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课件.pptx
《建筑工程混凝土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混凝土课件.pptx(1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混凝土,主要内容(目录)一概述定义分类二主要技术标准三检测内容及要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检验掺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检验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第四节 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四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对混凝土试件的取样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地下防水工程与建筑地面工程;预拌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一概述(P186)定义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细集料、粗集料以及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搅拌、捣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第四节 混凝土
2、,分类按采用胶凝材料的不同可将混凝土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无机有机复合胶凝材料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按表观密度分类:a.特重混凝土:用钢屑、铁矿石、重晶石等为骨料,密度大于2500kg/m3,主要用于防射线的屏蔽混凝土。b.重混凝土:用普通砂、石作集料,密度为19002500kg/m3。c.轻集料混凝土d.大孔混凝土e.多孔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按用途和性能分类:结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等。按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分类:a.干硬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以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b.塑性混凝土
3、: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c.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d.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大于或等于160mm的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按混凝土强度分类:a.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C55的混凝土;b.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c.超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按施工工艺分类:普通现浇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灌浆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振实混凝土、挤压混凝土和离心混凝土等。,第四节 混凝土,按配筋情况分类: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等。石灰-硅质胶结料
4、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石膏混凝土:镁质水泥混凝土:硫磺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树脂混凝土。无机有机复合胶凝材料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二检测技术标准(P18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局部修订条文于2011-8-1日实施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于2011-12-1实施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第四节 混凝土,普通混凝土
5、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7.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20098.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03.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12于2013-09-1实施,第四节 混凝土,9.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更新为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2011,实施日期:2012-10-01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11.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
6、范GBJ 146-1990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于2012-5-1实施(增加),三检测内容及要求(P188)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P188-P19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于2011-12-1实施)应执行新标准,第四节 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的内容,第四节 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术语和符号:1.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活性掺合料的总称。2.胶凝材料用量:每立方米中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活性掺合料用量之和。3.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水泥和
7、活性掺合料)之比。4.矿物掺合料掺量: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第四节 混凝土,基本规定:,第四节 混凝土,基本规定:,第四节 混凝土,基本规定: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最大掺量规定;3.0.6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3.0.7掺用引气剂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和最大含气量的规定;,第四节 混凝土,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P188应执行新标准),第四节 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对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当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按计算结果取值;当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4.0MPa时,标准差应取4.0MPa。2.当无近期混凝土强度资
8、料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可按表4.0.2取值。表4.0.2 值(MPa),第四节 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计算(1)水胶比强度等级小于C60时:W/B=a fb/(fcu,0+ab fb)式中:W/B水胶比;a、b回归系数;fb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MPa),可实测。回归系数a和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水胶比与泥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第四节 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下表采用。回归系数取用表 粗骨料品种 碎石 卵石 系数 a 0.53 0.49 b 0.20 0.13当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fb)值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9、fb=fsfce 式中 f、s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影响系数,可按表选用。,第四节 混凝土,f、s:选取:,第四节 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2)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每立方米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每立方米干硬性混凝土用水量:,第四节 混凝土,(2)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掺外加剂的用水量确定)每立方米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每立方米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第四节 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ma0=mb0a ma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3)m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a-
10、外加剂掺量,应经试验确定。,第四节 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mb0):mb0=mw0/W/B m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W/B-混凝土水胶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mf0):mf0=mb0/f mf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f-矿物掺合料掺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mb0):mc0=mb0-mf0,第四节 混凝土,砂率(s):a.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b.缺少历史资料时,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
11、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胶比按表选取。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砂率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第四节 混凝土,混凝土的砂率(%)(P190),第四节 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当采用质量(教材中为“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f0+mc0+mg0+ms0+mw0=mcps=ms0/(mg0+ms0)100%式中:mg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ms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s砂率();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
12、假定质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kg。,第四节 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P192)试配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方法宜与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成型条件符合GB/T 50080规定;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第四节 混凝土,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按上述步骤确定的
13、试拌配合比(原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b.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c.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比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规定的龄期时试压。,第四节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配合比的调整:a.根据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宜绘制强度与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胶水比;b.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用水量(mw)和外加剂用量(ma)应根据水胶比进行调整;c.胶凝材料用量(mb)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胶水比计算确定;d.粗骨料和
14、细骨料用量(mg、ms)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第四节 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和配合比校正系数的计算 a.配合比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c,c=mc+mf+mg+ms+mw b.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c,t/c,c c.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上述原则调整的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第四节 混凝土,d.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应符合规定。e.对耐久性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黑体字)f.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
15、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原为3条)1.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第四节 混凝土,5.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泥宜采用普通水泥;b.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c.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d.抗渗混凝土宜掺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级应为级或级。,第四节 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抗
16、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抗渗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抗渗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下式要求:PtP/10+0.2式中Pt6个试件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最大水压值(MPa);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掺引气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含气量试验,试验结果宜控制在3%5%。,第四节 混凝土,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b.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
17、.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c.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为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d.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25%的高性能减水剂;e.宜符合掺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级不低于级;对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的高强混凝土宜掺用硅灰。,第四节 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在缺少试验依据时,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可按表选取,并应经试配确定;b.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配确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宜为25%-40%;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c.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00k
18、g/m3;,第四节 混凝土,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试拌配合比(按表选取计算后调整拌合物),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三盘混凝土的重复试验,每盘混凝土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强度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强度测定采用标准试件,非标准试件的尺寸折算系数应经试验确定。,第四节 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注的混凝土。(原标准: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
19、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b.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0%;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规定;,第四节 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泥宜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掺加矿物掺合料。水化热应符合规定;b.粗骨料宜为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宜小于3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c.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0%;d.宜采用矿物掺合料和缓凝型减水剂。当采用混凝土60d或90d龄期的设计强度时,宜采用标准尺寸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第四节
20、混凝土,第四节 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某工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采用机械搅拌、振捣,施工时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40160mm。所用材料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实测28天强度为49.4 MPa;中砂:符合区级配,含水率为3%;碎石:粒级531.5mm,含水率1%;矿物掺合料:级粉煤灰,掺量为20%;高效减水剂:粉剂,减水率=20%,掺量1%;拌合用水采用自来水。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为2400kg/m3,试采用质量法计算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并根据砂石含水率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第四节 混凝土,试配强度:fcu,0=fcu,k+1.645=38.2,=5.0水胶比:W/B=a
21、fb/(fcu,0+abfb)=0.5342.0/(38.2+0.530.2042.0)=22.26/(38.2+4.452)=22.26/42.652=0.52a=0.53,b=0.20,fce=49.4 MPa,fb=fsfce=0.851.049.4=42.0fb-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值(课件P21),第四节 混凝土,用水量及外加剂用量查表坍落度为90mm、石子最大粒径为31.5mm时的用水量为205kg,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40160mm时的用水量mw0=205+(150-90)/205=220kg。掺高效减水剂时,用水量mw0=mw0(1-)=176kg。外加剂掺量:ma0=mb0
22、a=3381%=3.38kg,第四节 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水泥用量胶凝材料用量:mb0=mw0/W/B=176/0.52=338kg矿物掺合料用量:mf0=mb0f=3380.20=68kg水泥用量:mc0=mb0-mf0=338-68=270kg,第四节 混凝土,砂率:水胶比W/B=0.52,石子最大粒径为31.5mm时的砂率取s0=34%混凝土坍落度为140160mm时的砂率s=34%+(150-60)/201%=38.5%粗细集料用量:采用质量法:mf0+mc0+mg0+ms0+mw0=mcps=ms0/(mg0+ms0)100%mCP=2400,s=38.5%,第四节 混凝土
23、,68+270+mg0+ms0+176=2400ms0/(mg0+ms0)=0.385ms0=726mg0=1160混凝土配合比 材料名称 胶凝材料 材料用量 水泥 粉煤灰 砂 石 水 外加剂(kg/m3)270 68 726 1160 176 3.38计算配合比 1 2.15 3.43 0.52 0.01施工配合比 1 2.21 3.47 0.42 0.01,第四节 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检验(P199略)掺外加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检验(P205略),第四节 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P208-219)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包括稠度试验、凝结时间试验、泌水及压力泌
24、水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含气量试验和配合比分析试验。,第四节 混凝土,取样及试样制备(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取样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搅拌均匀。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第四节 混凝土,试样的制备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25、。注: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所用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保持一致。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度:骨料为1%;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均为0.5%。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中的有关规定。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第四节 混凝土,稠度试验稠度试验包括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维勃稠度法和增实因数法。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目的及适用范围: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第四节 混凝土,仪器设备:混凝土坍落度仪应符合混凝土坍落度仪JG/T 248-2009中有关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混凝土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