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理控制性降压药课件.ppt
《麻醉药理控制性降压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药理控制性降压药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控制性降压药,第一节 概 述,为了减少手术出血、提供清晰的术野,降低输血量以及降低因输血感染传染性疾病,在麻醉期间,使用药物或其他技术有目的地使病人的血压在一段时间内降低至适当水平,达到既不损害重要器官又减少手术出血的目的,称为控制性降压。,控制性降压的概念,除此之外,麻醉或术中出现血压较高(舒张压高于100 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时,也需要控制性降压手段。麻醉或术中出现血压较高的常见原因:最常见原因:麻醉过浅、通气不足(早期)其他: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并存疾病有关;与手术、麻醉操作有关;通气不足引起CO2蓄积;药物所致血压升高,如氯胺酮。,放血
2、法高平面椎管内麻醉法药物控制法用于控制性降压的药物称为控制性降压药。,控制性降压技术的历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目的:减少失血改善术野的环境减少输血使手术期安全性增加,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保证组织灌注严格掌握血压控制标准:收缩压不低于80mmHg,或MAP在50-65mmHg之间,或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MAP降至50mmHg,每次降压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手术时间长者,若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时,每次降压时间最长不宜超过1.5小时。重视体位调节加强监测,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 1、机体维持血压的主要因素: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TSVR)血容量 血液粘滞度 血管壁弹性,
3、2、人体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阻力血管)静脉血管(容量血管)毛细血管 正常血管系统中的压力动脉系统最高,静脉系统中的压力低。,3、动脉系统中的压力随着动脉的分级逐渐 的降低,但在大动脉中变化很小,到小 动脉段开始明显下降,到毛细血管动脉 之前平均动脉压降至32mmHg。,4、理论上讲,只要保证在毛细血管前 动脉的平均压力在32mmHg以上,就可保证组织的血流灌注,不会造 成组织缺血。,5、从动物实验到临床都证实,只要平均 动脉压维持在5065 mmHg 范围之内 就可以保证毛细血管前动脉的压力保 持正常,组织器官就不会缺氧。,适应证,降低血管张力,便于施行手术: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动脉瘤及脑膜血管
4、瘤手术等。减少手术野的渗血,方便手术操作,同时减少失血。髋关节和脊柱的手术、后颅窝及显微外科手术等。麻醉期间控制血压过度升高,防止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缺血、急性肺水肿、嗜铬细胞瘤、甲亢等。,禁忌证,失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脑和心肌供血不全(脑血压病变、颈动脉内膜炎)严重高血压和动脉粥性硬化(严重心脏病、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肾移植术后。其他:麻醉医师不熟悉;哮喘病人避免使用受体阻断剂,并发症,全麻后苏醒延迟反应性出血和术后视觉模糊急性肾衰竭血栓形成反应性出血脑组织贫血,理想的控制性降压药的条件,降压确切,起效与恢复快;降压幅度和时间容易调节;效应有剂量依赖性;消除快,无毒性作用和快速
5、耐受性;无反射性心动过速或反跳性高血压;对重要脏器的血流影响较轻。,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完全达到要求。临床上常采用不同的方法与药物配合使用,取长补短,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控制性降压药的分类,吸入麻醉药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药肾上腺素1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交感神经节阻滞药钾通道开放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前列腺素E1,第二节 血管扩张药,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de)化学名亚硝基铁氰化钠,呈红棕色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光照下迅速分解,液体变为蓝色。药液配好后裹以避光纸尽快使用。给药3h后药效降低10,48h后降低50。,体内过程,血液中约2的硝普钠直接与血浆中含
6、硫氨基酸的巯基结合,形成硫氰化合物。绝大部分的硝普钠与红细胞内的或游离的血红蛋白结合,并在红细胞的铁原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氧合血红蛋白+硝普钠 高铁血红蛋白 硝普钠根(分解)5个氰离子(CN)1个氰离子(CN)4个氰离子 氰-高铁血红蛋白 氢氰酸(少)氰化物(多)+硫代硫酸钠 硫氰氧化酶 硫氰生成酶 肺排(肝肾)硫氰化合物(无毒肾排),药 理 作 用,本品为一种速效和短时作用的非选择性血管扩张药。对动脉和静脉平滑肌均有直接扩张作用;用后主动脉压、肺动脉压和右心房压迅速。本品给药后几乎立即起作用并达作用高峰,静滴停止后作用维持110分钟。对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末梢无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7、因心功能状态不同有显著差异。对心血管功能正常人:心肌收缩力无变化。对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前、后负荷和心室充盈压,心脏扩张,动脉阻抗,心肌耗氧量,每搏量和心排血量显著。心功能改善,心率无明显改变或。,对局部血流分布影响很小,一般不降低冠脉血流及肾血流。对脑血流量变化的影响随病人原来状态及采取的麻醉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用于中度控制性降压时脑血流量;平均动脉压65mmHg时,脑血流量随血压下降而下降;大剂量应用时,脑、心肌、肝及横纹肌等静脉血氧分压增高和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减少,提示组织氧摄取受抑。,作用机理:亚硝基分解释放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cGMP 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收缩蛋白对Ca2+
8、的敏感性 血管扩张。,临床应用,1控制性降压 个体差异大,静输或用微量注射泵输注0.01%的药液,以10gmin-1开始,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调整给药速率,一般推荐剂量为0.53g kg-1min-1。作用持续时间短,停止注药后血压很快回升至降压前水平。(1min开始恢复),降压过程中:血压 交感肾上腺 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中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浓度 心率 血管收缩 降压困难。可通过加深麻醉或静注受体阻滞药来协同降压,而不宜采用增加剂量的方式。,限量:快速用药一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1.5mgkg2.5h内不超过lmgkg,24h不宜超过3mgkg,以防止氰化物中毒。,2用于高血压急症
9、,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的紧急降血压,仅用于最初的暂时控制和降压。3.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宜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或瓣膜(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急性心力衰竭。为减轻前后负荷,可从0.5gkg-1min-1开始,根据血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获得满意效果。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使舒张压维持在60mmHg以上,以维持冠脉血流。,注意事项:无高血压的心衰病人,对硝普钠较敏 感,应从小剂量开始。低血容量病人对硝普钠更敏感,应首先补充血容量,以免血压下降过甚。突然停药后可出现血压反跳现象;有快速耐药性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发生氰物中毒。水溶液不
10、稳定,遇光分解,避光;,不良反应,1.氰化物中毒 药物代谢产物游离氰离子引起。中毒机制:氰化物+含Fe3+的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或高铁血红蛋白复合物干扰电子传递呼吸链中断细胞内窒息。,中毒原因:治疗量不会释放足以引起中毒的氰化物,药物过量、肝肾功能不全、维生素B12缺乏或硫代硫酸盐不足,氰化物不能迅速解毒而积聚中毒。,中毒表现:代谢性酸中毒和组织缺氧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急促、肌痉挛 帮助诊断:检测血乳酸盐、血气分析,中毒解救一旦发现,立即停药(硝普钠),吸氧、维持有效循环,用药:迅速恢复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加速氰化物转变为无毒或低毒性物质。,常用的药物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亚硝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醉 药理 控制性 降压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