨架构型和DNA合成的改变等,信号放大的定义,信号转导过程所产生的最终靶物质的浓度远远高于输入信号所能达致水平的现象。这是由于输入的信号通过信号转导级联反应被逐级放大,并生成对靶物质的产生起作用的酶或效应物所造成的结果。常见于G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信号的过度放大可能非常
7、有害,因此细胞通过抑制性受体或诱饵受体等对其进行控制。,信号转导与细胞应答模式,JAK-STAT5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这条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它主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JAK转录因子STAT。,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tyrosine kinase associated receptor),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传导信号,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这包括白介素27(IL-2
8、7)、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H(生长激素)、EGF(表皮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因子)IFN(干扰素)等等。,共同点,这些受体的共同特点是受体本身不具有激酶活性胞内段具有酪氨酸激酶JAK的结合位点。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与之相结合的JAK的活化,来磷酸化各种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以实现信号从胞外到胞内的转递。,酪氨酸激酶JAK(Janus kinase),Janus在罗马神话中是掌管开始和终结的两面神。之所以称为两面神激酶,是因为JAK既能磷酸化与其相结合的细胞因子受体,又能磷酸化多个含特定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JAK蛋白家族共包括4个成员:JAK1、JAK2
9、、JAK3以及Tyk2,它们在结构上有7个JAK同源结构域(JAK homologydomain,JH),其中JH1结构域为激酶区、JH2结构域是“假”激酶区、JH6和JH7是受体结合区域,转录因子STAT(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被称为“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顾名思义,STAT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已发现STAT家族的六个成员,即STAT1-STAT6。,STAT蛋白在结构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段:N-端保守序列、DNA结合区SH3结构域、SH2结构域C-端的转录激活区。其中,序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号 通路 肿瘤 发生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7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