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理课件.pptx
《抗微生物药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微生物药理课件.pptx(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抗微生物药理,一、概 述,抗微生物药物:是指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2,1.化学治疗药,(1)概念:对病原体具选择性抑制作用或杀灭作用,而对机体没有或只有轻度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2)分类抗微生物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蠕虫药、抗原虫药、杀虫药。抗癌药:阿糖胞苷、环磷酰胺、丝裂霉素、博来霉素。,3,2.化疗三角,使用化疗药治疗畜禽疾病的过程中,化疗药、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药物剂量要充足,疗程要够。,4,3.化疗指数,CI=LD50/ED50的比值。是评价
2、化疗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抗菌药的CI大于3,才具有应用价值。,5,4.抗菌谱,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是抗菌药的抗菌范围。根据抗菌谱不同可将药物分为:窄谱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窄谱抗菌药仅作用于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广谱抗菌药既能作用于细菌,又能抑制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抗菌作用范围广泛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苯尼考。,6,5.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用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实验治疗方法测定。(1)最小抑菌浓度(MIC):在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时,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2)最小杀菌浓度(MBC):在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时,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
3、的最小药物浓度。,7,6.抑菌药与杀菌药,抑菌药:仅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杀菌药:具有杀灭病原菌作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是相对的。有些药物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根据同一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敏感性分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不敏感。,8,6.抗菌药后效应,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将药物完全除去,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抑制的效应。具有抗菌药后效应的药物:-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氟喹诺酮类。,9,7、耐药性,是指病原菌多次接触化疗药后,产生了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的改
4、变,而形成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10,(1)耐药性的分类:,天然耐药性: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获得耐药性:多次接触抗菌药后,形成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由剂量不足和用药不当引起。交叉耐药性:某种病原菌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同一类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完全交叉耐药性:双向的 巴氏杆菌对磺胺嘧啶耐药,对磺胺类耐药 部分交叉耐药性:单向的 耐链霉素,对庆大、卡拉、新霉素敏感,反之耐药。,11,(2)耐药质粒转移的方式,耐药性是平行地从另一种耐药菌株转移而来,即通过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转化 转导 接合 易位或转座,12,(3)细菌产生耐
5、药性的机理,细菌产生灭活酶使药物灭活,如-内酰胺酶类。改变膜的通透性:如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如-内酰胺类改变代谢途径:如磺胺类主动外排作用 喹诺酮类、-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13,(4)化疗药对机体的影响,对维生素平衡的影响:妨碍VB、VK、VC的合成吸收。对免疫接种疫苗,特别是菌苗接种前后10天不用抗菌药。,14,第一节 抗生素,定义 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病原微生物。来源 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 人工全合成或半合成,15,效价,抗生素活性成分含量的尺度。青霉素钠mg=1667 IU 青霉素钾mg=1559 IU多黏菌素mg
6、=10000 IU 制霉菌素mg=3700 IU其他抗生素多以重量为单位或mg=1000IU,16,分类,-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内酰胺霉抑制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潮霉素、越霉素A。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17,分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霉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多肽类:杆菌肽、多黏菌素、黏菌素、维吉尼霉素、硫肽菌素。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含磷多糖类:黄霉素、大碳霉素、喹北霉素。,1
7、8,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多肽类、多烯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灰黄霉素、新生霉素、利福平、抗肿瘤抗生素。,19,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它们的抗菌机理均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一)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杀菌力强、毒性低、价廉,但窄谱、不耐胃酸、易被-内酰胺酶水解、易耐药等特点。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广谱、抗绿脓杆菌等特点。,20,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1)青霉素G理化性质 有机酸,性质稳定,难溶于水,制成钠
8、盐或钾盐,干粉可长时间保存,水溶液不稳定,不耐热,大部分分解失效,故要求现用现配。药动学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但新生仔猪和鸡,可达有效血药浓度。肌注、皮下注射:吸收快,分布广泛,有炎症时更易透入。原形从尿中排出,乳汁排泄,半衰期短。,21,青霉素G,药理作用 窄谱,繁殖期杀菌剂。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作用特点:1、对G+杀菌作用强,对G-几乎无效。G+:链/葡萄/肺炎球菌、丹毒/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放线菌、钩端螺旋体。2、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3、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结构,对哺乳动物细胞毒性小。,22,青霉素G,抗菌谱 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
9、丹毒杆菌、炭疽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牛放线杆菌、钩端螺旋体。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其它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对耐药金葡菌感染的治疗,可采用药物: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氟喹诺酮类等进行治疗。,23,青霉素G,适应症1、马腺疫、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葡萄球菌病、乳腺炎、子宫炎、气性坏疽、放线菌病、炭疽、猪丹毒等。2、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路感染。3、钩端螺旋体病。4、鸡球虫病并发的肠道梭菌感染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抢救常用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阿托品、抗组胺药。,24,(2)普鲁卡因青霉素,长效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用于治疗高
10、度敏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或作为维持剂量用。,25,(3)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用于治疗高度敏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预防或需长期用药的家畜,如长途运输防治呼吸道感染、肺炎。牛的肾盂肾炎、子宫蓄脓。,26,2、半合成青霉素,(1)青霉素V常用其钾盐。抗菌谱、抗菌作用、应用与青霉素G相似。耐酸、不耐-内酰胺酶,可内服。一般不用于敏感菌的严重感染。,27,(2)苯唑西林,耐酸、耐-内酰胺酶.用于青霉素耐药金葡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乳房炎、烧伤创面感染。,28,(3)氯唑西林,耐酸、耐-内酰胺酶,对耐药菌的效果更好,特别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称为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用于治疗动物的骨、皮肤、软组织的葡萄球
11、菌感染。,29,(4)氨苄西林,耐酸、不耐酶,内服或肌注均易吸收。对大多数G+菌的效力不如青霉素;对G-: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嗜血杆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等作用较强,但不如氨基苷类,两者合用增强效果。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部、尿道感染。对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30,(5)阿莫西林,抗菌谱、抗菌作用、应用与氨苄西林基本相似。对肠球菌属和沙门氏菌作用强,和氨苄青霉素有完全的交叉耐药性。,31,(6)羧苄西林,抗菌谱、抗菌作用与氨苄西林基本相似。对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32,(二)头孢菌素类,即先锋霉素类,是一类半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具有杀菌力
12、强、抗菌谱广、毒性小、过敏反应较少等特点。人医广泛应用,由于价格高,目前兽医上主要用于宠物。作用第一代:主抗G+菌,包括耐药金葡菌,如头孢氨苄、头孢唑啉。第二代:抗G-菌作用比第一代作用强,如头孢西丁。第三代:抗G-菌比第二代强,抗 G+菌比第一、二代弱,如头孢曲松。第四代:抗G-菌与第三代相似,广谱、t 长,无肾毒性,如头孢吡肟。,33,头孢菌素类,应用 不宜作首选抗菌药。(1)用于耐药金葡感染。(2)某些G-,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与青霉素偶尔有交叉过敏反应。,34,(1)头孢氨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
13、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作用。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牛乳房炎。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潜在的肾毒性。,35,(2)头孢噻呋,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内服不吸收。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抗菌活性比氨苄西林强,对链球菌的抗菌作用比氟喹诺酮类药物强。主要用于治疗牛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溶血性或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牛乳房炎,猪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36,(3)头孢喹诺(头孢喹肟),动物专用的第四代头孢菌素。内服吸收很少,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具有广谱杀菌作
14、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牛、猪的呼吸道感染及奶牛乳房炎,猪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渗出性皮炎。,37,(三)-内酰胺酶抑制剂,1、克拉维酸(棒酸):抗菌活性弱,不单独用于抗菌治疗,常与其他-内酰胺抗生素合用克服耐药问题。2、舒巴坦(青霉烷砜):为一种-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破坏。常与氨苄西林合用增强抗菌效果,使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恢复敏感。,38,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同特征1、均为有机碱,常用其硫酸盐,抗菌力在碱性环境中增强。2、内服吸收差,用于肠道感染效果好;注射给药用于泌尿道感染。3、杀菌性抗生素,抗菌谱广,对G-菌作用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药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