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接地系统解读课件.ppt
《电网接地系统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网接地系统解读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电 气 部 分,广东金方园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设置目的 接地是广泛应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一。保护性接地装置与其相连接的保护线(保护导体),按现行标准以文字符号PE”表示。企业中,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有TN系统、TT系统,IT系统三种接地制式。对于有些高压输电变配电设备装置以及发电设备等,为了满足设备在运行上的需要或当发生事故时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而必须将电气回路中性点接地。接地与人身安全、防火防爆、设备安全等关系极大。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TT、IT三种配电用电形式的接地系统及高压电力设备的接地(其他接地可参照相关条款)。重点评价TN系统及危险性大的场所。,三
2、十二、电网接地系统,2.考评要点:2.1 电源系统接地制式的运行应满足其结构的整体性、独立性的安全要求。电源系统接地制式不同,安装规范要求不同。同一台发电机,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网路中,不应采用两种不同接地制式的保护方式。PE线最小截面的要求,见表3-32-1。,表3-32-1 PE线最小截面规格,PE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按机械强度要求,其截面:当有机械性的保护时为2.5m;无机械性的保护时为4m。PE成PEN干线为铜材时,不应小于10m;为铝材时,不应小于16m,多芯电缆时,不应小于4m。TN系统的装置或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线。PEN线严禁接人开关设备;不得断股或断线。TN系统整体
3、结构主要是由工作接地,主干保护线(主干PE或PEN线),设备保护线(PE线),故障速断保护装置,重复接地或等电位联结所组成。它必须保证系统整体性、连续性、可靠性。TN系统按照中性线(N)与保护线(PE)组合情况的不同,可分为TN-S系统、TN-C系统、TN-C-S系统三种接地形式。在TN系统的接地形式中,所有用电(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用PE线(或共用中性线即PEN线)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相连接(先接至主干PE线),且必须将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同一接地装置,不允许任何漏接、错接、混装现象,否则应装设能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采用TN-C-S系统时,PE与N从某点(一般为
4、进户处)分开后,就不能再合并,且N线绝缘水平应与相线相同。,对新、改、扩建工程,应推行TN-S系统并辅以总等电位联结以及在局部范围内作辅助等电位联接。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的接地装置,应符合有关规定。1.2 各接地装置的电阻检测合格,如:TN系统工作接地低于4欧;重复接地低于10欧;TT系统工作接地低于4欧。接地电阻应在干燥季节检测。一般来讲,低压电力网中的电源系统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4;低压线路每处重复接地电阻不超过10;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超过4;其他应遵从安全设计或有关规定。重复接地电阻检测必须与主干PE线或PEN线断开后进行。1.3 TN系统重复接地布设合理(1)对于架空线路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
5、以及沿线每lkm处,其PE线或PEN线应重复接地。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在每个建筑物(包括非生产场所)或车间的进线处(如无特殊要求,对小型单层建筑,距接地点不超过50m可除外),均需重复接地。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电力线路段的低压主干PE线或PEN线应重复接地。以金属外皮等作主干PE线(或PEN线)的低压电缆也应重复接地。(2)车间内部宜采用环状重复接地,PE干线或PEN线与接地装置至少有两点连接,除进线处外,其对角最远点也应设一处重复接地,而且车间周长超过,400m者。每200m应重复连接一次。(3)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应在专用的主干PE线上设置接地装置。(4)使用公用变压器的单位应在进户处、线路末
6、端和重点部位布设重复接地。(5)采用接地故障保护且不能满足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要求时,应在建筑物内或局部范围内作等电位联结。1.4 接地装置的连接必须保证电气接触可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防腐蚀,防损伤或者有附加保护措施(1)交流电力装置的接地体,在满足热稳定条件下,宜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避免某些自然接地体的变动(如自来水管系统)而受到影响,可燃液体或气体等管道禁止作为保护接地体。(2)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导体截面应符合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但不应小于表3-32-2所列规格:接地体顶面埋没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且不小于0.6m。(3)接地装置的钢体连接必须保持完好电气通路,包括接地体的引出线在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网 接地系统 解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