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规律研究课件.ppt
《中药配伍规律研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配伍规律研究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配伍规律研究,上 篇 总 论,1、何谓配伍?中药配伍理论与方剂配伍有何关系?2、今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发展的方向如何?,一、方剂配伍的系统思想原则,1、整体性原则:方剂将中药饮片按一定规则组合成一个整体。是针对复杂证候需要和治则治法的要求,按君臣佐使进行有序组合,从而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协同又有制约,整体目标、功能、主治明确的药物组合体。,第一章 中药配伍的原则与方法,2、相互联系原则:存在着潜在的协同或制约关系,即根据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制约、相反、相恶等联系在一起,并被形象地定义为君臣佐使的关系。君、臣、佐、使每一部分的存在是以其他部分的存在为前提。,3、等级有序性
2、原则: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既有明确的等级与层次。君臣佐使因各自的地位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必然有别。中药在方剂中有序性的地位是以辨证、立法为前提,根据药的性味、归经、功能、剂量而确定。有序排列也使方剂系统结构更趋稳定。,4、动态原则:君臣佐使的有序性和方剂的整体功能是在作用于机体的时候才表现出来的,在药物与机体的互动下才能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方剂配伍随时将方剂的组成与运动变化着的证候对应起来,灵活加减,随证变通,即体现了方剂动态的用药原则。,5、方剂作用的整体突现性(涌现)药物配伍配比变化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可以形成新的方剂(整体突现性)。药物配伍与证候是决定方剂复杂系统涌现“秩序”(方剂疗效)的2
3、个主要秩序参量。,二、中药配伍的方法,1、药性配伍方法:根据治则治法的要求,以药性理论为依据,选择适当药物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气味组合配伍、五脏苦欲补泻配伍、药象配伍等。,2、标本配伍方法:通过分析脏腑间的标本虚实与五行传变关系来确定方之君臣配伍。如标本论云:“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以药论之,入肝经药为之引,用泻心火药为君,是治实邪之病也。假令肝受肾邪,是从后来者,为虚邪,虚则补其母以药论之,入肾经药为引,用补肝经药为君是也”。,3、君臣佐使配伍方法:针对证候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发病环节和次要发病环节,按照“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原则选药配伍。4、药对配伍:根据治则治
4、法的要求,选择数个药对为基础组合配伍。,9、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3/1/242023/1/24Tuesday,January 24,2023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3/1/242023/1/242023/1/241/24/2023 12:54:06 A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3/1/242023/1/242023/1/24Jan-2324-Jan-23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3/1/242023/1/242023/1/24Tuesday,January 24,2023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3/1/242023/1/24
5、2023/1/242023/1/241/24/2023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3年1月24日星期二2023/1/242023/1/242023/1/24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2023年1月2023/1/242023/1/242023/1/241/24/2023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3/1/242023/1/24January 24,2023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3/1/242023/1/242023/1/242023/1/24,5、核心方剂加减配伍方法:以经典成方为核心,针对证候具体情况加减配伍。6、复方合方配伍
6、方法:以两个以上经典小成方相互组合。,第二章 七情配伍,一、相须、相使1、增效:此配伍能在药物原有功效基础上增强或扩大疗效。从现代药理分析,这种配伍可使药物产生原有药理作用的迭加效应、不同环节的互补效应、或促进其他药物某种药理的诱导效应,从而使药物之间协同增效。,麻黄为发汗解表之峻品,与桂枝相须,才使营分之邪达于肌表,汗出而解;与羌活,共奏解表祛风除湿;与葱白,可通阳散寒,通调水道,行水消肿;与葛根相使,还可使太阳、阳明同治。2、减毒:此配伍不仅能增强或扩大疗效,还可降低毒性。,二、相畏、相杀,1、减毒:“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如证类本草云:“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
7、其毒故也。”2、增效:药镜:“取剋我者为用神,其效倍捷,不尔则必杀人。”如附子配人参,可使附子抗实验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作用增强;与甘草配伍,甘草酸、甘草黄酮能对抗乌头类生物碱毒性,降低附子加快心率和引起心律失常的毒副作用,同时还能与附子的水溶部分协同增效。,三、相反、相恶,1、增毒减效:本经指出:“勿用相反、相恶者”。即:相反配伍能够产生或增强毒性;相恶能够降低药物疗效。虞搏:“其性相反者,各怀酷毒,如两仇相敌,决不可同队也”;李时珍:“反药同用,病既不廖,遂伤患者”。属消极因素,是配伍禁忌。现代研究结果亦显示,相恶配伍能够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减少,药效降低;绝大部分的“
8、十八反”配伍都支持“相反配伍能增毒”的观点。,2、潜在增效作用:金匮要略治疗寒气厥逆的赤丸,千金方治症瘕积聚的乌头丸,均以半夏、乌头相伍;医宗金鉴 治痰瘰疬、瘿瘤之海藻玉壶汤、通气散结丸,均以海藻、甘草同用;医方考治中风之通顶散,细辛、藜芦并存等等。这些相反、相恶的配伍,揭示了药物配伍具有多向性取效的特点,而非仅是增毒或减效,这可能蕴含着某些特殊效应。,现代研究表明,“半蒌贝敛及攻乌”中,川乌与姜半夏、瓜蒌合用后可见毒性增强,而与法半夏、川贝、白敛合用后未见毒性加重,并且这几味药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川乌头对离体蛙心的抑制作用,使其镇痛药效有所增强。,临床用甘遂、甘草治疗肝硬化腹水可有明显的近期疗
9、效,且比单用甘遂疗效好,不仅能延缓肝硬化病情的进程,还可以减少肝硬化患者并发出血的概率;附子伍半夏、浙贝能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及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瓜蒌配附子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低血压状态和冠心病并病窦综合征,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且疗效颇佳。以上结果提示相反、相恶配伍具有潜在的增效作用。,第三章 性味配伍,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五味调五脏经气之偏。指平时五味养五脏气:“肝苦急
10、,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五味调五脏病之法以配方。指病理情况下的调配:“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奠定了药物性味配伍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对组方配伍有着深刻影响,张景岳:“用药之道无他也,惟在精其气味识其阴阳。”因此 中药性味是指导中药配伍运用的主要依据之一,性味配伍
11、是遣药制方的关键环节。,如汗法多用辛甘组方:辛甘发散的组方是“其在表者,汗而发之”治则的体现。吐法多用酸苦组方:酸苦涌泄的组方体现了“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疗原则。和法多辛开苦降、苦辛甘合化组方:具有“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下法多以酸苦咸寒组方:皆为“涌泄为阴”之性。温法多辛甘之品组方:即“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之意。补法多以甘温之品组方:清法则多以苦寒、甘寒组方:,药物性味的选择取舍是治则治法的具体体现。张景岳指出,临床选用药物时“欲表散者,须远酸寒;欲降下者,勿兼升散”、“甘勿施于中满,苦勿施于假热,辛勿施于热躁,咸勿施于伤血,酸木最能克土,脾气虚者少设。”,一、同性配伍 寒寒配伍
12、与热热配伍两种方式。1.增强药力:同性配伍大都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用。李时珍誉其为“同类不可离”。如大热之附子与辛热之干姜相伍,则回阳救逆散寒之力益增;而大寒之生石膏与知母并用,则清热泻火之效更显。,第一节 四气配伍,2.纠偏制弊:有些药物虽属同性,但在药味、升降浮沉等方面存在差异,将其配伍使用,有制约药物偏性的作用。如清胃散中的黄连与升麻;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配陈皮。,性气相同,但毒副作用发挥方向不同的药物配伍,根据异性毒力相制的原理,可收减毒之效。如附子与同属温热之性的干姜、炙甘草配伍,可使附子毒性降低;细辛与附子配伍,可明显减轻细辛的肾毒性;关木通性寒,具有较强的肾毒性,但与同属寒性
13、的生地黄、竹叶、小蓟等配伍均可使其肾毒性降低。,3.产生新用:性气相同,但药味或药势(升降浮沉)不同,物伍会产生单味药所不具有的“新”作用。如柴胡配黄芩,产生了任何一味药物所不能的“和解少阳”新用。再如辛甘化阳法是中医治疗心阳、脾阳亏虚的必用之法。因为心阳和脾阳无法用某一味补阳药直接滋补,而单一辛温之品只能散寒,纯粹甘温之药仅能益气,但两者合用后就能“化阳”而生补阳之新效,可间接地补心、脾之阳虚,方如桂枝甘草汤(补心阳)、甘草干姜汤(补脾阳)等。,二、异性配伍:是指使用药性相反的药物配伍。中药寒热配伍是以双向调节,平衡协调为宗旨的配伍方法。临床对证情复杂,既有寒证表现,又有热证表现的寒热混杂证
14、。中医强调平衡法则,不管是方剂配伍或服药方法的寒热并用,双向调节,平衡协调,还是从方剂药物与病证间的关系分析,用药之性能去纠病症之偏,其目的都只是为了达到一个“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1.异性配伍的方式 寒热并施:一是其主治证必须是寒热错杂或湿热为患之证,在治疗上需要寒热药物并施。二是其寒热药物的药量比例往往与其所治病证中热与寒(或湿)的程度相对应,即寒(或湿)重者重用温热药,轻用寒凉药,反之亦然。如乌梅丸、九味羌活汤。,寒热佐制:一是其所治之证并非寒热错杂或湿热为患之证,往往是病无热证用寒药或病无寒证用热药。二是在配伍关系上,往往是将“佐”与“制”集于一身。“佐”是指寒热两类药物在治疗上相互
15、协助,以增强药力或扩大治疗范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制”是指寒凉药与温热药相配,利用其相反的药性彼此制约,用以减缓或消除其中某一方的某些不良反应。,如附子汤治少阴阳虚寒凝所致痛证的要方,方中于附子、人参、白术等温阳散寒之品中伍用一味酸寒的白芍药,一方面是以阴柔酸寒之白芍药制约诸温热之品的燥烈之性,使之散寒祛湿而不至耗伤阴血;另一方面,白芍药尚有和营血,通血痹之功,又可加强全方止痛的效果,一药功兼“佐”“制”两用。类似的配伍还有很多,诸如大黄附子汤、麻杏石甘汤等方。,寒热反佐:以内经“甚者从之”、“寒以治热,而佐以热”为依据。其特征有三:一是其主治病证为单一的寒证或热证;二是所治病证病情危重,有
16、病药格拒之兆;三是反佐药在整个配伍中所占比例不大,且用量很小。,如伤寒论治少阴阳虚、阴盛戴阳致服药格拒的白通加猪胆汁汤,以一味苦寒之猪胆汁与大队温热之品相配,以性寒之猪胆汁引附子、干姜大热之药入阴中而不被阴寒所格拒。正如注解伤寒论所说:“猪胆汁咸苦寒物于白通汤热剂中,要其气相求,则可以去格拒之寒也。”,2.异性配伍的临床意义,2.1 增强药力以提高临床疗效:药物的寒热之性只反映药物的部分特性,并不能概括其所有功效,对于某一病证,选择两种功用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异性药物配伍,用其中一药之性制约另一药的药性,而留存其功用以增强药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如银翘散重用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辛凉之品,
17、又配用了两味解表力强的辛温解表药荆芥和豆豉,寒温相配。又如用治肝火犯胃所致呕吐的左金丸。药治通义所称之“有病但寒但热,而寒热并行者是一取其性,一取其用,性用相藉,自成一种方剂矣”。,2.2 产生多效以扩大治疗范围:异性药物合理配伍,可充分利用各药独特的性能优势,产生出同性配伍所不具有的诸如寒热共治、湿热并除、阴阳同调等多重功效,用以治疗临床更为常见的寒热错杂、湿热并存以及阴阳失调之证,大大拓宽治疗范围。如大黄与附子相配;乌梅丸(上热下寒)和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结);具分消湿热之功,能治湿热为患的三仁汤、连朴饮、甘露消毒丹、二妙散;以及治疗中焦虚寒、阴阳失调之证的小建中汤等,皆属此类。,2.3 产
18、生新用以治疗特殊病证:某些异性药物相配,其性味、功能可相互“触发”、“催化”而改变原单味药的功效。产生了配伍前所不具备的“新”功能,这种“新”功能可以定向地作用于某一特定病证。如交泰丸中黄连、肉桂的配伍,黄连苦寒,肉桂辛热,两药配伍后可用于心火偏亢、心肾不交的心烦惊悸、夜寐不安,体现了两药交通心肾、安神除烦的新功效。,又如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药的配伍,以辛温的桂枝祛风散寒,温助卫阳,用酸敛之白芍药敛阴和营,两者合用可成调和营卫之新效。再如仲景用治心下痞满之辛开苦降法,亦是异性配伍后所产生的新作用。因脾气属阳,宜用辛温升散之(如干姜、半夏)助其上行,胃浊属阴,应以苦寒降泄之药(如黄芩、黄连等)促其
19、下行,辛温与苦寒相合,可使清浊各循其道,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中焦气机通畅而痞满自除,方如半夏泻心汤。,2.4 制偏纠弊以保护人体正气:异性佐制配伍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药性之偏,使复方的整体药性趋于平和,从而消除或减弱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辛温”佐制“苦寒”以防其伤(脾)阳碍胃;二是“寒凉”佐制“温热”以防其耗津伤血。如用治外寒里饮的小青龙汤、消风散、黄土汤中的生地黄、川芎茶调散中的清茶等。,2.5 解除格拒以利于患者服药:以寒药治真热假寒证,或以热药疗真寒假热证时,由于里热(或里寒)炽盛,可致病药格拒而药不能进,此时可配用少许异性药物进行反佐,即在热药中少加一些寒性药(常用猪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配伍 规律 研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