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现代化课件.ppt
《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现代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现代化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业革命以后的社会发展:现代化,1.经济现象:工业化发展经济 劳动力的移动(人力资源)+技术进步(资本资源)2.社会现象:城市化 人口移动(人力资源)+城市开发(土地资源),生产循环结构图,流量FLOW,存货Stock,效率最大化,农业发展的机制,农业生产函数,Y=F(A,L,K),土地,自然环境,人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农业与农村的相互制约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农业生产函数,Y=F(A,L,K),农村社区(共同体),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1、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动农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
2、、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实质:改变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传统产业角色,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经营。2.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出发点:市场为导向 经济效益为中心 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怎么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目的: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 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 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怎样理解产业化的概念?,思路1:确定主导产业:选择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
3、品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优势。乳产业保持全国领先;绒毛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粮油产业地位日益提升,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发展亮点;马铃薯、饲草料等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全区形成年加工转化粮油1400万吨、牛奶900万吨、肉类200万吨、羊绒2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加工率达到54.8%。,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思路2:实行区域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多种专业生产区和各类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路3:依靠龙头带动:组建
4、扶持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集信息、科研、加工、运销、服务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思路4: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微利前提下的规模优势与最佳效益,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1.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2.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3.专业化 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
5、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4.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5.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6.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7.社会化 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
6、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8.企业化 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
7、变。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半自给、半封闭的小农生产方式与大规模产业开发的矛盾。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开发牵动力相对滞后的矛盾。产业化的巨大投资需求与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与人员素质低下的矛盾。,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基本保持不变。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生产单位是分散的农户或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2)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高地租、低产出、低收入或低工资的分配
8、格局;3)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大体指二战以后的发达国家的农业。,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面向市场,农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农业资源配置的国际性,农业发展的开放性。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业劳动者素质较高。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管理水平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高,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农业的综合效益较高。农业增长方式优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三、国内外现代农村发展模式,三、国内外现代农村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模式的主要区别1、农村发展方式
9、区别:发达国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发展手段。这种发展方式更有利于实现农村发展的持续性。发展中国家:“直上而下”的方式。这种计划和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而且不利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2、农业、林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占农村收入比重:发达国家:农业和林业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很小或不相关,而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占比重很大。发展中国家:主要来自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而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占比重很小。,3、农村发展内容和途径选择区别 发达国家:提出现代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超石油农业、超工业化农业等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发展中国家:通过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
10、的快速发展,并从政策高度倡导优先解决粮食安全问题。4、农村工业化合现代化的进程不同 发达国家: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农村可持续发展为主导,农村发展手段为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管理。发展中国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以提高经济收入为主导,农村发展手段培训和咨询服务。,三、国内外现代农村发展模式,1、常规农业常规农业首先是指“石油农业”:大量的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其基本特征,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菲律宾、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培育、推广新型高产小麦、水稻品种,使粮食
11、产量大幅提高。这种以农作物品种改良为核心,大规模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农业技术革命被称为“绿色革命”。高产品种对化肥、农药和水的依赖过大,导致投入成本大,和石油农业一样带来环境、水资源污染,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四、世界农业发展模式及新趋势,2、替代农业针对常规农业出现的问题,西欧、日本、美国等提出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的概念。替代农业:在技术上强调传统技术,提倡堆肥、轮作、豆科作物、生物防治等,排斥现代农业技术中的人工合成化学品与生物工程技术,在管理上主张小型、自给自足,强调农业内的物质循环,排斥农外投入。问题:农内的闭路小循环郁商品经济要求的开放大循环相矛盾,农业内部的物质、能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革命 以后 社会发展 现代化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7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