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与临床应用培训ppt课件.ppt
《D二聚体与临床应用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二聚体与临床应用培训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二聚体与临床应用,D-二聚体的形成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由4种主要部分组成: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剂(如t-PA,u-PA)、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状态下,凝血与纤溶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当血管内皮或组织损伤时会启动凝血系统,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先后作用于纤维蛋白原A链和B链,相继脱下纤维蛋白肽(A和B)后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在III a因子作用下,形成交联,产生为稳定的非可溶性交联纤维蛋白,完成血液凝固过程。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 clot)形成时,tPA对纤溶酶原的
2、亲和力大大增加,从而激活 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在病理状态下,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凝血倾向增强,从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导致D-二聚体含量增加。,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所以临床上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临床应用及意义,1.D一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由于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都不具有特异性,因此临床上诊断PE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诊断不易,所以很多临床评分系统以帮助评估患者发生PE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关的危险分层。这些评分系统
3、结合了临床状态、实验室结果(如D二聚体检测)、影像学资料以及患者特征。,1.D一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研究表明,D一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的阴性预测值接近100。尽管血浆D一二聚体增高对肺栓塞的诊断很敏感,但是非特异性的,术后至少一周的患者,心肌梗死、脓毒病或几乎所有的其它全身疾病,D一二聚体也增加。因此,血浆D一二聚体的测定最好用于疑肺栓塞而不合并急性周身疾病的患者。,1.D一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小于500ngml强烈提示无肺栓塞,有排除诊断的价值。从而可以减少有创的检查,如通气灌注扫描和肺动脉造影;避免盲目的抗凝治疗。,1.D一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PE的临床严重程度与患者
4、的基础心肺功能储备、栓子的大小以及栓子阻塞肺循环的程度有关。大的栓子可导致心源性休克,而小的栓子则可能是无症状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怀疑患者是大面积的肺栓塞及心源性休克,治疗措施应为抗凝治疗外加溶栓治疗/或栓子切除术(通过插管或手术)。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E患者,标准治疗方法是先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物,然后再口服VKA类抗凝药物。,2.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5、venous throboembolism,VTE)。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2.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血浆D一二聚体含量检测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筛查的一种有效手段。D一二聚体500ngml时,因其特异性差,假阳性率较高,发生误诊的机会就多,不能完全确定DVT。,2.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D-二聚体在DVT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5%,阴性预测值为95%,特异性为40%,阳性预测值为48%,故D一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
6、查试验。,2.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由于外科手术后短期内患者D二聚体几乎都呈阳性,因此对于DVT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但可用于术前DVT高危患者的筛查。该检查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特异性较低,不宜用于这些人群。,2.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推荐:对于有客观依据确诊为DVT的患者。推荐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静脉、皮下注射肝素。对于临床高度怀疑DVT的患者。如无禁忌,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考虑抗凝治疗。,2.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如果要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一般需要从肝素转到诸如华法林一类的维生素K拮抗剂(VKA)。VKAs 起效慢;在开始进行VKAs治疗后,
7、一旦INR达到治疗范围(2.03.0)即可停用肝素。使用华法林进行为期4周-12个月的治疗可使DVT复发的风险降低90。,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高凝状态,手术后卧床、患肢制动及骨折固定等因素致静脉血流进一步缓慢或停滞、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形成下肢DVT的危险较大。目前对DVT的临床诊断,传统的金标准是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肢静脉造影,但该方法无法预测DVT的发生,所以用来作为术后常规检查并不现实。,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一般手术后D一二聚体升高,3 d基本消失,D-二聚体阳性在刚刚结束外科手术后是可接受的如术后3
8、d D一二聚体仍为阳性(大于500 ng/mL),则应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研究表明中,骨折患者术后7 d D一二聚体阳性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9231,而D一二聚体阴性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过随访,也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故对高危DVT病人进行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如D一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呈进行性增高,则应高度怀疑是否有血栓发生,并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为防止外科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而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在疗效、方便性以及出血风险方面不尽相同。目前指南所推荐的标准治疗是在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以及髋部骨折手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
9、,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进行血栓预防性治疗。腹部手术的VTE风险总体低于骨科大手术,可使用低剂量的普通肝素(LDUH)或LMWH。由于用药次数少的方便性,LMWH普遍取代了LDUH。,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在骨科大手术后血栓预防性治疗方面,LMWH比华法林疗效略好。而在腹部手术方面,LDUH与LMWH具有同样的疗效。,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患者出院以后预防DVT所需要的抗凝治疗疗程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目前的指南推荐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为期10天的血栓预防,而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部骨折手术后进行4-6周延长疗程的血栓预防。此外,4周延长疗程的血栓预防还被推荐用
10、于腹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当然,在实际的临床诊治中,很多患者可能并没有接受这样长的疗程。,内科患者的VTE 预防,每4例VTE患者中就有1例是住院患者,而且除了手术患者以外,内科住院患者同样可发生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通常是无症状的。血栓形成的第一个表现可能就是致命的心血管急症肺栓塞(PE),在医院死亡的病例中,约5-10死于PE。因此,一味等待VTE症状和体征的出现而不是提前进行抗凝治疗可增加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最有效的降低VTE负担的措施就是对高风险患者进行血栓一级预防(促进静脉回流或降低血液凝固性)。,内科患者的VTE 预防,使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对高风险内科患者进
11、行抗凝治疗可降低VTE的发病率(包括症状性的以及静脉造影/超声检查检出的无症状性的)。相比外科患者而言,对内科患者使用抗凝药物进行血栓预防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包含了内科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3.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脑出血:发病初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l周后到高峰脑实质出血患者l周到高峰后D二聚体含量开始下降,其含量和异常率与出血量有关但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者第2周D二聚体却持续升高。,3.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所以,监测脑出血患者D二聚体变化规律,是证实脑出血发生并指导应用抗纤溶药物的较好指标。,3.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期同样增高随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聚体 临床 应用 培训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