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凝血、抗凝血药物、抗贫血药物 课件.ppt
《促凝血、抗凝血药物、抗贫血药物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凝血、抗凝血药物、抗贫血药物 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抗贫血药,一、概述(一)概念:贫血:指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二)常见贫血类型,1.对因治疗:消除病因 2.补充治疗:缺什么补什么,(三)贫血的治疗原则,二、常用药物,(一)铁剂体内过程1.吸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1)胃肠PH:PH下降,促其吸收2)还原剂(Vc,果糖等)促Fe3+Fe2+,促进吸收。3)铁的水溶性络合物(氨基酸、枸橼酸、苹果酸等)促进铁吸收。4)铁的沉淀剂、难溶性络合物(高钙、高磷酸盐食物,茶叶,含鞣酸多的食物,四环素类药物等)抑制其吸收。肌注易于吸收。,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2.转运:Fe2+Fe3+与血浆转铁蛋白
2、结合后转运至各组织(胞饮)铁分离(铁留,转铁蛋白出去)。3.分布:体内铁65%存于血红蛋白中,30%以铁蛋白形式存于肝、脾、骨髓中,少量存于肌红蛋白和组织酶中。4.排泄:主随肠粘膜、皮肤脱落细胞排泄,少量经尿、胆汁、汗液排泄。,药理作用,铁是红细胞成熟阶段合成血红素必不可少的物质。铁(骨髓的)吸附在有核红细胞膜上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 原卟啉结合 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血红蛋白。,用途 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极佳。尤其对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痔疮出血、消化性溃疡、钩虫病等)、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妊娠等所引起的贫血疗效较好。,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等。局部刺激及皮肤潮红,发热
3、 过敏反应,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发生心悸、血压下降等。急性中毒,循环衰竭、休克、胃粘膜凝固性坏死。,【不良反应】,常用药物,由蝶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三部分组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尤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较多,人体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叶酸,叶酸(folic acid),体内过程,口服以蝶酰单谷氨酸(自由叶酸)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主经尿及胆汁排出。不耐热,食物烹调后可损失50%以上,人体对叶酸的最低需要量为50100g/d。,N5,10甲炔四氢叶酸 参与合成核酸、蛋白质 N5,10甲烯四氢叶酸 一碳单位 丝氨酸、组氨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一碳单
4、位 VitB6喋酰单谷氨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甘氨酸、谷氨酸(自由叶酸)VitC VitC(活化型)羧基肽酶 苯妥英钠、蛋氨酸 口服避孕药 甲基 VitB12 CH3 同型半胱氨酸 N5甲基四氢叶酸 合成胆碱喋酰多谷氨酸(贮存型,占80%)(食物中的叶酸)合成磷脂 合成神经髓鞘 合成脂蛋白,叶酸与维生素B12的作用,叶酸缺乏时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原因是: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婴儿期及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偏食、饮酒;应用叶酸对抗药甲氨喋呤、甲氧苄氨嘧啶等;吸收不良、胃和小肠切除、胃肠功能紊乱等。,【药理作用与机制】,叶酸四氢叶酸一碳基团(如-CH3,-CHO,=CH2)嘌呤、嘧啶等核苷酸
5、的合成。叶酸 核苷酸合成(dTMP)DNA合成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血细胞发育 巨幼细胞性贫血。,应用:,各种巨幼红细胞贫血 营养性:最适宜 抗叶酸药性:宜肌注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钙)恶性:仅能改善血象(合用VitC,VitB6,VitB12 可提高疗效)。常用制剂叶酸:片剂、注射剂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钙):注射剂,是一类含钴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正常人每日需vitaminB12仅12g,但必须从外界摄取。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肝、肾、心脏及乳、蛋类食品。,Vitamin B12,口服vitaminB12必须与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不易被破坏,回肠通过受体转运吸收。胃粘膜壁细胞减少
6、(如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等),易引起恶性贫血。注射给药。主要由肠道排出,部分自肾脏排泄。,【体内过程】,1.促使叶酸转化,促进红细胞的发育2.维持有髓鞘神经的功能,【药理作用及机制】,N5,10甲炔四氢叶酸 参与合成核酸、蛋白质 N5,10甲烯四氢叶酸 一碳单位 丝氨酸、组氨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一碳单位 VitB6喋酰单谷氨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甘氨酸、谷氨酸(自由叶酸)VitC VitC(活化型)羧基肽酶 苯妥英钠、蛋氨酸 口服避孕药 甲基 VitB12 CH3 同型半胱氨酸 N5甲基四氢叶酸 合成胆碱喋酰多谷氨酸(贮存型,占80%)(食物中的叶酸)合成磷脂 合成神经髓
7、鞘 合成脂蛋白,叶酸与维生素B12的作用,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辅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萎缩等)、肝脏疾病。VitaminB12无毒,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临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来源与性质 为肾近曲小管管周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肝脏也能少量合成。药用者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作用、用途作用:与红系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用途:主用于肾病引起的贫血,也可用于化疗药物、骨髓功能低下等引起的贫血。,1.促红系干细胞增生、成熟2.刺激网织红细胞早期释放,红细胞数量、压积,血红蛋白量增
8、加,第四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造血干细胞 血细胞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可由骨髓细胞和外周组织产生,其活性很高。可作用于一个或多个细胞系,并可与其他因子相互协同形成“网络”作用,在多个作用点上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现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已能生产部分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d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来源与性质】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合成的糖蛋白。药用者为重组人G-CSF(filgrastim,非格司亭),含175个氨基酸残基。,作用:使造血干细胞从静止增殖周期,促中性粒细
9、胞成熟、从骨髓中释出,并增强其趋化、吞噬功能。对巨噬细胞、巨核细胞影响很小。应用:各种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减少(自体骨髓移植、肿瘤化疗后、先天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骨髓损害、骨髓发育不良、爱滋病人中性粒细胞缺乏等)。不良反应 1.过量、过久可致骨痛。2.皮下注射可有局部反应。,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来源与性质】由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药用者为重组人GM-CSF(sargramostim,沙格司亭),含127个氨基酸残基。,【作用与用途】作
10、用:作用于多向干细胞和多向祖细胞,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巨核细胞的集落形成和增生,间接促进红细胞的增生,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应用:主要用于各种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骨髓移殖、肿瘤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艾滋病等)。【不良反应】可致骨痛、不适、流感样症状、发热、皮疹、呼吸困难、腹泻等;个别病人初用可出现潮红、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血容量扩充药,大量失血或失血浆(如烧伤)可引起血容量下降,导致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是基本的治疗措施。全血或血浆最好,但来源有限,因而血容量扩充药(血浆代用品)就成了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常用药物了。血容量扩充药是一类能提高血浆胶体
11、渗透压,增加和维持血容量的药物。,为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多糖)。按平均分子量的不同可分为高分子右旋糖酐、中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分子右旋糖酐四种。临床一般用,后三种,右旋糖酐(dextran),作用、用途1.扩充和维持血容量:适用于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宜用中右)机理:静滴后使血浆胶渗压增高 组织液入血 血容量(其作用强度与维持时间与分子量正相关)2.抗凝血与改善微循环:适用于防止DIC和血栓形成及其它休克(宜用低右或小右)机理:1)增加血容量 2)血液稀释 血粘度下降 血液流动性增加 凝血因子稀释 3)抑制凝血因子 防止血栓形成 4)附于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 阻止其聚集,改善微循环,3
12、.渗透性利尿:可用于防治急性尿闭(宜用小右)机理: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渗透性利尿不良反应1.过敏:发热、荨麻疹、血压下降、胸闷、呼吸困难等。开始静滴时宜慢。2.诱发出血:禁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3.诱发心衰:心功不全、严重肾病者慎用。,常用品种,其它同类药,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血凝与抗凝的关系:血凝与抗凝为对立统一体。血凝抗凝时 可致血栓形成;抗凝血凝时 可致出血。,生理性止血过程及血凝与抗凝,组织损伤,血管内皮下胶原暴露,a,内源性凝血系统,a,III,a,(Ca2+、PL),a,a(凝血酶),(Ca2+、V、PL),a(纤维蛋白),(、Ca2+),外源性凝血系
13、统,AT,、,FDP,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原,激活物,止血芳酸止血环酸,SK,肝素,UK,一、止血药(促凝血药),为一类能促进血液凝固,制止出血的药物。(一)促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Vitamin K)来源、性质 天然品(K1、K2):为脂溶性,口服吸收需胆 汁协助。K1食物,K2肠道微生物产生。合成品(K3、K4):为水溶性,口服吸收不需胆汁协助。,作用 1、作为谷氨酰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肝合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2、松弛平滑肌:Vk1应用:1、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1、肠道菌群少:新生儿、早产儿出血;久用广谱抗菌药之出血;2、胆汁缺乏: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之出血;3、抗凝血药物中毒
14、: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过量之出血。2、胃肠绞痛、胆绞痛。Vk1,不良反应1.Vit K1静注过快:致面部潮红、出汗、胸闷、血压下降,甚至虚脱。故多采用肌注,静注时宜慢(5mg/min)。2.大量使用K3、K4可致胃肠反应(恶心、呕吐等)及新生儿、早产儿、G-6-PD缺乏者溶血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黄疸。,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PAMBA、止血芳酸)氨甲环酸(凝血酸、AMCHA、止血环酸)作用:1)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阻止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2)大量时直接抑制纤溶酶,(二)抗纤溶药(antifibrinnolysin,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生理性止血过程及血凝与抗凝,组织损伤,血管内皮下胶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促凝血、抗凝血药物、抗贫血药物 课件 凝血 抗凝 药物 贫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7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