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最终版课件.ppt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最终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最终版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解读,1,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2,内容概要,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预防用药原则、治疗方案的确定等。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等工作的具体要求。三、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注意事项进行分类阐述。四、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包括人体各器官、各部位细菌感染性
2、疾病的病因、病理学分析、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的药物选择、疗程和用法用量等。,3,第一部分 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4,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5,治疗性应用原则,治疗性应用原则,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无法取标本,经验治疗,阳性结果,治疗反应,阴性结果,+,调整方案,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当地细菌耐药 性监测数据,6,治疗性应用原则,品种选择有病原
3、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7,治疗性应用原则,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病情影响口服吸收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8,治疗性应用原则新旧版本比较,强调“及时留取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增加“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联合用药适应证增加2.。以及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感染;3.。或病原菌含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
4、非结核分支杆菌;,9,预防性应用(非手术),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10,预防性应用(非手术),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
5、药。,11,预防性应用(非手术),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12,预防性应用(非手术),13,预防性应用(非手术),14,预防性应用(非手术),15,预防性应用新旧版本对比(非手术患者),2004版表达为“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将“目的”和“原则”分开;目的(预防特定病原体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上版未明确表达;原则表述更为周全;对免疫缺陷人群预防用药有交代;,16,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一、预防用药目
6、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17,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18,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时机:术前0.5-1h;维持时间:
7、术前1次,24h,不超过48h;给出常见手术预防用药方案;并给出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预防应用方案(但循证证据不充分);以方便临床医生和抗菌药物管理团队;,19,预防应用(围手术期),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神经外科,20,预防应用(围手术期),胸外科,21,预防应用(围手术期),普外科,22,预防应用(围手术期),骨科,23,预防应用(围手术期),眼、耳鼻喉、口腔科,24,预防应用(围手术期),泌尿外科,25,预防应用(围手术期),妇产科,26,预防应用(围手术期),图标注解: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
8、、阑尾手术、或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27,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28,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29,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30,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31,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注:1.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
9、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3.在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应严加限制。,32,预防性应用新旧版本对比(围手术期),2004版表达为“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去除2004版目的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33,预防性应用新旧版本对比(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能代替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适应证:、类和部分类切口;衔接了国际切口分级与我国(病史首页)切口分级;关于品种选择:针对可能的污染菌,
10、强调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地位;指出头孢菌素过敏患者替代方案;,34,特殊生理病理状况,表格中增加了部分新药;肾功能不全替代透析等替代治疗问题;肝功能损害、老年、新生儿、儿童、妊娠、哺乳患者用药调整不多;,35,第二部分 应用管理,36,明确抗菌药物管理的宗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患者;,3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2、建设抗菌药物管理建设团队 3、制定抗菌药物目录和处分集 4、制定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 5、抗菌药物
11、临床检测 6、信息化管理,38,(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抗菌药物分级原则:限制级,非限制级,特殊使用级 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 3、处分权限与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39,(三)病原微生物检测1、对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微生物室建设提出更为具体要求;2、目的:促进目标治疗,减少经验治疗;3、增加“细菌耐药监测”内容:明确监测意义;监测和数据发布要求;耐药菌的重点监测;与抗菌药物管理、院感防控的配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40,(四)培训、评估和督察1、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培训;2、对使用趋势和合理用药的点评;3、反馈和干预(PDCA模式);4、卫生行政部门的督查;5
12、、较前一版更加侧重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41,第三部分 药物,42,第三部分的定位,本部分高度概括地叙述了临床主要抗菌药物类别的抗菌活性、适应证及相关注意事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特点及临床定位的认识,建立全局感;但较为概括,指导临床应用尚需药物说明书、药物专著和相关临床指南的补充;管理团队对此的解读也应谨慎;,43,抗菌药物类别及品种的确定,目前我国目前临床应用品种;主要为国际公认的品种,某些国内临床应用但非国际主流品种不介绍,比如众多的国内上市的酶抑制剂合剂和FQ;基本系同类产品中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证据多和权威指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最终版课件 抗菌 药物 临床 应用 指导 原则 2015 最终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