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课件.ppt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5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6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应用“基本原则”的重点:标准预防”的理念,实施“标准预防”的措施,制定技术程序标准预防原则,即“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根据这一原则应将“所有污染器材视为具有传染性”,4.1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
2、规范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新规定要求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后器材的处理程序为“先清洗-后消毒”改变过去“先消毒-后清洗”操作程序改变过去将污染器材化分为“非感染和感染”的概念,“先清洗-后消毒”的优点 防止蛋白质凝固、提高清洗质量、保证消毒灭菌质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程序为“先消毒-后清洗”“朊毒体”是对理化因子抵抗力最强的病原生物“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4.2应根据WS 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如何应用清洗、消毒、灭菌技术和方法?过去处理的方法和程序非感染
3、 消毒-消毒-清洗-灭菌 感染 消毒-消毒-清洗-灭菌-灭菌 消毒-消毒-灭菌-清洗-灭菌等过去的选择通过反复消毒处理增加安全性通过选择超出规定的消毒作用水平增加安全性忽视环节质量、器械损伤问题,4.3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 310.3的规定,条款规定根据WS 310.3的规定建立无菌物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设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测包括:清洗监测消毒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手术器械的专项监测设备安装和使用中的监测,4.4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强调选择效果可靠、安全、环保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湿热消毒和压力
4、蒸汽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因此,提倡凡是耐湿热的常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4.5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消毒供应中心是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集中处理的部门,感染风险较高的部门,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防止职业的伤害 纠正过去“重消毒、轻防护”的做法,加强职业的防护,4.6生产厂家对消毒产品及设备的使用安全负有责任消毒产品的命名、标签(含说明)必须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提供清洗、消毒等设备的指导手册清洗、消毒、灭菌等设备厂家或供应商应负责设备新安
5、装试运行阶段的质量检测,各项效果验证合格,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监测标准,才能交付医疗机构使用,以保证设备运转和使用安全。,灭菌,清洗,分类,消毒,储存,包装,无菌发放,干燥,检查保养,回收,5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本条款规定了重复使用器材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操作要求,包括十个程序即:,由污到净的单向操作流程,包括过期物品处理流程要求提升全部过程的质量10个工作程序是技术操作重点环节、指控环量追溯的节点,5.1回收 回收是指收集被污染的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程序原则:防止污染扩散(人员、物品、环境)采用封闭回收方式,临床对用后的物品不再进行浸泡消毒回收过程由使用
6、者和消毒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强调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5.2 分类 分类程序是污染器材回收到消毒供应 中心污染区后进行清洗、消毒前的操 作过程。主要工作包括:器材的清点、核查清洗前的准备,5.3 清洗“清”是去除物体表面附着的污物(包括脏物、血液、组织、蛋白质等)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提高清洗质量是落实标准的重点内容现存在的问题,不能严格执行清洗质量标准,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清洗操作及注意事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冲洗、洗涤、漂 洗、终末漂洗步骤 是评价清洗过程的指标 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方法应具有相同的清洗步骤要求
7、联合应用清洗作业方式应包括全部的过程要求对各类器械的清洗应经过全部的过程,5.4 消毒 消毒的意义在于进一步降低清洗后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生物负荷,消除和杀灭致病菌,达到使用的安全水平原则: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器材均应经过消毒,清洗后器材的消毒是必须步骤耐湿热的器材应首选热力消毒,包括清洗消毒器、煮沸槽等不能耐受高温和湿热消毒的器材可采用75-95乙醇擦拭消毒、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并符合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使用规定,5.5干燥干燥是指去除消毒后器械残留水过程,水是细菌滋生的基本条件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即刻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意义在于
8、避免消毒后的器材二次污染避免霉菌生长和生锈由于器械构造的复杂性,手工干燥处理难以保证干燥质量,因此,提倡使用机械干燥方法,5.5 干燥5.5.1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一般烘干时间为20分钟,塑胶类约需40分钟,5.5.2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不宜使用容易脱落棉纤维的棉布类擦布,会造成 微粒污染,5.5.3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管腔器械干燥处理的基本方法可用75-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保证腔内彻底干燥
9、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操作,烘干机处理。之后再用压力气枪进行干燥处理可使用专用棉条进行干燥软式内窥镜等器材干燥,应根据厂商说明书和指导手册,5.5.4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禁止采用晾干等自然干燥方法,避免由于干燥时间过长使消毒后器材重新滋生细菌或被环境污染,5.6 器械检查与保养 5.6.1 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36倍放大镜,5.6.1清洗质量标准:目测应达到表面以及关节、齿牙处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及残留污渍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并达到
10、使用标准,5.6.2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处理程序:重新清洗酒精擦拭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5.6.3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应遵循厂家提供方法仔细检查电源线绝缘体不允许有破损电源接头不应松动5.6.4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应使用医用器械润滑剂光学电子器材密封圈不能用,软化密封圈,5.7 包装5.7.1 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 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5.7.2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
11、 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5.7.8包装方法及材料5.7.9封包要求,5.8灭菌,灭菌是无菌物品处理的关键环节原则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和灭菌参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器的使用应遵循灭菌器厂商的使用说明及指导手册灭菌设备操作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常用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菌快速压力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低温甲醛灭菌,高温灭菌,低温灭菌,灭菌方法选择,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类别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护被消毒灭菌物品不受损坏确保消毒灭菌的可靠性,用于适用于耐高温、不怕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大多数全金属物品、大多数橡胶物品、手术托盘、
12、织物包、玻璃器皿及一些硬塑料物品。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5.8.1.1 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压力蒸汽灭菌(5.8.1.1),5.8.1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主要灭菌设备 有关条款的制定主要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管理规范相关标准操作人员应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灭菌器操作是灭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包括:,压力蒸汽灭菌(5.8.1.4),灭菌前准备,灭菌操作,灭菌物品装载,无菌物品卸载,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前准备(5.8.1.4.1),操作人员应常规检查灭菌器压力表是否处在“零”的位置;检查记录纸记录打
13、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前准备(5.8.1.4.1),灭菌器在运行前应进行预热程序。灭菌器停用后,管道中会残留部分的冷凝水;每天蒸汽开始进入管道时,冷的管壁接触到热蒸汽时也会产生冷凝水,管线越长产生的冷凝水越多;当灭菌器预热时,蒸汽进入灭菌器夹层可帮助提高灭菌器柜体温度并减少冷凝水,使灭菌器更快的达到灭菌条件。,应进行灭菌器预热,灭菌前准备(5.8.1.4.1),每日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空载的
14、B-D试验。测试灭菌器真空系统的有效性,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可使用,灭菌物品的装载(5.8.1.4.2),确保蒸汽在进行灭菌的所有物品表面自由流通,避免液体积聚,避免空气截留。防止湿包发生有效地去除空气和冷凝水,以达到灭菌效果,原则,为有效的蒸汽穿透和防止湿包的发生,以及防止灭菌“小装量效应”,严格规定了灭菌物品的装载量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灭菌物品的装载(5.8.1.4.2),灭菌器操作人员:应观察运行周期参数(温度、时间、压力)是否达到标准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运行中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洗 消毒 灭菌 技术 操作 规范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6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