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试验的相关问题课件.ppt
《溶出度试验的相关问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出度试验的相关问题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溶出度试验的相关理论,一、溶出度概念与适用范围二、溶出度试验的重要性三、溶出曲线的测定四、溶出度方法的建立五、溶出度方法的验证六、影响溶出度测定的因素,2,一、概念与适用范围,1、概念 溶出度: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率与程度(评价药品有效性)包括溶出度与释放度。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内在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保证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的口服固体制剂具有相同的品质和疗效。2、适用范围2.1 水中难溶药物的制剂2.2 水中虽易溶,但处方与工艺造成阻溶的制剂2.3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制剂2.4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透皮贴剂等2.5 易溶的药物,也应考察溶出度,3,二、溶
2、出度试验的意义,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由制剂中的释放、生理条件下药物的溶出度或溶解作用及药物在为胃肠道的生物膜通透性。而药物制剂中的释放、生理条件下药物的溶出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有可能预测体内行为。1、评价制剂批间的质量的一致性;2、指导新制剂的开发;3、产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的变更和生产工艺的放大后,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4,如何将原料制成(固体)制剂,即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制剂工艺/处方/辅料的筛选,主要评价:溶出度试验,5,从专业角度看:疗效的优劣,即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多寡,是与生物利用度紧密相关的。一个优质药品,在采用一
3、定的装置与转速条件下(通常认为桨板法/50转最接近中老人人群),在pH值的宽范围内(即多种溶出介质中)可能均有一定溶出与释放,这样就可保证该药品用于人体时,可在各种体内环境下,对任何体质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劣质药品,可能只在一种体内环境下(如青壮年、胃酸正常者)才有一定的溶出和吸收,而在其他体内环境下可能崩解、溶出就会很差,生物利用度也就很低。如果某制剂,仅在pH 1.2条件下体外溶出较好,在pH 6.8条件下体外溶出较差,结果也许只能保证对于胃酸正常的患者吸收良好,而对胃酸缺乏的患者可能就会很差了。,6,疗 效 的 优 劣,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体外溶出曲线的不同,制剂的优劣,关键、核心,7,
4、仿制药研发思路“殊途同归”,8,均能够具有相似的溶出曲线,生物等效,大多数药物,极少数药物,生物不等效,体外溶出度试验,在各种溶出介质中,在严格的溶出度条件下(低转速),生物等效性试验,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物等效性(BE)试验的成功率!但并不能替代BE试验!,9,pH 7,溶出度,pH 1,.,.,0,20,40,60,80,100,0,20,40,60,Time(min),0,2,4,6,0,5,10,15,20,25,Time(h),0,2,4,6,0,5,10,15,20,25,胃酸正常患者,预测体内血药浓度,实测体内血药浓度,胃酸缺乏患者,A药厂产品,B药厂产品,0,1,2,3,4,5,
5、6,7,0,10,20,30,40,Time(h),0,1,2,3,4,5,6,7,0,10,20,30,40,Time(h),年 轻 人,老 年 人,10,三、溶出度曲线的测定,日本仿制药申报要求,体外至少四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一致,方可申报。世界卫生组织、美国与欧盟要求皆雷同日本。我国新药审评中心2010年9月发布了“关于仿制药通用技术文件(简称:CTD)申报资料提交要求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需进行多溶出介质中的比对研究”!说明自研产品与对照药品在不同溶出条件下的溶出曲线比较研究结果(采用f2相似因子的比较方式)。,11,溶出度曲线的具体操作,1、溶出介质选择(不少于四种):【普
6、通制剂】(1)酸性药物 pH值分别为1.2、5.5-6.5、6.8-7.5和水;(2)中/碱性药物和包衣制剂 pH值分别为1.2、3.05.0、6.8和水;(3)难溶性药物制剂 pH值分别为1.2、4.0-4.5、6.8和水;(4)肠溶制剂 pH值分别为1.2、6.0、6.8和水;【缓/控释制剂】pH值分别为1.2、3.05.0、6.87.5和水。与美国作法有所不同:美国统一采用1.0、4.5、6.8和水。无论何种制剂都不建议采用pH7.6以上的介质进行;,12,从市场上购买来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批号,分别测定,观测溶出曲线波动情况。酌情审定 生产规模10万单位或今后最大生产规模的1/10。含量与
7、参比制剂的差值应在5%以内。选用的样品应在重量/装量差异所规定范围的1/2内。理论上个测定12个单位,现实情况测定6个单位即可,,13,2、测定时间点的确定 普通制剂与肠溶制剂可为5、10、15、20、30、45、60、90、120分钟,此后每隔1小时直至6小时止;缓控释制剂可为15、30、45、60、90、120分钟,3、4、5、6、8、10、12、24小时。当连续两点溶出率均达90%(缓控释制剂为85%)以上、且差值在5%以内时,试验则可提前结束。在酸性介质中最长测定时间为2小时,在其他各pH值介质中普通制剂为6小时,缓控释制剂为24小时。,14,3、累积释放度校正计算公式3.1 补液时
8、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其中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V2 为溶出介质体积,15,3.2 不补液时:各时间点校正后的累积溶出量(%)其中Cn为各时间点取出后的样品浓度L为制剂标示量(单位需与Cn一致)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V2 为溶出介质体积,16,4、曲线比较法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官方机构采用相似因子的模型非依赖方法,采用“相似因子”和“差异因子”比较溶出度曲线。通过计算差异因子(f1)和相似因子(f2)比较溶出行为的相似性,4.1 相似因子(f2)的计算其中Rt和Tt分别表示两制剂在第n个取样点时的平均累积溶出率,
9、17,4.2 差异因子(f1)的计算其中n为时间点个数,Rt为参照批次(改变前)药品在时间t的溶出度值,Tt为试验批次(改变后)药品在时间t的溶出度值,18,5、计算时间点的确定:计算时所选取的时间点相隔无需相等,但两制剂所取时间点必须一致;且计算时间点应不少于3个,由于该计算结果有赖于比较时间点个数的特性,故溶出率在85%以上的时间点应不得多于一个。建议依据参比制剂溶出率的具体情况,选取溶出率间隔相近的45个时间点进行计算,除0小时外,第一选取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不得过20%,自第二时间点至最后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不得过10%,如超过,应从仪器适用性或样品的均一性角度考虑予以解决
10、。,19,6、溶出曲线相似性的判定通常,根据每一时间间隔时两条曲线的平均溶出度值,计算差异因子和相似因子,当f1值接近0,f2值接近100时,认为两曲线相似。一般情况,f1值达15(0-15);f2高于50(50-100),则两条曲线可确认为相同性或等价性。后来普遍采用f2比较法,当f2数值介于50-100认为两条溶出曲线是相似的,该数值限定是基于两条比较曲线上任一比较时间点溶出量平均差异限度不大于10%的考虑,溶出度平均差异与相应f2因子临界值的关系:由于曲线形式多样,根据曲线的不同形态,分别拟定了限度值,20,6.1 普通与肠溶制剂【用于仿制药时)(1)参比制剂在15分钟内平均溶出率达85
11、%以上,仿制制剂在15分钟内平均溶出率也达85%以上;或15分钟时,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的差在15以内。(2)参比制剂在1530分钟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时,f2因子大于42.(3)参比制剂在30分钟内平均溶出率未达85%,但只要满足一下任何一个条件仍可判定为相似。a.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85%以上时,f2因子大于42.B.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50%以上但未达85%时,f2因子大于46.C.参比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50%时,f2因子大于53.,21,【用于其他各事项时】:(1)原制剂在15分钟内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变更后制剂在15分钟以内平均溶出率
12、也达85%以上;或15分钟时两者的平均溶出率差在10%以内。(2)原制剂在1530分钟平均溶出率达85%以上时,f2因子大于50.(3)原制剂在30分钟内平均溶出率未达85%,但只要满足一下任何一个条件仍可判定为相似。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85%以上时,f2因子大于50 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达50%以上但未达85%时,f2因子大于55 原制剂平均溶出率在结束时间内未达50%,f2因子大于61。,22,6.2 调释制剂:中国药典所定义的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以及迟释制剂均属于调释制剂的范畴。【用于仿制药研发时】(1)参比制剂在结束时间内平均溶出率达80%以上,f2因子大于50(2)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溶出度 试验 相关 问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