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课件.ppt
《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23,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第一节 历史回溯:未竟的循环,一、站在历史中去看:当前刑法学界关于犯罪论体系的大讨论二、犯罪论体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晚清以前,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期,79年以后,当前,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一)晚清以前:中华法系缺乏滋生的逻辑土壤,精于条文解释而疏于理论体系的建构,是晚清以前中国刑法学(实际上就是律学)的总体特点,在这样的土壤中,很难滋生出某种一般性的、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理论模型。,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二)晚清时期:变法修律奠定“法定性”基础,晚清末期变法修律的贡献和意义:绵延数千年
2、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标志着以大陆法系为基础和样本的近现代法律体系初步形成;而刑法作为独立的部门法开始在法典体例和立法技术上向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看齐,打破了以往刑、民不分的旧格局按照德日通例将刑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在总则中规定全编的纲领,在分则中规定具体的事例,从而使中国刑法典迅速与近现代各国刑法典接轨,实现了刑法体系的转型。这一转型,为犯罪论体系的出现清除了法律上的障碍,廓清了进行理论抽象的法典原型,奠定了犯罪构成的“法定性”基础。,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三)民国时代:提炼“要素”奠定“理论性”基础,在这一时期的刑法学理论中,“主体”、“客体”、“违法性”、“责任”等近现代
3、刑法学关于犯罪论体系的一些关键性和普通性的要素都已经开始从具体的、特殊的分则条文中被抽象出来。经过了晚清的变法修律,犯罪论体系有了相当的“法定性”基础;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刑法理念的迅速发展和传播,以及构成犯罪的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要素开始被抽象出来,犯罪论体系的“理论性”初显气象;此时的中国刑法学界对于进一步澄清和挖掘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概括和提炼出一套认知体系,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犯罪论体系”的研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四)建国初期:清算旧法后的新一轮移植,刑法学理论发展的轨迹脱离了原有的轨道,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中国以刑法为代表的整个法律体系开始由“大陆法系”转
4、向了“社会主义法系”,意味着刚刚起步的刑法学研究又调转车头,另起炉灶,重新建造。既没有一部正式的刑法典作为“法定性”的基础,也缺乏宽松的学术空间可以在“理论性”上深入,这一时期中国刑法学界对犯罪论体系的研究基处于停滞状态。,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五)1979年以后:“四要件”理论的传播和遭遇的挑战,1982年,由高铭暄教授主编的刑法学出版。该书所主张的“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的各种刑法论著和教科书所接受,成为中国刑法学界公认的、权威的犯罪构成理论。林林种种的反对声音都显薄弱,未成气候,很快就被反批评的声音淹没了,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凸显和玉成了“四要件
5、”理论的强势地位。,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六)近年来的新气象,新的挑战吸收了或依托于国外尤其是德国和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关于犯罪论体系甚至整个刑法学体系的相关学说。这些发展业已百年、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新一轮挑战和冲击“四要件说”的大背景,也使得新的挑战显得更为厚实和有力。挑战者或是访学过海外,轻装上阵的新生代,或是脱胎于传统,但又不满于现状的中坚力量;挑战的思路或者是针对“四要件说”的根基“社会危害性”,或是提出不同于“四要件说”的新体系,或者干脆就直接以德、日刑法理论中的“犯罪构成三段论”为根基重写教科书。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部分由传统的“四要件”改成“三
6、阶层”,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第二节 犯罪论体系的“战国时代”,一、引自苏俄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二、我国学者自创的犯罪论体系(一)陈兴良教授的理论 犯罪=罪体+罪责+(罪量)(二)张明楷教授的理论 犯罪=客观违法要件+主观违法要件(三)周光权教授的理论 犯罪=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阻却事由三、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 犯罪=不法(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罪责,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三阶犯罪论体系图示,判断一行为是否为犯罪,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四、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的演进,(一)古典体系(贝林、李斯特)1.思想基
7、础: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2.基本内涵:犯罪由两个范畴组成,即不法与罪责。不法是指一切与犯罪有关的客观情状(行为、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罪责是指一切与犯罪有关的主观情状。,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3.古典体系中的具体分层(1)构成要件该当性行为:有意识的身体移动(因果行为论)构成要件要素:只承认客观的要素,不承认有主观的要素(故意和过失不属于构成要件的判断);只承认有描述性要素,不承认有规范性、评价性的要素。因果关系:以纯粹的因果律为基础的条件说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形式客观说(客观上实施构成要件行为的人是正犯),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2)违法性 只承认形式的违法性,不承认超法规的违
8、法阻却事由(3)罪责(心理罪责论)与客观行为对应的一切心理事实;违法性认识属于故意内容,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成立过失4.评价(1)确立了一百年来的理论框架;法治国理想;判决预测性和检验性(2)问题,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二)新古典体系(麦兹格)1.思想基础:新康德哲学2.基本内涵:结构上保留了古典体系的模式,精神上则以新康德价值哲学为皈依。不法与罪责是两种实存现象,各有其对应的最高价值为评价标准,即社会危害性与可非难性。3.新古典体系的具体分层(1)构成要件该当性行为:社会行为论,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构成要件要素:承认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法意图属于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关于故意与过失与古
9、典体系的立场相同,认为属于罪责部分。因果关系:条件说(因果关系不做价值判断)(2)违法性提出实质违法性;承认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3)罪责规范罪责论;创造了“可非难性”的价值标准引领思考;提出“期待可能性”的概念;责任能力,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三)目的体系(威尔哲尔)1.思想基础:目的论2.目的体系具体分层(1)构成要件该当性行为:目的行为论构成要件要素:承认主观的要素,故意属于构成要件的范畴因果关系:条件说正犯与共犯:过失犯不存在帮助或教唆;过失犯没有共同正犯,专题一犯罪论体系的变革,(2)违法性同新古典体系(3)罪责规范罪责论;故意不再属于罪责;过失内涵被切割为二:客观的注意义务属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犯罪 体系 变革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