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唯物史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唯物史观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定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131页),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不 起决定作用。(地理决定论)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具有依赖性:1、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2、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 设的资源。(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132页)1、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 缓社会的发展。(中国东西部)2、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 响,在一定程度上
2、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 发展。(抗日:以空间换时间;中东地缘政治),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发展、人口分布和迁徙、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 变动等各种因素。地位: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非常重 要但不起决定作用。(人口决定论)毛泽东VS马寅初:新人口论 中国人口问题:基数大、老龄化、出生婴儿男女 比例失调、城乡人口流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133页)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2、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是人口的增加;劳动力需求),生产方式,定义: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134页)组成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的表现(134),第一,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类出来的根本动力 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产生)第二,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存在和发展)第三,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 更替。,(二)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结构,群体意识向雷锋同志学习,社会意识形式宗教、哲学等,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等,主体,层次,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看,它们从不同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个人意识雷锋精神,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政治
4、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关系、制度、设施的观点与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人们关于法的关系、制度、设施的观点与理论的总和。,道 德: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按伦 理的原则,依靠舆论、信念、习惯、传统与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艺 术:按美的规则,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并通过美的 感染力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式。,宗 教:统治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 映,是由对神灵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社会意识形式。,(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社会意识
5、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 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 这些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 定的。,(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正确的社会意识 推动作用 错误的社会意识 阻碍作用,(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36页)社会意识自身具有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非完全同步;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是社会意识相
6、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关系问题 原因:(137页)首先,二者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 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其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再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 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将遭遇挫折和失败。),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生产力,基础,血肉,骨骼,精神文化结构观念上层建筑核心是意识形态,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核心是国家政权,两者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整个上层建
7、筑的主导,它是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力量,影响并制约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通过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力通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核心是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137页),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 动 者,人们用以改造、作用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包括动力、能源、运输、储藏、工具等系统。核心是劳动工具,它是标志生产力
8、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对象。分为天然的与人工的两种。体现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质基础。,生产力结构,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知识、智力的人。它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是构成生产力诸实体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包括体力与脑力劳动者。,三者结合成现实生产力,非实体因素有科学技术(渗透性要素)、管理(运筹性要素)、教育(准备性因素)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层含义:(138-139)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2、现代化生产中,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 和超前作用。(科学技术生产)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
9、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劳动生产率;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周期更短),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139页),静态与动态统一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等。四权可能结合或分离。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有权。,产品分配关系,以什么原则、方式、比例分配。以工资、地租、或资本利润等形式。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不同分配形式反映有无剥削或受他人剥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被)统治;交换、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作
10、用(139-140),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方式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它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变革 生产关
11、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143页),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 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44页),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144页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思想的体现。(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
12、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 及设施、政治组织两部分构成,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44),政体(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性质起重要作用。,国体(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44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变革、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
13、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第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 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 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 的,其矛盾 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第一、同性质中:上层建筑不完善或没反映经济基础 要求部分,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第二、不同性质中:现存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 残余、未来上层建筑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 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
14、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社会形态的内涵,结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 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社会形态划分方法:,(1)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五种社会形态: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其第一阶段),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全面发展,(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
15、息社会,原始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基本矛盾是使用原始工具、相互平等与共同劳动之间矛盾。生产工具标志为石器。社会组织主要是氏族与部落。,奴隶社会形态。阶级、国家产生。奴隶主与奴隶对立。基本矛盾是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生产工具标志为铁器。,封建社会形态。地主与农民对立。基本矛盾是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生产工具标志为水推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生产工具标志为蒸汽机。,过渡时期。主要进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以
16、中国为例,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长期任务,漫长艰巨任务,1949-1956,21世纪中 100年,奴隶社会奴隶主直接占有奴隶本身。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但由于生产力发展,人的发展有了基础。,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土地,农民要租种地主土地,农民就依附于地主。这比占有发展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关系,双方都是自由的。人的发展有限进步。,过渡时期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压迫与剥削,为人民当家作主、为人发展打下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人与人相互依赖时期,人对物的依赖时期,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与人类解放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社会
17、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落后社会生产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之间矛盾。,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发达阶段为消灭阶级与国家准备雄厚物质基础,同时人们思想觉悟空前提高。,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简图(148),原始社会人与人表面上平等自由,但是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实质上最不自由。,人的历史发展简图(上图),消灭三大差别。阶级与国家消亡。每人全面自由发展。,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为消灭阶级与国 家准备雄厚物质基础,同时人们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18、。,消灭了三大差别。阶级与国家消亡。每人全面自由发展。,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产品经济社会。,3、社会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性(149),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同时,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形态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4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52-153),(1)统一性: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纵向统一性: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横向统一性: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民族,具有大致相同 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
19、系,大 致相同的上层建筑。(是否正确?),(2)多样性:同一社会形态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点;(中国与朝鲜)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奴隶制的代表:古希腊、古罗马 封建社会的代表:中国 资本主义社会典型代表:英、法 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过渡时期的所采取的形式各有特点;有些国家可能会同时跨过几个社会形态:卡夫丁峡谷,“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7页),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53-15
20、4),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其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 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 态的变化和发展。引发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或
21、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 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 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157页),经济范畴,历史范畴。阶级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
22、展不足的产物。(156),阶级斗争: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对立和斗争。,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和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两个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一般不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3)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表现(158),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前72年斯巴达克起义,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全面、动态地分析各阶级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正确认识与
23、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不应该夸大,也不应该缩小阶级斗争存在的现实。,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用新社会代替旧社会,解放 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标志: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 移到进步阶级手里。,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改良: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 大作用,同时也不否认改 良作为革命的补充手段。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56页。,社会革命作用(160-161),第
24、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 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第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第三、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 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 基础。,基本形式:暴力革命,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62),1改革:,2作用:,(2)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 部分质变的准备。,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 在并获得一定程度
25、的发展。,(3)在社会思想和道德领域,社会改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破旧立新 的作用。,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以往阶级社会改革相比较)(163)特点:(1)主动的、自觉的;(2)具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3)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 不断地得到解决。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164),五、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的文化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特征:(165)创造性:人的智力、能力、趣味等“人化的物”。
26、自由性: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标志着人的主体力量的增强、人的活动的自由度的提高。兼容性:文化的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基础;文化的统一性又 是以多样性为前提。,2文化的社会功能(166-167),(1)信息功能:文化以信息为中介建立起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人的本质对象化在文化产品中,使人们之间的联 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文化通过知识体系、行为方 式等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适应社会发展。(人的社会化)(3)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文化活动模式的不断更新,改变着 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手段,同时又带来了新的满 足需要的手段。(4)认识功能:文化扩大了人的认识主体性;提供了人的认识 背景
27、;是各民族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67)前进方向:注意主旋律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先进文化的功能:坚持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168),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的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关系,1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物质生产。)(170)人与动物的区别,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71)人与人之间的区别,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171)每个个人具体的社会联系即具体本质的形成,是由他们特定的需要决定的,所
28、以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4、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现:172 第一,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第二,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 一致的;第三,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其 基础是实践;第四,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老马,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心史观,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英雄史观,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法国拿破仑代表了这种“世界精神”,这位伟大人物“骑着马,驰骋全世界
29、,主宰全世界”。,韩愈说“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孔子视周公为圣人,后人又尊孔子为圣人。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完全系于一两个圣人身上。,周公,孔子,拿破仑波拿巴,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要是克娄巴特拉的鼻子长得短一些,整个世界的面貌都会改变。,克娄巴特拉“埃及艳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最稳定主体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历史范畴,人民群
30、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第一,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条件制约性。,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76,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个人,个人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普通人物,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反面人物,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2历史人
31、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历史人物在历史上不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他只能推进或延缓历史进程。,第一,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受历史条件的制约;,3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178-179),第二,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对其分析离不开阶级分 析法;,第三,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第四,杰出人物也有缺点,要对其作全面分析;(历史的视角),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
32、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 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 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要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还必须正确认识领袖与群众、阶级和政党之间的关系。不能夸大个人作用,搞个人崇拜。,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三大社会形态的有()A.传统的农业社会 B.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C.人的依
33、赖性社会 D.物的依赖性社会,A,2.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产品的分配方式,A,3.阶级首先是一个()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社会范畴,B,4.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C,5.下列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A.政治B.法院C.法律D.艺术,B,6.文化具有的根本特性不包括()A.永久性B.兼容性C.自由性D.创造性,A,7.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社会意识可以分为()A.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 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C.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8.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物质生产B.生活习惯C.地理环境D.社会环境,A,9.不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有()A.政治思想B.法律思想C.艺术D.语言学,D,10.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的表现有()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ABCD,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