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第五章气象灾害教材课件.ppt
《灾害地理学第五章气象灾害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地理学第五章气象灾害教材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气象灾害,第一节 干旱与洪涝灾害第二节 台风第三节 沙尘暴第四节 极端天气第五节 强对流天气第六节 全球变化与气象灾害第七节 气象灾害的防治措施,2023/1/21,1,第一节 干旱和洪涝灾害一、干旱(一)干旱的定义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或者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不足以满足作物生长、人的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气候现象。是一种水量供需矛盾的自然现象。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二)干旱的分类1.气象干旱等级中分为五个等级:无旱: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轻旱: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中旱: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出现
2、水分不足重旱: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特旱: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2023/1/21,3,2.根据干旱出现的季节分类:春旱:指35月期间发生的干旱 夏旱:指68月发生的干旱 秋旱:指911月发生的干旱 冬旱:指12月翌年2月发生的干旱 连旱:两个或两个以上季节连续受旱 3.根据干旱发生的连续性分类:连续性干旱:连续不断干旱,不存在明显的 降水季节 季节性干旱:具有一短促的、降雨状况多变 的湿季,其他季节即为干季,4.根据农作物干旱成因分类:土壤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又缺少灌溉条件,土壤中水分长期得不到补充,作物得不 到正常的水分供应而遭受的危害
3、,是最 主要的干旱形式大气干旱:指气温高、湿度小、作物蒸腾失水快,根部吸水供不应求,虽然土壤中有足够 的水分也来不及吸收,造成水分失调以 致受害生理干旱:是因为其它不利因素或农业技术措施不 当而造成的体内水分失调,产生危害,(三)干旱的成因干旱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降水与蒸发我国旱灾频繁的原因:1.水资源区域性缺水严重 水资源区域性分布南北不均衡是我国干旱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 mm,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 mm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
4、,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2023/1/21,7,2.降雨的季节性导致季节性缺水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雨量大;汛期过后,季节性缺水严重,3.人为因素导致缺水 我国旱灾频繁有较大的人为因素存在,表现在水资源过度开发、水污染严重、水利用率低、用水浪费严重。我国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而发达国家为70左右,2023/1/21,9,(四)我国干旱灾害主要特点与干旱灾害时空分布1.我国干旱灾害主要特点(1)干旱灾害面积广,但分布不均匀(2)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有时持续
5、时间较长(3)干旱常伴随着高温同时出现2.我国干旱灾害时空分布中国有四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西部旱灾少,东部旱灾多,中部旱灾重,北方重于南方的空间分异格局,中国旱灾发生频次(1990-2003年),(五)干旱的成灾机制干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因为土壤水分含量低,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和枯萎,生物量减少第二是因为地表径流减少,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航运中断,水力发电减少,工业和城市用水短缺,1.干旱与农业减产2.干旱与土地退化植被退化,风蚀加快,荒漠化加重干旱时植物枯萎,土壤表面直接裸露维持土壤团粒结构的微生物活动急剧减少,土壤结构破坏容易形
6、成强烈的水土流失和风蚀,二、洪涝灾害,(一)洪涝的概念 洪涝即指水灾,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的、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等;涝,是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反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2023/1/21,15,(二)洪涝的分类,按发生地域不同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海岸洪水、山洪按成因不同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溃坝洪水、天文潮和风暴潮等,2023/1/21,16,(三)洪涝的成因及特征,成因1、气候成因2、流域的地貌特征3、土壤和地质状况4、人类活动的密集情况特征季节性、类似性、普遍性、区域性、破坏性、可防御性,17,第二节 台风灾害台
7、风-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 气旋性涡旋(热带气旋)绕着中心高速旋转,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具有移动性,速度10/秒台风灾害有台风高速气流和强烈降水引起的灾害 及其次生灾害。,被列为10种灾害死亡人数之首,全球每年死于热带气旋的人数约为2000030000人。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袭击次数最多的国家。19491990年在我国登陆的台风285个,平均每年登陆7个,最多年份12个19882004年统计,我国大陆每年平均因台风死亡人数440人,经济损失约为233.5亿元,倒塌房屋30.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88.5104 hm2,一、台风分类1.以风速大小分类:按世界
8、气象组织(WMO)统一规定,热带气旋分为5级,按风速风力大小分为:热带低压:风速118153 kmh-1热带气旋:风速154177 kmh-1热带风暴:风速178210 kmh-1,中心最大风力 89级强热带风暴:风速211249 kmh-1,中心最大风 力1011级台风或飓风:风速249 kmh-1,中心最大风力2 级,2.以风力大小分类:国际上以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分为强台风和弱台风,又根据风力把它再分为若干级别(1)强台风超强台风:风力16级或以上强台风:风力1415级台风:风力1213级,(2)弱台风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热带风暴:风力89级热带低压:风力为67级,二、台
9、风形成与移动1.台风形成条件海洋面温度超过27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大量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上升的水汽柱。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汽柱产生旋转。,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形成暖中心结构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2.台风结构 半径一般为5001000 km,高度可达1520 km.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 最大风速区台风眼,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70 km不等,平均约45 km,最大风速区
10、位于台风眼外侧,之间为环形云墙相隔。平均宽819 km,是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区,最大风速区台风眼,外围区位于最大风速区外侧,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外围区 最大风速区台风眼,3.台风移动路径(1)台风移动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 内力-地转偏向力 外力-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2)中国台风移动路径 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78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灾害 地理学 第五 气象 教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