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第一章课件.ppt
《数字通信原理第一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通信原理第一章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通信原理,吴润泽 Email:wrz_,教材,刘颖 王春悦 赵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10,李文海 毛京丽 石方文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参考书目,编写:韦乐平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2,SDH及其新应用,肖萍萍吴健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课程任务,课程任务:掌握脉冲编码调制原、差错控制编码、PDH技术、SDH帧结构、SDH同步复用与映射、SDH网络、SDH设备、光电接口、传输损伤、SDH管理网络等内容。教学目的:掌握PDH、SDH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信息与通信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5%)+期末考试成绩(70%)+实验成绩(15
2、%)平时:出勤、作业、课堂测试期末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课程内容,内 容,2,SDH数字同步光传送网,3,PDH准同步数字序列,差错控制编码,语音信号编码,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通信及通信系统构成第二节 信息、信号及分类第三节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第四节 数字通信特点及性能指标,第一节 通信及通信系统构成,什么是通信系统?,信息定义: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量定义:(比特),P为信息出现的概率。,信息形式:话音、图像、文字、数据。,信号:信息载体,电压、电流、光波弧度或频率等。,信号分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以时间特性区分),通信系统模型,无论是哪种通信系统,都是要完成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信息传递或交换
3、。通信系统概括为一个统一的模型:模型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和噪声源六个部分。模型框图如图1.1所示。噪声源为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图1.1 通信系统模型,模型中各部分功能如下:(1)信源:指发出信息的信息源,或简单地说是信息的发出者。(2)变换器:功能是把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3)信道: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4)反变换器:具有与变换器相反的逆变换功能。(5)信宿: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6)噪声源:并不是一个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又是客观存在的。,数字通信发展概况,1835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早期的数字通信方式;1875年,贝尔
4、发明了电话,模拟通信的新领域;1937年,里弗提出PCM通信理论解决噪声累计问题;1961年,实用化的PCM端机用于市话;当前,全球数字化。,第二节 信息、信号及分类,信号分类,模拟信号及特点,模拟信号消息的信号及其参数(幅度、频率和相位)随着消息连续变化的信号;特点:在幅度上连续,但是在时间上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举例连续变化的语音信号/电视图像信号/遥感遥测信号等,而脉冲幅度调制信号(PAM)、脉冲相位调制信号(PPM)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时间上不连续,但是幅度连续的信号也是模拟信号。,图1.2 模拟信号示例,数字信号及特点,数字信号指的是时间和幅值都是离散的信号形式数字信号的波形
5、特点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它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举例计算机信号、数据信号和PCM信号都是属于数字信号,图1.3 数字信号示例,图1.8时间离散信号示例,图1.7时间连续信号示例,第三节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一、模拟通信信源所发出的信息经变换器变换和处理后,送往信道上传输的是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的一般构成模型如图1.4所示。图1.5所示就是模拟通信系统的实例。,模拟通信系统分类,振幅调制系统(AM)单边带调制系统(SSB)频率调制系统(FM)相位调制系统(PM),脉冲幅度调制系统(PAM)脉冲相位调制系统(PPM)脉冲宽度调制系统(PWM),模拟通信系统,连
6、续调制系统,脉冲调制系统,图1.4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原始信号是模拟信号,采用模拟调制方式,图1.5 模拟通信系统实例,抗干扰能力差不易于保密通信设备不易于大规模集成不适应飞速发展的计算机通信的要求简单、易于实现。,模拟通信特点,二、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对应,信源所发出的信息经变换和处理后,送往信道上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语声信号的数字通信系统构成如图1.6所示。,图1.6语声数字通信系统示意图,信源(信宿):提供待传递的语声、图象或数据信号。信源编码方法:PCM、ADPCM、DM、SBC等。信道编码:线性分组码、卷积码、循环码等。加密:为提高数字通信的保密性,可通过加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通信 原理 第一章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