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对外友好往来.docx
《教学设计2:对外友好往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对外友好往来.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学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核心,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体现。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不仅说明了玄奘为佛学真谛不辞辛劳的求学精神,而且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本课这两个重点都紧紧围绕着唐朝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展开,充分说明了唐文化的世界地位和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掌握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
2、奘去天竺等史实。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2、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处理办法: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推理出三点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政策开放。【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资料。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先在屏幕上显示职贡图,教师指出: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而来,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此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今天我们将
4、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关系。二、进行新课(一)新课:1、在导入的基础上指出:唐朝时中外互赠礼品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2、学生齐读第28页正文部分,整体感知隋唐对外交往盛况。3、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探究:根据此图,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学生探究活动,教师肯定指图小结: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秣,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上指明中外交往路线,注意联系古老的丝绸之路等知识。(二)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唐朝时与日本的交往。唐朝时与日本交往很密切,并且中国唐文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探究问题:1、从什么时候开始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对外 友好往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