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课件.ppt
《土壤有机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有机质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土壤有机质,概念: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植物残体(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及分泌物;2、动物、微生物残体及分泌物和排泄物;3、人为施用的有机肥料。4、工农业副产品及生活污水废物等,二、土壤有机质含量,1、有机质含量 一般含量在0-5%之间。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 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0.5%,表51 中国某些自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0.5%,5
2、%,0.5-2.0%,7%,三、土壤有机质的类型动、植物残体 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腐殖物质,四、有机质的组成,(1)化学元素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C/N比大约在1012之间。,(2)化合物组成 可分为:腐殖物质(Humic Substance)非腐殖物质(Non-Humic Substance),常见的化合物有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及脂类。,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 土壤有机碳的平衡,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1、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
3、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2、矿化过程水的淋溶过程动物转化过程微生物的转化过程*,微生物的转化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nC6H12O66O26CO26H20热量,也称氧化作用。其反应如下:nC6H12O66O26CO26H20热量,单糖,好气条件,水和二氧化碳,微生物的转化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也称发酵作用。其反应为:C6H12O6 CH3CH2CH2COOH2H22CO2热量4H2CO2 CH42H2O,单糖,通气不良的条件下,还原性气体、有机酸,含氮有机质的分解 水解作用 蛋白质 氨基酸,氨化作用 CH2NH2COOHO2 HCOOHCO2NH3CH2N
4、H2COOHH2 CH3COOHNH3CH2NH2COOHH2O CH2(OH)COOHNH3,硝化作用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氨被亚硝酸细菌氧化成亚硝酸;第二阶段,亚硝酸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其反应如下:2NH23O2 2HNO22H2O热量2HNO2O2 2HNO3热量,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通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成气态氮(N2O和N2)的过程。其反应如下:,反硝化细菌,C6H12O624KNO3,24KHCO36CO212N218H2O,含硫有机物的分解 蛋白质 硫氨基酸 H2S,还原型的无机硫化物被硫化细
5、菌氧化成硫酸的过程,称硫化作用。其反应如下:2H2SO2 2H2O2S2S3O22H2O 2H2SO4 硫化作用产生的硫酸与土壤中的盐基物质作用,形成硫酸盐,硫酸盐是植物可吸收的养分。,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1、概念: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第一阶段:有机残体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其中一部分彻底矿化,最终生成CO2、H2O、NH3、H2S等无机化合物。另一部分转化为较简单的有
6、机化合物(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氨基酸、肽等),提供了形成腐殖质的材料。,2、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第二阶段:上述土壤腐殖质的组成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缩合形成腐殖质的基本单元。先是多元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醌,然后醌再与含氮化合物缩合成原始腐殖质。,5-1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中的转化途径,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分解作用可进行较快而彻底,有机物质-CO2和H2O,而N、P、S等则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在嫌气条件下,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作用进行得既慢又不彻底,同时往往还产生有机酸、乙醇等中间产物。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还产生CH4、H2等还原物质,其中的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有机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