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细菌病 布鲁菌病课件.ppt
《牛羊细菌病 布鲁菌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羊细菌病 布鲁菌病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布鲁菌病二.牛结核病三.炭疽*四.牛羊巴氏杆菌病五.牛羊链球菌病六.牛放线菌病七.羊梭菌性疾病(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八.牛羊附红细胞体,牛羊病防治技术第三节 细菌性传染病,布鲁菌病(Brucellosis),牛羊病防治技术第三节 细菌性传染病,一.概述布鲁菌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易感。特征: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人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波浪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
2、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1897年Hughes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波浪热:体温持续上升到39度或以上,发热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有再次发热。,牛羊病防治技术第三节 细菌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公告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规定为二类传染病,一、概述(发展史),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3、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氏杆菌病”。,一、概述(发展史),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该地发现布病患者。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流行概况,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于60-7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
4、重流行,自8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我国疫情,2010.12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感染布鲁菌病,二.病原1、布鲁菌分型:6个种,19个生物型牛型、羊型、猪型、犬型、绵羊型和沙林鼠型6种布鲁菌。在我国人、畜中有牛、羊、猪和犬4种布鲁氏菌的存在,最近几年来,发 现在进口羊的后代中发生了几例由绵羊布鲁氏菌引起的公绵羊附睾炎。至于沙林
5、鼠布鲁氏菌引起鼠布鲁氏菌病,在国内日前尚未报道。生物型:根据血清学特征、生长特性等将其分为不同的生物型:羊布鲁菌有3个生物型;牛布鲁菌有9个生物型;猪鲁氏菌有5个生物型。即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20个生物型。中国:15个生物型。2、形态:各种菌株均为细小的球杆菌或短杆菌,可被所有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为1.5微米0.5微米。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无芽胞形成。常用科兹罗夫斯基法染色,本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细菌为绿色或兰色。,牛羊病防治技术布鲁菌病,电镜下的布氏杆菌,光学显微镜下的布氏杆菌,二.病原3、体内分布特点(1)广泛存在流产胎儿、胎衣、乳房及淋巴系统并随胎 儿、胎衣、
6、乳汁、尿液排出(2)只是发病初期和刚流产后方可引起菌血症(3)平时局限在生殖器官附近的淋巴结及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4)典型的胞内寄生菌,牛羊病防治技术布鲁菌病,病原4、抵抗力: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和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如: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布鲁菌病 牛羊病防治技术,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皮毛:24个月 土壤:4天-4个月尘埃:2
7、1-72天 鲜牛乳:2天-18个月 冻肉:14-47天 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物理因子抵抗力:对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就可杀死。湿热55生存时间为60分钟,湿热100 生存1-4分钟。,布鲁菌病 牛羊病防治技术,化学因子抵抗力:药物名称 浓度(%)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0.1 30s 石碳酸 1-2 1-5分钟 来苏儿 2 1-3分钟 来苏儿 3 1分钟内 漂白粉 0.2-2.5 2分钟内 肥皂水 2 20分钟以上,布鲁菌病 牛羊病防治技术,5.病原的致病性本菌不产生外毒素,但有毒性
8、较强的内毒素。本属细菌可感染的动物种类极多,目前查知者已有60多种,包括各种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啮齿动物、鸟类、爬虫类、两栖类和鱼类。布氏杆菌可引起豚鼠、小鼠和家兔等实验动物感染,豚鼠最为易感。各种布鲁氏菌分别引起该种动物的布鲁氏菌病,即:牛布鲁氏菌通常引起牛布鲁氏菌病;羊布鲁氏菌引起羊布鲁氏菌病;猪布鲁氏菌引起猪布鲁氏菌病。但在个别情况下,这三种布鲁氏菌也有由原来的宿主转移到其他种动物上的可能。牛感染羊布鲁氏菌的事例,在我国是常见的。鹿感染羊种和牛种布鲁氏菌,狗感染羊种布鲁氏菌在我国也常见到。猪种布鲁氏菌有时也能感染家兔、鹿、牛、羊。,牛羊病防治技术布鲁菌病,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本病的传染
9、源是病畜和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其中受感染的妊娠母畜是最危险的。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及阴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加重要。,牛羊病防治技术布鲁菌病,三.流行病学易感动物:本病的易感动物的范围很广泛,如:羊、牛、猪、水牛、野牛、羚羊、鹿、野猪、马、狗、猫、狐、狼、野兔、猴、鸡、鸭以及一些啮齿动物等,牛羊猪最易感。人类的易感性很高。几乎所有动物:羊牛猪人试验动物中:小鼠、豚鼠、鸽子人
10、对各型的敏感程度:羊猪牛雌性雄性;青壮年老幼,牛羊病防治技术布鲁菌病,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经消化道传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经呼吸道传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动物的易感性是随着性成熟年龄接近而增高,牛羊病防治技术布鲁菌病,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
11、区,农区高于城市。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牛羊病防治技术布鲁菌病,发病机理,布鲁氏菌侵入牛体后,在几日内到达侵入门户附近的淋巴结,由此再进入血液中发生菌血症,菌血症引起体温升高,其时间长短不等,菌血症消失,经过长短不等的间歇后,可再发生菌血症。侵入血液中的布鲁氏菌散布至各器官中,可在停留器官中引起病理变化同时可能有细菌从粪、尿中排出。但是到达各器官的布鲁氏菌也有的不引起任何病理变化,常在48小时之内死亡,以后只能在淋巴结中。布鲁氏菌在胎盘、胎儿和胎衣组织中特别适宜生存繁殖,其次是乳腺组织、淋巴结(特别是乳腺组织相应的淋巴结)、骨骼、关节、腱鞘和滑液囊,以及睾丸、精囊
12、等。,四.临床症状(牛)潜伏期2周至6个月,牛感染上布氏杆菌病后,多数病例为隐性传染,不表现明显症状。虽然部分病牛在患病初期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反应,但常常不易被察觉。母牛除流产外,其他症状常不明显。流产可以发生在妊娠时的任何时期,最常见的发生在第68个月,少数发生于怀孕后的第3-4个月或第8-9个月。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第58个月,产出死胎或弱胎。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胎,怀孕8-9个月流产的胎儿有些虽能存活,但往往发育不良,,牛羊病防治技术布鲁菌病,四.临床症状(牛)流产前母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起卧不安,阴道粘膜和阴门肿胀,流出粘脓性分泌物,随后产出死胎,或产出生活力很弱的胎儿,很快死亡;胎衣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羊细菌病 布鲁菌病课件 牛羊 细菌 布鲁菌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