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解课件.ppt
《第7章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解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解,7.1 概述7.2 差分的概念及分类7.3 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7.4 土壤水分运移方程的线性化方法7.5 线性化方法与土壤水分参数的取值7.6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追赶法求解三对角方程7.7 垂直一维非饱和土壤水流计算流程图,第7章 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解,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解析解(Analytical solution)数值解(Numerical solution)(1)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2)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7.1 概述,7.2 差分的概念及分类,差分的由来(T
2、aylor展开)if=(x)exists,then,第7章 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解,when x 0,then,向前差分,向后差分,中心差分(Eqn.(1)-Eqn.(2)),i.e.,如图所示:BC表示向前差分;AB表示向后差分;AC表示中心差分;,In addition,Eqn.(1)+Eqn.(2),i.e.:,其截断误差亦为与x2同阶的无穷小量。,考虚垂直一维问题(如右图所示),泛定方程可写为(以 方程为例):,剖面深度为L,共剖分出n个节点(i=1,2,3,n),z(1)=0,z(n)=L,已知t=tk时刻各节点含水率 的分布,求t=t k+1时刻各节点含水率 的分布,,7.3显式差分
3、、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7.3.1显式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7.3.1显式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7.3.1显式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若取等步长z,即z=zi+1-zi=zi-zi-1,则有:,7.3.1显式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显式差分格式是有条件收敛的,一般应满足,其中:r多取1/2。由于土壤接近饱和时,Dmax很大,故t一般要求取值很小,耗费机时。,7.3.1显式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7.3.2隐式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Let,then,(i=2,3
4、,n-1),7.3.2隐式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where,隐式差分格式是无条件收敛的。,7.3.2隐式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7.3.3中心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7.3.3中心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Let,then,(i=2,3,n-1),where,7.3.3中心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中心差分格式也是无条件收敛的。,7.3.3中心差分格式,7.3显式差分、隐式差分和中心差分,7.4 土壤水分运移方程的线性化方法,以基质势水头h为因变量的一维垂直向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为:,7
5、.4 土壤水分运移方程的线性化方法,7.4.1显式差分格式相应h方程的差分方程为:,7.4 土壤水分运移方程的线性化方法,7.4.2隐式差分格式相应h方程的差分方程为,7.4 土壤水分运移方程的线性化方法,7.4.3中心差分格式相应h方程的差分方程为,7.5 线性化方法与土壤水分参数的取值,土壤水分运移方程中的各参数均依赖于变量 或m,从而使得方程呈现出较强的非线性性,求解前必须将其线性化,得到n元一次线性代数方程组,以便于求解。(1)显式线性化 计算过程中,方程中的各参数如:C(m),K(m)or D(),K()等均以时段初的值(即前一时段的值)代入。适用条件:此法只能用于m或 变化缓慢的情
6、况;当变化剧烈时,此法会导致较大的偏差。,7.5.1线性化方法,例如:已知k-1与k时刻各节点的 值,需求k+1时刻各节点的 值,应用显式外推线性化参数的方法如下(以导水率K的求法为例,其他各参数的求法与此类似):,(*),求:方法(a):,方法(b):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求:方法(a):,方法(b):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计算时,先用显式线性化的方法,采用隐式差分格式,求出k+1/2时刻各节点的m或(即 or);根据这些值可求得相应的 or 等参数,以此作为计算时始末(tk to tk+1)的平均值,代入方程求解,从而完成方程的线性化工作。,7.5 线性化方法与土壤水分参数的
7、取值,7.5.1线性化方法,7.5.1.2预报校正法,(1)显式外推法(先求显式差分方程,得 作为预报值)计算参数时,据前一时段始末的函数值m或,用线性外推近似求出本时段末的函数值,然后,方法(a):求出计算时段始末的平均值,再通过各参数与m或 的关系,求出各参数;或 方法(b):先求出计算时段始末的参数值,然后对参数取平均。,平均值的计算可采用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等方法。,7.5.1线性化方法,7.5.1.2预报校正法,(2)线性外推法(已知 时刻,外推 时刻)假定含水率在相邻时段内是线性变化的,根据前一个时段末的含水率,用直线外推近似求出计算时段末的含水率:,7.5.1线性化方法,
8、7.5.1.2预报校正法,对于第一时段,无法应用线性外推法,可用其他线性化方法。,7.5.1线性化方法,7.5.1.2预报校正法,(3)显式预测法(两次求解隐式:第一次预报值;第二次得校正值),首先利用显式线性化方法,由时段初的含水率及相应的参数值,按隐式差分格式求解方程,求得本时段末(或时段中间)的含水率及相应的参数值(预报值),再求解隐式差分方程,得到时段末的含水率的值(校正值)。,计算时,先假定本时段末(tk+1)的m或(一般做法是先取时段初的函数值 or),or 等参数的迭代初值 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得 or 直至前后两次迭代值的误差满足精度要求为止。,7.5.1.3迭代法,(a)若取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水分 运动 数值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