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ppt课件——【神经内科】.pptx
《微循环ppt课件——【神经内科】.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循环ppt课件——【神经内科】.ppt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循环,大约300 年前,卢文.虎克(Leeuwcnhok)首先在镜下观察了心肌微循环,发现毛细血管和血液流动,并报道了红细胞在通过毛细血管时会发生形态变化,,20 世纪60 年代微循环和70 年代血液流变学开始发展起来,医学界对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性才逐渐有所了解。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对于掌握微循环生理规律,认识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性质,探索生物微循环血液流动的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血液循环最基本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到组织,并带走组织中的代谢废物。这一功能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一、微循环的组成:,身体各个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微循环的结构也就不同。广义的微循环还包括淋巴微循环。
2、,典型的微循环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微循环的组成:微A:总闸门后微A:分闸Cap.前括约肌:分闸真Cap.:营养性血管通血Cap.:直捷通路A-V吻合支:调节体热微V:后阻力性Cap.,前阻力性Cap.,捷,通血毛细血管,.,.,.,微循环途径及其作用:,(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2)直捷通路: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3)动-静脉短
3、路: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作用:调节体温。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二、微循环的功能,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向组织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携走代谢产物,调节内环境的稳定。微循环的血管数量极多、容量很大、是个很大的贮血库。改变这个血库的容血量,就可以调节全身的循环血量和静脉的回心血量。,毛细血管数量和交换面积,人体全身约400亿根总有效交换面积约1000平方米心脑肝肾密度高骨、脂肪、结缔组织密度低,微循环的特点,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1.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与微循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
4、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2.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3.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4.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5.微循环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局部的调节。,微循环的调节,1.血管的神经支配: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平滑肌都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放电频率在每秒110 次的范围内变动,使血管口径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不同器官的血流阻力和血流量。,2.血管的体液调节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对血管平滑肌的活动发生影响并起调节作用
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组胺;腺苷。,局部的血流调节,1.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组织细胞代谢需要氧并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当组织代谢活动增强时,局部组织中氧分压降低,多种代谢产物如CO2、H+、腺苷、ATP、K+等积聚,从而使局部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局部血流量增多,故能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产物。,2.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当供应某一器官的灌注压突然升高时,由于血管跨壁压增大,血管平滑肌受到牵张刺激,肌源性活动增强,这种现象在前毛细血管阻
6、力血管段特别明显,其结果是器官的血流阻力增大,器官的血流量不致于因灌注压升高而增多,使器官的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当器官的灌注压突然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变化,即阻力血管舒张,血流量仍保持相对稳定。,脑的血液灌流,脑组织的代谢水平高,血流量较多。在静息状态下,每1 000 g 脑组织的血流量为5060 mL/min,整个脑的血流量约为750 mL/min。脑的重量约为体重的2%,但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15%左右。脑组织的耗氧量也较大,在静息状态下,每1 000 g 脑组织的耗氧量为3.03.5 mL/min,即整个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脑位于容积固定的骨性颅腔内,其中的脑组织和脑脊液是
7、不可压缩的,故脑血管的舒缩程度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其血流量的变化较其他器官小。脑血流量的调节主要有以下3 种:,(1)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脑血流量取决于脑动、静脉的压力差和脑血管的阻力。正常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为80100 mmHg。平均动脉压的降低或颅内压升高都可使脑的灌注压降低,但当平均动脉压在60140 mmHg 范围内变动时,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恒定。平均动脉压60 mmHg时,脑血流量就会显著减少,引起脑功能障碍。反之,当平均动脉压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的上限时,脑血流量显著增加。,2.CO2 和O2 分压对脑血流量的影响:血液CO2 分压升高时脑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血液
8、CO2 过多时还可通过细胞外H+浓度升高而使脑血管舒张。过度通气时CO2 呼出过多,动脉血CO2 分压过低,脑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头晕等症状。血液O2 分压降低时,也能使脑血管舒张。,3.脑局部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脑各部分的血流量与该部分的代谢活动程度相关。当脑的某一部位活动加强时该部位的脑血流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引起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代谢产物如H+、K+、腺苷、O2 分压降低而引起脑血管舒张。,五、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9、最常见的灌注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低灌注状态,低灌注状态或称低血流状态 主要指在病因作用下,体内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低灌注引起的症状与体征,故有人称其为低灌注综合征,(二)无复流现象,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一般缺血4060分钟),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被称为无复流。,引起无复流的主要原因是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微血管外间质中由渗出液引起的组织压增高和血小板聚集和(或)白细胞嵌塞引起的微血管堵塞。,(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
10、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其发生机制至今不清,但是一般认为它与微血管产生的自由基、钙超载损伤有关。,不是所有缺血的器官再恢复血流后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影响因素1.缺血时间:缺血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可逆性损伤转化为不可逆性损伤2.侧支循环 侧枝循环容易形成者,不易发生IRI 3.需氧程度 对氧需求高者,容易发生IRI4.再灌注条件:低压、低温、低pH、低钠、低钙液灌注,可使再灌注损伤减轻;或适当增加K+、Mg2+含量,也有利于减轻IRI,红细胞的可变形性及膜旋转(1)红细胞的可变性(2)膜旋转 在血液的流动中,红细胞膜以坦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内科 微循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