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课件.ppt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课件.ppt(1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1.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1,谢谢观赏,2019-9-21,1.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1.1.1操作系统的目标1.1.2操作系统的作用1.1.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2,谢谢观赏,2019-9-21,软盘,内存,打印机,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输 入,程序原始数据,输出,运算结果,指令数据线,控制信号线,存储程序并自动执行,键盘,0,输入设备,外部存储器,输出设备,0,0,0,1,0,0,1,1,0,0,0,0,0,0,1,1,0,0,0,0,1,0,1,3,谢谢观赏,2019-9-21,1.1.1操作
2、系统的目标 1有效性在早期(20世纪5060年代),由于计算机系统非常昂贵,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目标无疑是有效性。事实上,那时有效性是推动操作系统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正因如此,现在的大多数操作系统书籍,都着重于介绍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问题。操作系统的有效性可包含如下两方面的含意:,4,谢谢观赏,2019-9-21,(1)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在未配置OS的计算机系统中,诸如CPU、I/O设备等各种资源,都会因它们经常处于空闲状态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内存及外存中所存放的数据太少或者无序而浪费了大量的存储空间。配置了OS之后,可使CPU和I/O设备由于能保持忙碌状态而得到有效的利用,
3、且可使内存和外存中存放的数据因有序而节省了存储空间。,5,谢谢观赏,2019-9-21,(2)提高系统的吞吐量。计算机的吞吐量:计算机系统的吞吐量是指流入,处理和流出系统的信息的速率。信息能够多快地输入内存 CPU能够多快地取指令 数据能够多快地从内存取出或存入 所得结果能够多快地从内存送给一台外围设备 这些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关系到主存,因此,系统吞吐量主要取决于主存的存取周期。操作系统还可以通过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而进一步改善资源的利用率,加速程序的运行,缩短程序的运行周期,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6,谢谢观赏,2019-9-21,2方便性配置OS后可使计算机系统更容易使用。一个未配置
4、OS的计算机系统是极难使用的,因为计算机硬件只能识别0和1这样的机器代码。用户要直接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自己所编写的程序,就必须用机器语言书写程序;用户要想输入数据或打印数据,也都必须自己用机器语言书写相应的输入程序或打印程序。如果我们在计算机硬件上配置了OS,用户便可通过OS所提供的各种命令来使用计算机系统。比如,用编译命令可方便地把用户用高级语言书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大大地方便了用户,从而使计算机变得易学易用。,7,谢谢观赏,2019-9-21,3可扩充性随着VLSI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硬件和体系结构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它们也对OS提出了更高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此外,
5、多处理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发展,又对OS提出了一系列更新的要求。因此,OS必须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方能适应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以及应用发展的要求。这就是说,现代OS应采用新的OS结构,如微内核结构和客户服务器模式,以便于方便地增加新的功能和模块,并能修改老的功能和模块。关于新的OS结构将在本章最后一节中介绍。,8,谢谢观赏,2019-9-21,4开放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应用的日益普及,使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应用环境已由单机封闭环境转向开放的网络环境。为使来自不同厂家的计算机和设备能通过网络加以集成化,并能正确、有效地协
6、同工作,实现应用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要求操作系统必须提供统一的开放环境,进而要求OS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系统能遵循世界标准规范,特别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国际标准。凡遵循国际标准所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均能彼此兼容,可方便地实现互连。开放性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新推出的系统或软件能否被广泛应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9,谢谢观赏,2019-9-21,1.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1.1.1操作系统的目标1.1.2操作系统的作用1.1.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10,谢谢观赏,2019-9-21,1.1.2操作系统的作用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
7、的接口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接口的含义是:OS处于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用户通过OS来使用计算机系统。或者说,用户在OS帮助下,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地操纵计算机硬件和运行自己的程序。应注意,OS是一个系统软件,因而这种接口是软件接口。图1-1是OS作为接口的示意图。由图可看出,用户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使用计算机。,11,谢谢观赏,2019-9-21,图1-1OS作为接口的示意图,12,谢谢观赏,2019-9-21,(1)命令方式。这是指由OS提供了一组联机命令接口,以允许用户通过键盘输入有关命令来取得操作系统的服务,并控制用户程序的运行。(2)系统调用方式。OS提供了一组系统
8、调用,用户可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通过相应的系统调用,来实现与操作系统的通信,并取得它的服务。(3)图形、窗口方式。这是当前使用最为方便、最为广泛的接口,它允许用户通过屏幕上的窗口和图标来实现与操作系统的通信,并取得它的服务。,13,谢谢观赏,2019-9-21,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通常都含有各种各样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归纳起来可将资源分为四类: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信息(数据和程序)。,14,谢谢观赏,2019-9-21,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相应地,OS的主要功能也正是针对这四类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即:处理机管理,用于分配和控制处理机;存储器管理,主要负
9、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I/O设备管理,负责I/O设备的分配与操纵;文件管理,负责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可见,OS的确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事实上,当今世界上广为流行的一个关于OS作用的观点,正是把OS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15,谢谢观赏,2019-9-21,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对于一个完全无软件的计算机系统(即裸机),它向用户提供的是实际硬件接口(物理接口),用户必须对物理接口的实现细节有充分的了解,并利用机器指令进行编程,因此该物理机器必定是难以使用的。为了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人们在裸机上覆盖上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如图1-2所示,由它来实现对I/O设备操作的细节
10、,并向上提供一组I/O操作命令,如Read和Write命令,用户可利用它来进行数据输入或输出,而无需关心I/O是如何实现的。此时用户所看到的机器将是一台比裸机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这就是说,在裸机上铺设的I/O软件隐藏了对I/O设备操作的具体细节,向上提供了一组抽象的I/O设备。,16,谢谢观赏,2019-9-21,图1-2I/O软件隐藏了I/O操作实现的细节,17,谢谢观赏,2019-9-21,通常把覆盖了上述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或虚机器。它向用户(进程)提供了一个对硬件操作的抽象模型,用户可利用抽象模型提供的接口使用计算机,而无需了解物理接口实现的细节,从而使用户更容易地使用计算机
11、硬件资源。由该层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个层次的抽象。,18,谢谢观赏,2019-9-21,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文件系统,人们又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上一层用于文件的管理软件,同样由它来实现对文件操作的细节,并向上提供一组对文件进行存取操作的命令,用户可利用这组命令进行文件的存取。此时,用户所看到的是一台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虚机器。该层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个层次的抽象。而当人们又在文件管理软件上再覆盖一层面向用户的窗口软件后,用户便可在窗口环境下方便地使用计算机,形成一台功能更强的虚机器。,19,谢谢观赏,2019-9-21,由此可知,OS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系统软件,它们
12、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多个层次的抽象。值得说明的是,对一个硬件在底层进行抽象后,在高层还可再次对该资源进行抽象,成为更高层的抽象模型。随着抽象层次的提高,抽象接口所提供的功能就越来越强,用户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20,谢谢观赏,2019-9-21,1.1.1操作系统的目标1.1.2操作系统的作用1.1.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21,谢谢观赏,2019-9-21,1.1.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计算机系统特别昂贵,人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这就是OS最初
13、发展的推动力。由此形成了能自动地对一批作业进行处理的多道批处理系统。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又分别出现了能有效提高I/O设备和CPU利用率的SPOOLing系统和改善存储器系统利用率的虚拟存储器技术,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在服务器上配置了允许所有网络用户访问的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22,谢谢观赏,2019-9-21,2方便用户当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用户在上机、调试程序时的不方便性便又成为主要矛盾。于是人们又想方设法改善用户上机、调试程序时的环境,这又成为继续推动OS发展的主要因素。随之便形成了允许进行人机交互的分时系统,或称为多用户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受到用户广泛欢
14、迎的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计算机,使中小学生都能很快地学会上机操作,这无疑会更加推动计算机的迅速普及。,23,谢谢观赏,2019-9-21,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计算机器件,特别是微机芯片的不断更新,使得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规模急剧扩大,从而推动了OS的功能和性能也迅速增强和提高。例如,当微机芯片由8位发展到16位、32位,进而又发展到64位时,相应的微机OS也就由8位发展到16位和32位,进而又发展到64位,此时相应OS的功能和性能也都有显著的增强和提高。,24,谢谢观赏,2019-9-21,在多处理机快速发展的同时,外部设备也在迅速发展。例如,早期的
15、磁盘系统十分昂贵,只能配置在大型机中。随着磁盘价格的不断降低且小型化,很快在中、小型机以及微型机上也无一例外地配置了磁盘系统,而且其容量还远比早期配置在大型机上的大得多。现在的微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能支持种类非常多的外部设备,除了传统的外设外,还可以支持光盘、移动硬盘、闪存盘、扫描仪等。,25,谢谢观赏,2019-9-21,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也不断推动着OS的发展并产生新的操作系统类型。例如,当计算机由单处理机系统发展为多处理机系统时,相应地,操作系统也就由单处理机OS发展为多处理机OS。又如,当出现了计算机网络后,配置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网络操作系统
16、也就应运而生,它不仅能有效地管理好网络中的共享资源,而且还向用户提供了许多网络服务。,26,谢谢观赏,2019-9-21,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1.2.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2.2单道批处理系统1.2.3多道批处理系统1.2.4分时系统1.2.5实时系统1.2.6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27,谢谢观赏,2019-9-21,1.2.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人工操作方式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计算机,属于第一代计算机。此时的计算机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真空管做成的,它的运行速度仅为每秒数千次,但体积却十分庞大,且功耗也非常高。这时还未出现OS。计算机操作是由用户
17、(即程序员)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直接使用计算机硬件系统,即由程序员将事先已穿孔(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输入机),再启动它们将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启动计算机运行。当程序运行完毕并取走计算结果之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这种人工操作方式有以下两方面的缺点:,28,谢谢观赏,2019-9-21,(1)用户独占全机。此时,计算机及其全部资源只能由上机用户独占。(2)CPU等待人工操作。当用户进行装带(卡)、卸带(卡)等人工操作时,CPU及内存等资源是空闲的。可见,人工操作方式严重降低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此即所谓的人机矛盾。随着CPU速度的提高和系统规模的扩大,人机矛
18、盾变得日趋严重。此外,随着CPU速度的迅速提高而I/O设备的速度却提高缓慢,这又使CPU与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缓和此矛盾,曾先后出现了通道技术、缓冲技术,但都未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矛盾,直至后来又引入了脱机输入/输出技术,才获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29,谢谢观赏,2019-9-21,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技术。该技术是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卡片)上的数据(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19、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从磁带上将其高速地调入内存。,30,谢谢观赏,2019-9-21,图1-3脱机I/O示意图,31,谢谢观赏,2019-9-21,类似地,当CPU需要输出时,可由CPU直接高速地把数据从内存送到磁带上,然后再在另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将磁带上的结果通过相应的输出设备输出。图1-3示出了脱机输入/输出过程。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32,谢谢观赏,2019-9-21,输入/输出(On-Line I/O)方式。这种脱机I/
20、O方式的主要优点如下:(1)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装带(卡)、卸带(卡)以及将数据从低速I/O设备送到高速磁带(或盘)上,都是在脱机情况下进行的,并不占用主机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缓和了人机矛盾。(2)提高了I/O速度。当CPU在运行中需要数据时,是直接从高速的磁带或磁盘上将数据调入内存的,不再是从低速I/O设备上输入,极大地提高了I/O速度,从而缓和了CPU和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进一步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33,谢谢观赏,2019-9-21,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1.2.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2.2单道批处理系统1.2.3多道批处理系统1.2.4分时
21、系统1.2.5实时系统1.2.6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34,谢谢观赏,2019-9-21,1.2.2单道批处理系统1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发明了晶体管,人们开始用晶体管替代真空管来制作计算机,从而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它不仅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耗显著降低,同时可靠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使计算机已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但计算机系统仍非常昂贵。为了能充分地利用它,应尽量让该系统连续运行,以减少空闲时间。为此,通常是把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输入到磁带上,并在系统中配上监督程序(Monitor),在它的控制下使这批作业能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处理。,35,谢谢观赏,2019-9-21,其自动
22、处理过程是:首先,由监督程序将磁带上的第一个作业装入内存,并把运行控制权交给该作业。当该作业处理完成时,又把控制权交还给监督程序,再由监督程序把磁带(盘)上的第二个作业调入内存。计算机系统就这样自动地一个作业一个作业地进行处理,直至磁带(盘)上的所有作业全部完成,这样便形成了早期的批处理系统。由于系统对作业的处理都是成批地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只保持一道作业,故称此系统为单道批处理系统(Simple Batch Processing System)。图1-4示出了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36,谢谢观赏,2019-9-21,图1-4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37,谢谢观赏,2019-9-2
23、1,2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单道批处理系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OS。严格地说,它只能算作是OS的前身而并非是现在人们所理解的OS。尽管如此,该系统比起人工操作方式的系统已有很大进步。该系统的主要特征如下:(1)自动性。在顺利情况下,在磁带上的一批作业能自动地逐个地依次运行,而无需人工干预。,38,谢谢观赏,2019-9-21,(2)顺序性。磁带上的各道作业是顺序地进入内存,各道作业的完成顺序与它们进入内存的顺序,在正常情况下应完全相同,亦即先调入内存的作业先完成。(3)单道性。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运行,即监督程序每次从磁带上只调入一道程序进入内存运行,当该程序完成或发生异常情况时,才换入其后继程序进入
24、内存运行。,39,谢谢观赏,2019-9-21,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1.2.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2.2单道批处理系统1.2.3多道批处理系统1.2.4分时系统1.2.5实时系统1.2.6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40,谢谢观赏,2019-9-21,1.2.3多道批处理系统1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内存中仅有一道作业,它无法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所有资源,致使系统性能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又引入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由此而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Multiprogrammed Batch Processing System)。在该系
25、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具体地说,在OS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带来以下好处:,41,谢谢观赏,2019-9-21,(1)提高CPU的利用率。当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时,每逢该程序在运行中发出I/O请求后,CPU空闲,必须在其I/O完成后CPU才继续运行;尤其因I/O设备的低速性,更使CPU的利用率显著降低。图1-5(a)示出了单道程序的运行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2t3、t6t7时间间隔内CPU空闲。在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由于同时在内存中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操作系统 目标 作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