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08 1内酰胺抗生素d课件.ppt
《投08 1内酰胺抗生素d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08 1内酰胺抗生素d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抗生素,Antibiotics,2,抗生素定义,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 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最初统称抗菌素,随着发展,发现用途很广,现称抗生素.,3,发现,青霉素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由青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4,发现,1929年,英国医生Fleming首先发现青霉素的代谢产物。20世纪30年代,实验室制备的青霉素提取液在临床少量应用。40年代,英,美,德加紧研究,1941年大量用于临床。1945年,发现头孢菌素,1962年成功应用头孢菌素,出现了第一代头孢菌素。,5,细心与协作精神的胜利,青霉素的发现始于一个现象的意外观察,
2、而我唯一的功劳仅是没有忽视观察。A.Fleming,6,应用,1,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2,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3,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于农业、畜牧和食品工业方面。,7,来源,生物合成(发酵)化学全合成 半合成方法,8,半合成抗生素,通过结构改造增加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抗菌谱减少耐药性改善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效力,9,分类,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结构比较复杂 多种分类方法 产生菌 抗菌谱 化学结构,10,化学结构分类的优点,认识抗生素的化学特性,理化性质,稳定性 进行结构修饰寻找新的半合成抗生素,扩大临床应用,11,主要内容,介
3、绍用于细菌感染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的化学-内酰胺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12,相关内容,在其他章节中介绍 抗肿瘤抗生素 抗真菌抗生素和抗结核的抗生素不介绍生物合成(发酵)方法,13,抗生素杀菌作用的主要机制,14,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1、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2、使靶点发生改变 3、细胞特性的改变4、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胞,第一节-内酰胺抗生素,-Lactam Antibiotics,16,-内酰胺环,四原子环组成的-内酰胺环的抗生素,17,-内酰胺环的作用,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需基团-内酰胺环开环与细菌发生酰化作用,抑制细菌的生长 分子
4、张力比较大使化学性质不稳定 易发生开环 导致失活,18,-内酰胺抗生素的分类,经典青霉素类(Penicillins)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非经典,19,非经典的-内酰胺抗生素,碳青霉烯(Carbapenem)青霉烯(Penem)氧青霉烷(Oxypenam)单环的-内酰胺(Monobactam),20,结构特征,21,立体化学,稠合环不共平面沿着C-5和N-1(或C-6和N-1)轴折叠 青霉素类 2S、5R、6R头孢类 6R、7R,22,X单晶衍射,苄青霉素钾的三维立体结构图象,23,一、青霉素类二、头孢菌素类三、非经典的-内酰胺抗生素及-内酰胺酶抑制剂,24,青霉素,Be
5、nzylpenicillin苄青霉素,青霉素G(Penicillin G)盘尼西林,25,结构和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26,青霉素的结构特征,由-内酰胺环、四氢噻唑环及酰基侧链构成,27,结构特点,母核由-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骈合而成 二个环的张力都比较大,28,结构特点,易受亲核或亲电试剂进攻,使-内酰胺环破裂 环中羰基和氮的孤对电子不能共轭来自细菌则产生药效 来自其它情况则导致失效,29,生产,用发酵的方法进行制备 天然的Penicillins至少有五种,30,天然存在的青霉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投08 1内酰胺抗生素d课件 08 内酰胺 抗生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