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化学第四章金属的电化学表面精饰课件.ppt
《应用电化学第四章金属的电化学表面精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电化学第四章金属的电化学表面精饰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金属的电化学表面精饰,主要内容,4.1 金属电沉积和电镀原理.,4.2 电镀过程,4.3金属的阳极氧化,4.4 电泳涂装技术,4.1 金属电沉积和电镀原理,金属电沉积:用电化学的方法,使金属从溶液中沉积到阴极,达到改善制品(阴极)表面性能或者从溶液中提取、提纯金属金属的目的。-electrodeposition电镀: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制品表面形成新的、具有所要求性能的表面。-electroplating是电沉积的一种。-电镀或者电沉积是阴极过程,所以主要研究阴极上金属离子的行为。,4.1.1简单金属离子的还原,溶液中的任何金属离子,只要电极电势足够高(或者说足够“正”,教材说法不正确
2、),原则上都可能在电极上得到还原。当溶液中某一组分的还原电势较金属离子的还原电势更正时,则就不可能实现金属离子的还原。,如果阴极还原过程的产物是合金,由于还原产物中金属的活度一般要较纯金属的小,此时仍可能实现金属的电沉积。例如活泼金属Na离子在汞阴极上还原而形成相应的汞齐。需要指出,多数电沉积或者电镀都是在水溶液条件下进行的。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水化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即使简单金属离于的阴极还原,其动力学表达也较为复杂。实验室研究表明,一价金属离子的电沉积过程,多数属于电子转移为控制步骤,其动力学表达式可以归结到Butler-Volmer方程:,考虑到是阴极过程,将阴极极化过电势代入并整理得
3、:,由于电沉积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是电子转移步骤,可以认为阴极极化很大,4-6式中第一个中括号近似为1,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式(不是教材4-7),进一步得到lni-c的线形关系。对于2价或多价金属离子放电过程的动力学处理,仍可用Butler-Volmer方程解析,只是更复杂。,金属离子阴极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常与溶液中的阴离子有关,特别是卤素离子的存在对大多数阴极过程均有活化作用。可能是卤素离子在电极溶液界面发生吸附,改变了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结构和其他一些界面性质,降低了金属离子还原的活化能。另一个可能是金属离子与卤素离子发生配合作用,使平衡电极电势正向移动。,4.1.2金属络离子的还原,金
4、属电沉积实践中常常有金属络离子的还原,(1)电镀工艺的需要;(2)金属提取生产的需要。金属络离子带负电荷,要实现阴极还原,比带正电的金属离子要困难,阴极过程也更复杂。研究和实践证明:,(1)络离子能够在电极上直接放电,在多数情况下放电的络离子的配位数都比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低。原因是具有较高配位数的络离子比较稳定,放电时需要更高的活化能,而且它常带较多负电荷,受到阴极电场的排斥力较大,不利于直接放电。(2)有的络合体系,其放电物种的配体与主要络合配体不同。(3)金属络离子的不稳定常数对其本身的阴极析出有影响,稳定性高,阴极极化大,不利于放电析出。,4.1.3金属的共沉积,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同时
5、发生阴极还原共沉积(codeposition)形成合金镀,以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镀层。要使两种合金在阴极上共沉积,就必须使它们有相近的电极电势:,要实现共沉积,就需要想办法实现.的条件。讨论三种情况:当两种离子标准电极电位接近,且极化过电位接近或者都很小时,可以通过调整离子浓度使电极电位相等。例如:可以实现Pb和Sn的合金镀。,(2)两种离子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差不大(0.2V),且两者极化曲线(E-i或-i关系曲线)斜率又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密度使两种离子的析出电势相同,从而实现共沉积。(3)当两种离子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差很大时,可通过加入络合剂可以改变平衡电极电势,实现共沉积。例如:,加
6、入氰根络合离子后,两个标准电极电势分别变为-0.763v和-1.108v,两者相差减小;这时候,控制电流密度肖i0.05A.cm-2时,Cu,c0.685V,Zn,c0.316V,此时Cu(CN)2-/Cu-1.448V,Zn(CN)2-/Zn-1.424V两者相差24mv,可以实现共沉积。,(4)添加利的加入可能通过改变电极/溶液界面的特性而引起某种离子阴极还原时极化超电势的较大变化,亦可实现金属的共沉积。,4.1.4金属的电结晶,电结晶过程:1.离子向电极表面扩散2.发生电子迁移反应原子3.原子被吸附与电极表面-吸附原子4.吸附原子表面扩散,在缺陷或位错点占位5.形成晶核,进入晶格并长大,
7、电结晶的推动力:过电位电结晶的影响因素:除了过电位外,温度、酸度、基底、电解液组成等,4.1.5金属电沉积过程中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包括光亮剂、整平剂、润湿剂和活化剂等。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如下:(1)对双电层的影响 分子或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吸附时,对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结构的影响,会改变电极溶液/界面的电势分布,从而影响界面上反应物的浓度和电极反应的速度。,(2)表面活性物质对电沉积的影响 由于吸附改变了界面的电势分布,从而影响反应速率。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引起了表面沉积反应活化能的变化,还可能改变金属电沉积反应的机理。,(3)表面活性物对镀层起整平作用和光亮作用。电镀层的
8、平整程度和光洁度是评价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镀件都不是理想平滑的,在其表面总存在或多或少的突起部分(微峰)和凹陷部分(微谷)这就需要在电镀过程中添加一些能够在微观不平整的镀件表面获得平整表面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被称为整平剂。,整平剂作用机理:整平剂能在电极表面发生吸附,并对电沉积过程起阻化作用。由于微观表面上微峰和微谷的存在,整平剂在电沉积过程中向“微峰”扩散的流量要大于向“微谷”扩散的流量,造成“微峰”处获得的整平剂的量要较“微谷”处多,同时由于还原反应不能发生在整平剂分子所覆盖的位置上,于是,“微峰”处受到的阻化作用要较“微谷”处的大,使得金属在电极表面“微峰”处电沉积的速度要小于“微谷
9、”处的速度,最终导致表面的“微峰”和“微谷”达到平整。,常见的整平剂主要有:1,4丁炔二醇、硫脲、香豆素、糖精等。整平剂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使镀件表面平整、光亮的作用,但有时候还不能达到需要的光亮程度,还需要加入光亮剂。关于光亮剂的作用机理有两种解释:一种看法认为光亮作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整平作用,可以用前面提到的扩散控制阻化机理来说明增光作用;另一种解释是光亮剂具有使不同晶面的生长速度趋于一致的能力。,光亮剂通常是含有一些特殊的基团:,(4)电镀添加剂的选择和要求 电镀中利用表面活性添加剂来控制和调节金属电沉积过程,以达到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获得结晶细致、紧密的镀层;改善微观电流分布,以得到平整和
10、光亮的镀层表面,以及对镀层物理性能的影响等。选择合适的添加剂是电镀研究的重要问题。添加剂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原则:,(1)在金属电沉积的电势范围内,添加剂能在镀件表面上发生吸附;(2)添加剂在镀件表面的吸附对金属电沉积过程有适当的阻化作用;(3)毒性小,不易挥发,在镀液中不发生化学变化。其可能的分解产物对金属沉积过程不产生有害影响;(4)不过分降低氢在阴极析出的超电势;(5)为了尽可能避免埋入镀层,其在镀件表面的脱附速度应比新晶核生长速度要快;(6)添加剂的加入不能对阳极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等。,4.2 电镀过程,阴极过程:金属离子被还原析出,沉积到镀件上阳极过程:被镀金属溶解或氧气析出(使用惰性
11、阳极,加入该金属的盐)电镀过程:阴极的的处理、阳极材料、镀液、电流密度等条件的选择和控制。,4.2.1 镀层的主要性能,电镀是一种电沉积过程。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特性改善其外观,提高其耐蚀性、抗磨性,增强硬度、提供特殊的光、电、磁、热等表面性质。镀层的性能依赖于其结构,而镀层的结构又受金属电沉积条件的影响。镀层应具有的性能:化学稳定性、平整程度、光洁度、镀层的机械性能、镀层与基底金属的结合强度(结合力)、镀层的硬度、内应力、耐磨性以及脆性等。,镀层与其底的结合力:金属镀层从单位表面积基底金属上剥离所需要的力。结合强度的大小表示镀层与基底金属结合的牢固程度。结合力的大小与沉积原子及基底金属的本质有关
12、,如果沉积层的生长是基底结构的延续,或沉积金属进入基底金属的晶格并形成合金,则应该具有较大的结合力。结合力的大小也受镀件表面状态的影响。若镀件基底表面存在氧化物或钝化膜,或镀液中的杂质在基底表面发生吸附都会削弱镀层与基底金属的结合强度。,硬度:镀层对外力所引起的局部表面形变的抵抗程度。硬度的大小与镀层的物质的种类、镀层的致密性以及镀层的厚度等有关。镀层的硬度与抗磨件、抗强度、柔韧性等均有一定的联系。通常硬度大则抗磨损能力较强,但柔韧件较差,因此硬度试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其他较难进行的性能测试。,脆性:镀层受到压力至发生破裂之前的塑性变形的量度。如果镀层经受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形变何不容易破
13、裂,这种镀层被称为柔韧的;反之,如果镀层受这些形变时容易破裂,则被称为是易脆的。脆性作为衡量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内应力镀层内部通常处于应力状态之中,这种应力是没有外力和温度场存在条件下,沉积层内部出现的应变力,称为内应力。内应力分为张应力和压应力。张应力是指基底反抗镀层收缩的拉伸力,压应力是基底反抗镀层拉伸的收缩力。当沉积层的体积倾向于收缩时表现出张应力,而沉积层的体积倾向于膨胀时表现出压应力。,Ni、Cr和Fe等电镀沉积层通常是张应力,而锌、铅和镉等沉积层通常是压应力。当镀层的压应力大于镀层与基底之间的结合力时,镀层将起泡或脱皮;当镀层的张应力大于镀层的抗拉强度时,镀层将产生裂纹从闹降低其
14、抗腐蚀能力。内应力的存在可能增大镀层的脆脆和孔隙率等。镀层的内应力与脆性通常是的平行关系,脆性随内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影响内应力的因素一般也会影响镀层脆性。,4.2.2 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1镀液的性能镀液一般由主盐、导电盐(又称为支持电解质)、络合剂和添加剂等组成。镀层种类繁多,沉积某种金属用的镀液也可能类型不同,因此,各类镀种的镀液组成千差万别,但较理想的镀液应具有如下的性能:,沉积金属离子阴极还原极化较大,以获得晶粒小、致密,有良好附着力的镀层。稳定,导电性好。金属电沉积的速度较大。成本低,毒性小。,主盐是指进行沉积的金属离子盐。主盐浓度高,镀层较租糙,但允许的电流密度大;主盐浓度低
15、,允许通过的电流小。常用的主盐是硫酸盐或氯化物。导电盐(支持电解质)的作用是增加电镀液的导电能力,调节溶液的pH值,起到降低槽压、提高镀液分散能力的作用,某些导电盐的添加还可以改善镀液的物理化学性能和阳极性能。,在单盐电解液中,镀层的结晶比较粗糙,但价廉、允许的电流密度高。常加入络合剂,进行复盐电镀。复盐电解液使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极化增大有利于得到细致、紧密、质量好的镀层,但成本较高。对于Zn,Cu,Cd,Ag,Au等电镀,常见的络合剂是氰化物;但对于Ni,Co,Fe等金属的电镀一般不添加络合剂,因为这些元素的水合离子的极化较大。复盐电解液的电镀过程的发展方向是无氰电镀。,同一种表面活性剂,随
16、其浓度的不同,具影响情况也可能不一样。添加剂的选择是经验性的,添加剂可以是无机物或有机物,通常添加剂包括光亮剂、整平剂、润湿剂和活化剂等。对于电镀Zn,Ni、Cu等,最有效的光亮剂是含硫化合物,如萘二磺酸、糖精、明胶、l14丁炔二醇等。,溶剂对镀层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对电镀液溶剂要求:(1)电解质在其中是可溶的;(2)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使溶解的电解质完全或大部分电离成离子。电镀中用的溶剂有水、有机溶剂和熔盐体系。,2电镀工艺对镀层影响,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影响:电流密度大,电镀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电流密度大,形成的晶核数增加,得到镀层结晶细而紧密,增加镀层的硬度。但电流密度太大会出现枝晶和针孔,还
17、会使镀层的内应力和脆性增加。所以,对于一定的电镀体系,电流密度存在一个最适宜范围。,电解液温度对镀层的影响:提高镀液温度有利于生成较大的晶粒,使镀层的硬度、内应力和脆性以及抗拉强度降低。温度提高,还能提高阴极和阳极电流效率,消除阳极钝化,增加盐的溶解度和溶液导电能力,降低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但若温度太高,结晶生长的速度超过了形成结晶活性的生长点,会导致形成粗晶和孔隙较多的镀层。,搅拌有利于减少浓差极化,利于得到致密的镀层,减少氢脆。另外,电解液的PH值、电镀槽的结构、电镀液的浓度等对镀层都有影响。,4.2.3 电镀生产工艺,电镀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镀前处理、电镀和镀后处理三大步。1.镀前处理: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电化学 第四 金属 表面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150539.html